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天线普适型GNSS原始数据采集传输与定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09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天线普适型GNSS原始数据采集传输与定位设备,包括基站、服务器端运算中心和移动站;基站设置在稳定可靠的位置上,移动站设置在另一个稳定可靠的位置上,基站和移动站均与服务器端运算中心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的是终端机原始数据采集传输技术,服务器端运算中心不对数据作任何处理和解算,计算速度更快,动态性能更好,精度更高,可达到定位精度实时毫米级,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功耗、造价、稳定性、可靠性等系列问题,对野外GNSS测量领域的适应性更好。野外GNSS测量领域的适应性更好。野外GNSS测量领域的适应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天线普适型GNSS原始数据采集传输与定位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多天线普适型GNSS原始数据采集传输与定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GNSS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领域已经开始广泛运用。从技术实现方面考虑,RTK(Real

time kinematic)定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前沿技术,与常规的测量方法相比,不仅可以满足定位工作的精度要求,而且有助于定位工作的自动化与实时化。实际运用中,通常需要在被测物上安装多个监测仪器,综合判定被测物的形变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成本高,该种设备单套价格昂贵,且不包含其它系统费用;维护难,被测物往往面积很大,且安装点处于较危险易形变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天线普适型GNSS原始数据采集传输与定位设备实现定位设备低成本、低功耗性能、高稳定性、易维护的目的。
[0004]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天线普适型GNSS原始数据采集传输与定位设备,包括基站、服务器端运算中心和移动站;所述基站和移动站均与所述服务器端运算中心通信连接。
[0005]其中,所述基站包括第一GNSS数据采集端模块、第一采集数据中心模块和第一2/3/4G/NB网络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第一GNSS数据采集端模块、第一采集数据中心模块和第一2/3/4G/NB网络通信模块依次通信连接;
[0006]所述移动站包括第二GNSS数据采集端模块、第二采集数据中心模块和第二2/3/4G/NB网络通信模块和多天线采集端模块,其中,所述多天线采集端模块、第二GNSS数据采集端模块、第二采集数据中心模块和第二2/3/4G/NB网络通信模块依次通信连接;所述第二采集数据中心模块还与所述多天线采集端模块通信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GNSS数据采集端模块和第二GNSS数据采集端模块的采集模组的电路结构相同,均包括GNSS天线接口P2

1、采集芯片U1、稳压芯片U3、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5、电阻R17、接地电阻R42、电阻R50、电阻R54、接地电容C1、电容C2、接地电容C3、接地电容C4、接地电容C11、接地电容C16、接地电容C18、接地电容C19、接地电容C31、发光二极管D1和电感L1;所述采集芯片U1的型号为NEO

M8T;所述稳压芯片U3的型号为RT9193;
[0008]其中所述采集芯片U1的13号和24号引脚均接地,所述采集芯片U1的23号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4、接地电容C31、接地电容C11、接地电容C16和、稳压芯片U3的5号引脚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2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3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3.3V电源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21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20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
[0009]所述采集芯片U1的1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U7

B的31号引脚和电阻R50的一端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所述采集芯片U1的8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5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9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5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1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GNSS天线接口P2

1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11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12号引脚接地;所述GNSS天线接口P2

1的1号和2号引脚均接地;
[0010]所述稳压芯片U3的1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19和4.2V电源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3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3的3号引脚与所述接地电阻R42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3的4号引脚与所述接地电容C18连接。
[0011]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U

BLOX卫星定位采集模块NEO

M8T,该模块可稳定采集四星七频原始观测RAW和星历卫星数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2/3/4G/NB网络通信模块和第二2/3/4G/NB网络通信模块的网络传输端的电路结构相同,均包括数据网络芯片IM1、无线数据终端芯片U10和电阻R48;所述数据网络芯片IM1的型号为Q560_4G_LTE,所述无线数据终端芯片U10的型号为D560_DTU_2G;
[0013]所述数据网络芯片IM1的2号和3号引脚均接地;所述数据网络芯片IM1的11号、14号和15号引脚均接地;所述数据网络芯片IM1的16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48的一端、无线数据终端芯片U10的9号和10号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与12V的锂离子电池正极连接,所述数据网络芯片IM1的12号引脚与无线数据终端芯片U10的4号引脚连接,所述数据网络芯片IM1的13号引脚与无线数据终端芯片U10的3号引脚连接;
[0014]所述无线数据终端芯片U10的5号、8号和11号引脚均接地。
[0015]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数据采用2/3/4G网络传输,对监测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某些环境下可采用仅含2G网络传输,实现数据实时上传的功能,可以准确掌握设备的工作状态。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采集数据中心模块和第二采集数据中心模块的电路结构相同,均包括微控制器U7

A、微控制器U7

B、微控制器U7

D、插座J8、晶振Y1、晶振Y2、稳压器U2、电阻R19、电阻R34、接地电阻R35、电阻R38、电阻R43、接地电容C7、极性电容C9、接地电容C44、接地电容C45、接地电容C46、接地电容C47、接地电容C48和二极管D12;
[0017]所述微控制器U7

A、微控制器U7

B和微控制器U7

D的型号均为STMB2F103VP16,所述晶振Y1的频率为8M,所述插座J8的型号为Header6,所述稳压器U2的型号为XC6203P332PR_G;
[0018]其中,所述微控制器U7

A的8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46、晶振Y2的一端和电阻R43的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7

A的9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45、晶振Y2的另一端和电阻R4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7

A的1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47和晶振Y1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7

A的13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天线普适型GNSS原始数据采集传输与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服务器端运算中心和移动站;所述基站和移动站均与所述服务器端运算中心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基站包括第一GNSS数据采集端模块、第一采集数据中心模块和第一2/3/4G/NB网络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第一GNSS数据采集端模块、第一采集数据中心模块和第一2/3/4G/NB网络通信模块依次通信连接;所述移动站包括第二GNSS数据采集端模块、第二采集数据中心模块和第二2/3/4G/NB网络通信模块和多天线采集端模块,其中,所述多天线采集端模块、第二GNSS数据采集端模块、第二采集数据中心模块和第二2/3/4G/NB网络通信模块依次通信连接;所述第二采集数据中心模块还与所述多天线采集端模块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普适型GNSS原始数据采集传输与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GNSS数据采集端模块和第二GNSS数据采集端模块的采集模组的电路结构相同,均包括GNSS天线接口P2

1、采集芯片U1、稳压芯片U3、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5、电阻R17、接地电阻R42、电阻R50、电阻R54、接地电容C1、电容C2、接地电容C3、接地电容C4、接地电容C11、接地电容C16、接地电容C18、接地电容C19、接地电容C31、发光二极管D1和电感L1;所述采集芯片U1的型号为NEO

M8T;所述稳压芯片U3的型号为RT9193;其中所述采集芯片U1的13号和24号引脚均接地,所述采集芯片U1的23号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C4、接地电容C31、接地电容C11、接地电容C16和、稳压芯片U3的5号引脚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2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3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3.3V电源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21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20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1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所述采集芯片U1的8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50的一端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9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5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1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GNSS天线接口P2

1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11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采集芯片U1的12号引脚接地;所述GNSS天线接口P2

1的1号和2号引脚均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3的1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19和4.2V电源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3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3的3号引脚与所述接地电阻R42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3的4号引脚与所述接地电容C18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天线普适型GNSS原始数据采集传输与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2/3/4G/NB网络通信模块和第二2/3/4G/NB网络通信模块的网络传输端的电路结构相同,均包括数据网络芯片IM1、无线数据终端芯片U10和电阻R48;所述数据网络芯片IM1的型号为Q560_4G_LTE,所述无线数据终端芯片U10的型号为D560_DTU_2G;所述数据网络芯片IM1的2号和3号引脚均接地;所述数据网络芯片IM1的11号、14号和15号引脚均接地;所述数据网络芯片IM1的16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48的一端、无线数据终端芯片U10的9号和10号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48的另一端与12V的锂离子电池正极连接,所述数据网络芯片IM1的12 号引脚与无线数据终端芯片U10的4号引脚连接,所述数据网络芯片IM1的13号引脚与无线数据终端芯片U10的3号引脚连接;
所述无线数据终端芯片U10的5号、8号和11号引脚均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天线普适型GNSS原始数据采集传输与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数据中心模块和第二采集数据中心模块的电路结构相同,均包括微控制器U7

A、微控制器U7

B、微控制器U7

D、插座J8、晶振Y1、晶振Y2、稳压器U2、电阻R19、电阻R34、接地电阻R35、电阻R38、电阻R43、接地电容C7、极性电容C9、接地电容C44、接地电容C45、接地电容C46、接地电容C47、接地电容C48和二极管D12;所述微控制器U7

A、微控制器U7

B和微控制器U7

D的型号均为STMB2F103VP16,所述晶振Y1的频率为8M,所述插座J8的型号为Header6,所述稳压器U2的型号为XC6203P332PR_G;其中,所述微控制器U7

A的8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46、晶振Y2的一端和电阻R43的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7

A的9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45、晶振Y2的另一端和电阻R4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7

A的1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47和晶振Y1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微控制器U7

A的13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44和晶振Y1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2号和4号引脚均接地;所述微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敏周欣刘彪王鑫磊梁小燕黄蓥郭树忠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科川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