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术后护理用的肢体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295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入术后护理用的肢体锻炼装置,包括底座、上肢锻炼组件、椅座组件和下肢锻炼组件;所述底座的边缘设有均分部的螺纹孔,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上肢锻炼组件位于壳体偏上端中部;所述椅座组件位于壳体的前端;其优点在于:具备上肢锻炼组件和下肢锻炼组件,通过上肢锻炼组件和下肢锻炼组件的配合工作可实现对患者肢体的锻炼操作,有效避免传统肢体锻炼需要人工搀扶进行给医疗工作者和患者家属所造成的不便,同时通过上肢锻炼组件和下肢锻炼组件配合使用实现对患者的肢体锻炼,可保证患者锻炼时上肢和下肢的协调性,锻炼效果更佳,便于产品的推广和使用。便于产品的推广和使用。便于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术后护理用的肢体锻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介入术后护理用的肢体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手术指医生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身体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来维持患者的健康,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俗称“开刀”,目的是医治或诊断疾病,如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器官、改善机体的功能和形态等;手术过后患者大多运动不便,而长时间缺乏运动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僵硬甚至肌肉萎缩的状况,目前多需要医疗工作者或者患者家属搀扶患者从而辅助患者进行肢体锻炼,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人工搀扶进行肢体锻炼会给医疗工作者和患者家属造成极大的不便,另外,无法有效的调动患者肢体各部的协调性,锻炼效果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介入术后护理用的肢体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介入术后护理用的肢体锻炼装置,具有避免人工、锻炼效果更好等优点,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术后护理用的肢体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上肢锻炼组件(3)、椅座组件(4)和下肢锻炼组件(5);所述底座(1)的边缘设有均分部的螺纹孔(6),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上肢锻炼组件(3)位于壳体(2)偏上端中部;所述椅座组件(4)位于壳体(2)的前端;所述下肢锻炼组件(5)位于壳体(2)偏下端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介入术后护理用的肢体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锻炼组件(3)包括第一转轴(31),所述第一转轴(31)贯穿壳体(2)的中部且和壳体(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4),所述第一转轴(3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手轮(32),所述手轮(3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手柄(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介入术后护理用的肢体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和第一转轴(31)的转动连接处设有轴承一,所述轴承一为密封轴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介入术后护理用的肢体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组件(4)包括座位板(42),所述座位板(4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颖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