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00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5
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属于农业机械:上部设有入肥口和入肥口螺栓孔的壳体的下部设有出肥口和底座,底座上设有安装孔,芯部设有内六方孔的排肥轮的前、后轴径分别与端盖前孔和外壳后孔转动装配,排肥轮周向均布2个螺旋叶片,所述轴面相邻螺旋叶片形成导肥槽的宽深比为1.5,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排肥器通过采用排肥轮上设有宽深比为1.5的双头螺旋叶片导肥槽,可以在降低排肥轮转速的情况下,提高排肥轮轴向推肥效果,且排肥更均匀稳定,使肥料充填率提高,实现其在保证充填率及施肥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排肥轮转速来降低排肥轮磨损的设计功能,同时,该器具有设计新颖、适应性强、可靠性高的特点。可靠性高的特点。可靠性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


[0001]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

技术介绍

[0002]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施肥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施用化肥有利于作物健康生长,达到稳产增收的目的,传统的施肥方式消耗体力又费时,而且化肥利用率不高,易造成土壤板结等现象,因此,使用排肥器施肥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化肥利用率,而现阶段常用的螺旋输送排肥器多采用单头螺旋等螺距叶片的排肥轮结构,只能通过改变电机转速调控排肥量,但在实际调控过程中发现,由于排肥轮上螺旋叶片导肥槽宽深比为1,造成导肥槽相对较深,肥料充填效果不佳,随着转速的变化,导肥槽内肥料充填率也随之变化,不易精确控制排肥量,且前后轴径与壳体前后两孔转动装配处无轴承,在排肥轮转速较高的情况下排肥轮磨损较大,不易精确控制排肥量,因此结合原有的单头螺旋等螺距排肥器的部分技术,研发一种排肥效果好、可精确控制排肥量且减小排肥轮磨损的新型螺旋排肥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设计一种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通过采用排肥轮上导肥槽宽深比为1.5的等螺距双头螺旋叶片的设计,使排肥器可以在低转速时达到预定的排肥量。
[0004]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上部设有入肥口和入肥口螺栓孔的壳体的下部设有出肥口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孔,芯部设有内六方孔的排肥轮的前、后轴径分别与端盖前孔和外壳后孔转动装配,排肥轮周向均布2个螺旋叶片,所述轴面相邻螺旋叶片形成导肥槽的宽深比为1.5,所述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上,至此,构成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外部动力驱动排肥轮旋转,将入肥口的肥料通过旋转排肥轮上的双头螺旋叶片作用将肥料推向出肥口,相对于等螺距单头螺旋排肥器,本专利技术的排肥器螺旋叶片头数设置为双头螺旋,提高了排肥轮的轴向推肥效果,且排肥更均匀稳定,可在保证排肥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转速以减少排肥轮磨损,保证排肥精度,螺旋叶片导肥槽宽深比设置为1.5,相对与现有螺旋排肥器的导肥槽宽深比1,使排肥过程中肥料更易于充满螺旋叶片导肥槽从而充满型腔,使排肥口出肥量能保持稳定出肥量,以实现其设计功能,同时,该器具有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适应性强、可靠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爆炸轴测视图;
[0007]图2是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轴测图;
[0008]图3是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主视图;
[0009]图4是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俯视图;
[0010]图5是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主视剖切视图;
[0011]图6是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螺旋局部放大视图。
[0012]图中:1.螺栓 2.端盖前孔 3.端盖 4.内六方孔 5.前轴径 6.螺旋叶片 7.排肥轮 8.后轴径 9.壳体 10.入肥口螺栓孔 11.入肥口 12.外壳后孔 13.安装孔 14.底座 15.出肥口
[0013]a.导肥槽宽度 b.导肥槽深度 c.宽深比a/b(即c=a/b)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0015]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上部设有入肥口和入肥口螺栓孔的壳体的下部设有出肥口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孔,芯部设有内六方孔的排肥轮的前、后轴径分别与端盖前孔和外壳后孔转动装配,排肥轮周向均布2个螺旋叶片,所述轴面相邻螺旋叶片形成导肥槽的宽深比为1.5,所述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上。
[0016]作业时,壳体9通过上部的四个入肥口螺栓孔10固装在肥箱的下部,使肥箱的落肥口与排肥器的入肥口11相通,壳体9下端的底座14通过安装孔13固装排肥管,使排肥管上端与出肥口15连通,排肥管的下端接在施肥开沟器上,施肥机的驱动六方轴穿过排肥轮7芯部的内六方孔4,驱动排肥轮7旋转,肥料通过排肥器的入肥口11进入壳体9后,被固装有双头(周向均布2个)螺旋叶片6的排肥轮7横向输送到出肥口15后,落入排肥管,由开沟器将肥料施入土壤。
[0017]对于现有的采用等螺距单头螺旋叶片排肥轮的排肥器,其需要通过控制排肥轮的转速来控制排肥量,当其转速较高时,由于排肥轮前后轴径与壳体前后两孔转动装配处无轴承,故其磨损较大,在排肥轮排肥过程中,由于单头螺旋叶片的导肥槽宽深比为1,随着转速变化,导肥槽内肥料充填率也随之变化,由于导肥槽相对较深,肥料无法充满叶片之间导肥槽,排肥轮推肥效果不佳,因此,现有的螺旋排肥器无法实现在高速作业下通过控制排肥轮转速来精确控制排肥量,本专利技术的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采用排肥轮7上螺旋叶片6宽深比c为1.5的设计,使肥料在型腔内具有良好的充填效果,使出肥口15能保持稳定可靠的肥料排出量,在排肥轮7旋转排肥时,由于螺旋叶片6头数为双头,在螺距不变的情况下,使导程成比例增加,提高了排肥轮7的轴向推肥效果,使排肥器可在保持瞬时排肥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转速,避免在高转速下磨损,保证排肥精度,至此,该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实现其在保证排肥精度的情况下,降低转速以减小磨损的设计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单轮双头螺旋匀施排肥器,其特征在于:上部设有入肥口(11)和入肥口螺栓孔(10)的壳体(9)的下部设有出肥口(15)和底座(14),所述底座(14)上设有安装孔(13),芯部设有内六方孔(4)的排肥轮(7)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顿国强吴星澎雷雨明张继航沈永亮马洪岩李佳仪温淑媛张同叶李念轩刘睿铭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