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294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装置,涉及结构损伤识别装置领域,针对现有的门式起重机及桥式起重机通过人工获取动力特征曲线对损伤进行识别,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支撑架、环形滑槽、圆筒、套筒,所述环形滑槽的内壁以及下端面分别开设与第一环形滑道与第二环形滑道,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箱,所述套筒内转动套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套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圆筒的下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及第二锥形齿轮,所述滑箱的下端设置有损伤识别机构。本装置具有可以方便的进行调节,可以通用高效的对设备的动力特征曲线进行获取,大大的提高了损伤识别的效率的特点。大的提高了损伤识别的效率的特点。大的提高了损伤识别的效率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结构损伤识别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架桥机、提梁机、移梁机等门式起重机及桥式起重机,能够通过简单易行的动力特性技术手段,获取可靠的检测指标和损伤识别曲线,能够及时识别结构是否发生损伤及损伤位置,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0003]但是现有的损伤识别装置的特征曲线都是通过人工进行获取,使得操作低效且麻烦。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门式起重机及桥式起重机通过人工获取动力特征曲线对损伤进行识别,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装置,包括支撑架、环形滑槽、圆筒、套筒,所述环形滑槽的内壁以及下端面分别开设与第一环形滑道与第二环形滑道,所述套筒的一端延伸在环形滑槽内并贯穿的固定连接有滑箱,所述套筒内转动套设有转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装置,包括支撑架(1)、环形滑槽(2)、圆筒(3)、套筒(4),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滑槽(2)的内壁以及下端面分别开设与第一环形滑道(5)与第二环形滑道(6),所述套筒(4)的一端延伸在环形滑槽(2)内并贯穿的固定连接有滑箱(7),所述套筒(4)内转动套设有转杆(8),所述转杆(8)的两端分别延伸在圆筒(3)以及滑箱(7)内并在延伸端固定套装有第一锥形齿轮(9),所述圆筒(3)的下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0),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与第二锥形齿轮(10)啮合连接,所述滑箱(7)的下端设置有损伤识别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上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下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圆筒(3),所述圆筒(3)的左、右两侧均贯穿的固定连接有套筒(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套筒(4)互相远离的一端均沿环形滑槽(2)的径向穿过第一环形滑道(5)分别延伸在两侧的环形滑槽(2)内,并在延伸端固定连接有滑箱(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箱(7)滑动设置在环形滑槽(2)内,两侧的所述套筒(4)互相远离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环形滑道(5)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梁侯永乐宋世鹏常品要李建阳李舒刘玮潇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士官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