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龄桉树叶面肥喷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287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桉树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幼龄桉树叶面肥喷施装置,包括:手推车;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固定在手推车上;喷施件,所述喷施件在所述手推车上镜像设置2组;所述喷施件包括增压泵、支撑架、输液管、喷头和驱动件,所述增压泵固定在所述手推车上并连通所述储液箱;所述支撑架的下端焊接在所述手推车上;所述输液管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并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液口;所述喷头间隔设置在所述输液管上;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输液管并驱动所述输液管往复摆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储液箱、喷施件和搅拌件等多个部件,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叶面肥喷施效果和效率,同时还可以加快叶面肥溶解在水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实用性。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幼龄桉树叶面肥喷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桉树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幼龄桉树叶面肥喷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桉树育苗的方式有种子苗、扦插苗和组培苗,其中种子苗是用桉树的果实来培育出来的桉树苗;扦插苗是利用从桉树母株上截取活性较高的侧枝,通过浸泡生根粉来促进皮组织长出根系而培育出来的苗。组培苗是采用现代科技在实验室内利用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生产的桉树苗,通过每年更新繁殖材料,保留了品质的优良性状和最佳遗传增益,组培苗的发育比较完整,根系发达,抗逆性较扦插苗强,成活率也较高,生长量也相对大一点。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组培苗的生长比种子苗和扦插苗都更加有优势。
[0003]现有技术中,组培苗诱导生根后需要移植到基质杯中继续进行培育,待基质杯中的组培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再移栽到大田土壤中继续生长。为了使桉树茁壮成长,可以在桉树幼苗生长的过程中喷施叶面肥。人工背负喷施装置可以喷施叶面肥溶液,但其劳动强度大,而且幼龄桉树有时具有一定高度,工作人员既要对顶部的叶片进行喷施,又要对下面的叶片进行喷施,操作麻烦,喷施效率低下。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幼龄桉树叶面肥喷施装置,以解决人工背负喷施装置可以喷施叶面肥溶液,但其劳动强度大,而且幼龄桉树有时具有一定高度,工作人员既要对顶部的叶片进行喷施,又要对下面的叶片进行喷施,操作麻烦,喷施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幼龄桉树叶面肥喷施装置,包括:
[0008]手推车;
[0009]储液箱,所述储液箱为上端开口、下端固定在手推车上的中空结构;所述储液箱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箱盖;
[0010]喷施件,所述喷施件在所述手推车上镜像设置2组;所述喷施件包括增压泵、支撑架、输液管、喷头和驱动件,所述增压泵固定在所述手推车上,其进液口连通所述储液箱;所述支撑架的下端焊接在所述手推车上;所述输液管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且所述输液管一端密封、一端通过软管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液口;所述喷头间隔设置在所述输液管的外侧面上;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输液管并驱动所述输液管往复摆动。
[0011]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件包括摆动驱动电机、凸轮、铰接杆和传动杆;所述凸轮固定在所述摆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铰接杆一端固定在所述输液管内侧面的中间位置;所述传动杆下端铰接在所述凸轮的偏心位置上、上端铰接在所述铰接杆远离所述输液管的
一端上。
[0012]作为优选,所述手推车上固定有一支撑座,所述摆动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
[0013]作为优选,所述幼龄桉树叶面肥喷施装置还包括搅拌件,所述搅拌件包括搅拌驱动电机、传动轴和搅拌板,所述搅拌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箱盖上且其输出轴竖直向下贯穿所述箱盖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储液箱内,其上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所述搅拌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下端;所述搅拌板均匀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
[0014]作为优选,所述幼龄桉树叶面肥喷施装置还包括供电件,所述供电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手推车上的蓄电池组和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组、输出端连接所述搅拌驱动电机、摆动驱动电机和增压泵。
[0015]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上端呈字母“U”型。
[0016]作为优选,所述箱盖偏心位置处设有由一密封盖密封的进料口。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的喷施件包括增压泵、支撑架、输液管、喷头和驱动件等多个部件,增压泵将储液箱内的溶液通过外部软管泵到输液管中并从喷头中喷出,同时驱动件驱动输液管在支撑架上进行外部摆动,输液管的摆动带动喷头同步摆动,在喷头摆动的过程中可实现对低龄桉树叶片的全面喷施,提高喷施效果和喷施效率。
[0019](2)本技术在箱盖上设有搅拌件,搅拌件可以对储液箱内的叶面肥和水进行搅拌,加快叶面肥的溶解,并使叶面肥充分溶解在水中,提高叶面肥的溶液效率。
[0020](3)本技术在手推车上设置供电件,供电机作为独立的电源可以供装置的需电部件工作,使用方便。
[0021](4)本技术以解决现有叶面肥喷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设计储液箱、喷施件和搅拌件等多个部件,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叶面肥喷施效果和效率,同时还可以加快叶面肥溶解在水中。整个装置设计新颖,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右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100、手推车;101、支撑座;
[0026]200、储液箱;201、箱盖;2011、密封盖;2012、进料口;
[0027]300、喷施件;301、增压泵;302、支撑架;303、输液管;304、喷头;305、驱动件;3051、摆动驱动电机;3052、凸轮;3053、铰接杆;3054、传动杆;
[0028]400、搅拌件;401、搅拌驱动电机;402、传动轴;403、搅拌板;
[0029]500、供电件;501、蓄电池组;502、逆变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对本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
[0032]参阅附图1

3,一种幼龄桉树叶面肥喷施装置,包括:
[0033]手推车100;
[0034]储液箱200,储液箱200为上端开口、下端固定在手推车100上的中空结构;储液箱200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箱盖201;
[0035]喷施件300,喷施件300在手推车100上镜像设置2组;喷施件300包括增压泵301、支撑架302、输液管303、喷头304和驱动件305,增压泵301固定在手推车100上,其进液口连通储液箱200;支撑架302的下端焊接在手推车100上;输液管303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架302的上端,且输液管303一端密封、一端通过软管连通增压泵301的出液口,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输液管303为钢管;实现输液管303和支撑架302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为:支撑架302上固定有带座轴承,输液管303以过盈的方式连接在带座轴承的内圈或焊接在带动轴承的内圈上;参阅图1输液管303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位置处的支撑架302后再通过带座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架302上;喷头304间隔设置在输液管303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幼龄桉树叶面肥喷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推车;储液箱,所述储液箱为上端开口、下端固定在手推车上的中空结构;所述储液箱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箱盖;喷施件,所述喷施件在所述手推车上镜像设置2组;所述喷施件包括增压泵、支撑架、输液管、喷头和驱动件,所述增压泵固定在所述手推车上,其进液口连通所述储液箱;所述支撑架的下端焊接在所述手推车上;所述输液管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且所述输液管一端密封、一端通过软管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液口;所述喷头间隔设置在所述输液管的外侧面上;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输液管并驱动所述输液管往复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龄桉树叶面肥喷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摆动驱动电机、凸轮、铰接杆和传动杆;所述凸轮固定在所述摆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铰接杆一端固定在所述输液管内侧面的中间位置;所述传动杆下端铰接在所述凸轮的偏心位置上、上端铰接在所述铰接杆远离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幼龄桉树叶面肥喷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贤郭李怡农建辉兰秀潘丽萍陈锦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