一种基于新型生态膜的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11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新型生态膜的污水处理设备,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初沉池、厌氧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次沉池、斜管沉淀池、污泥池及出水池,所述厌氧调节池通过管路与初沉池相通。该基于新型生态膜的污水处理设备,相对于典型的AAO污水处理工艺,在原有的厌氧、好氧及二沉池中投加了呈模块化的生态膜模块,通过模块化结构设计,在不需要利用动力进行抽吸的情况下形成了等同MBR膜的微生物截留作用,使得反应器中始终可以保持较高的活性污泥浓度,比常规活性污泥法在占地与土建投资方面节省40%以上,在功能上优于传统的膜生物反应器,且造价更低,寿命更长,耗能更少,运行更简单,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新型生态膜的污水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基于新型生态膜的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能有效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工业设备,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污水处理的基础理论和处理工艺日益成熟,而污水处理过程优化依然落后。
[0003]当前我国污水处理厂因为原有工艺的落后、设计图纸不全、现状和设计不符等多方面原因,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费时费力,造成巨大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增加了不必要的能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新型生态膜的污水处理设备,具备模块化安装、占地小,造价低、耗能少、运行简单及处理效果高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模块化安装、占地小,造价低、耗能少、运行简单及处理效果高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新型生态膜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初沉池、厌氧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次沉池、斜管沉淀池、污泥池及出水池,所述厌氧调节池通过管路与初沉池相通,所述缺氧池通过管路与厌氧调节池相通,所述好氧池通过管路与缺氧池相通,所述二次沉池通过管路与好氧池相通,所述斜管沉淀池通过管路与二次沉池相通,所述污泥池通过管路分别与二次沉池和斜管沉淀池相通,所述出水池通过管路与斜管沉淀池相通,所述厌氧调节池、好氧池及二次沉池中均安装有生态膜模块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厌氧调节池中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盘式布水器、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及旋流气液分离器。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缺氧池中安装有脉冲布水器,所述脉冲布水器上安装有布水横管,且布水横管上安装有布水竖管。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好氧池内安装有管式曝气器,所述生态膜模块呈模块化装配于好氧池中。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次沉池内安装有搅拌器,所述生态膜模块呈模块化装配于二次沉池中。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斜管沉淀池内安装有挂泥机和斜管分离器,所述斜管分离器位于挂泥机作业段的上方。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态膜模块是基于活性碳纤维技术衍生出的新型纳米活性材料,采用插板式结构装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新型生态膜的污水处理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该基于新型生态膜的污水处理设备,相对于典型的AAO污水处理工艺,在原有的厌氧、好氧及二沉池中投加了呈模块化的生态膜模块,通过模块化结构设计,在不需要利用动力进行抽吸的情况下形成了等同MBR膜的微生物截留作用,使得反应器中始终可以保持较高的活性污泥浓度,比常规活性污泥法在占地与土建投资方面节省40%以上,在功能上优于传统的膜生物反应器,且造价更低,寿命更长,耗能更少,运行更简单,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生态膜模块的孔阱结构。
[0016]图中:1、初沉池;2、厌氧调节池;3、缺氧池;4、好氧池;5、二次沉池;6、斜管沉淀池;7、污泥池;8、出水池;9、生态膜模块;10、盘式布水器;11、一级三相分离器;12、二级三相分离器;13、旋流气液分离器;14、脉冲布水器;15、布水横管;16、布水竖管;17、管式曝气器;18、搅拌器;19、挂泥机;20、斜管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新型生态膜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初沉池1、厌氧调节池2、缺氧池3、好氧池4、二次沉池5、斜管沉淀池6、污泥池7及出水池8,所述厌氧调节池2通过管路与初沉池1相通,所述缺氧池3通过管路与厌氧调节池2相通,所述好氧池4通过管路与缺氧池3相通,所述二次沉池5通过管路与好氧池4相通,所述斜管沉淀池6通过管路与二次沉池5相通,所述污泥池7通过管路分别与二次沉池5和斜管沉淀池6相通,所述出水池8通过管路与斜管沉淀池6相通,所述厌氧调节池2、好氧池4及二次沉池5中均安装有生态膜模块9,相对于典型的AAO污水处理工艺,在原有的厌氧、好氧及二沉池中投加了呈模块化的生态膜模块9,通过模块化结构设计,在不需要利用动力进行抽吸的情况下形成了等同MBR膜的微生物截留作用,使得反应器中始终可以保持较高的活性污泥浓度,比常规活性污泥法在占地与土建投资方面节省40%以上,在功能上优于传统的膜生物反应器,且造价更低,寿命更长,耗能更少,运行更简单,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0019]具体的,所述厌氧调节池2中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盘式布水器10、一级三相分离器11、二级三相分离器12及旋流气液分离器13。
[0020]本实施方案中,厌氧调节池2是营造厌氧的环境,利于厌养微生物生长,其作用是活性污泥吸附、降解有机物,通常回流混合液中的聚磷菌在条件下释放磷酸根。
[0021]具体的,所述缺氧池3中安装有脉冲布水器14,所述脉冲布水器14上安装有布水横管15,且布水横管15上安装有布水竖管16。
[0022]本实施方案中,缺氧池3是营造缺氧的环境,利于缺养微生物生长。其作用是活性污泥吸附、降解有机物,通常将回流混合液中的亚硝酸盐氮及硝酸盐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
下生成氮气释放。
[0023]具体的,所述好氧池4内安装有管式曝气器17,所述生态膜模块9呈模块化装配于好氧池4中。
[0024]本实施方案中,好氧池4是营造好氧的环境,利于好养微生物生长,其作用是好氧活性污泥吸附、降解有机物,通常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氧化化合物氧化为CO2和H2O,将氮元素氧化为亚硝酸盐氮及硝酸盐氮,磷元素氧化为磷酸根,同时在好氧的环境下聚磷菌吸收几倍于厌氧条件下的磷酸根。
[0025]具体的,所述二次沉池5内安装有搅拌器18,所述生态膜模块9呈模块化装配于二次沉池5中。
[0026]本实施方案中,二次沉池5是用作泥水分离,使混合液澄消、污泥浓缩并将分离的污泥回流到生物处理段。
[0027]具体的,所述斜管沉淀池6内安装有挂泥机19和斜管分离器20,所述斜管分离器20位于挂泥机19作业段的上方。
[0028]本实施方案中,斜管沉淀池6是在沉降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管或斜板,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板或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板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新型生态膜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初沉池(1)、厌氧调节池(2)、缺氧池(3)、好氧池(4)、二次沉池(5)、斜管沉淀池(6)、污泥池(7)及出水池(8),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调节池(2)通过管路与初沉池(1)相通,所述缺氧池(3)通过管路与厌氧调节池(2)相通,所述好氧池(4)通过管路与缺氧池(3)相通,所述二次沉池(5)通过管路与好氧池(4)相通,所述斜管沉淀池(6)通过管路与二次沉池(5)相通,所述污泥池(7)通过管路分别与二次沉池(5)和斜管沉淀池(6)相通,所述出水池(8)通过管路与斜管沉淀池(6)相通,所述厌氧调节池(2)、好氧池(4)及二次沉池(5)中均安装有生态膜模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型生态膜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调节池(2)中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盘式布水器(10)、一级三相分离器(11)、二级三相分离器(12)及旋流气液分离器(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型生态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勇陈杰谭怀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鹂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