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用原料搅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68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用原料搅拌器,包括外壳、定量下料结构、搅拌部、块状胚料输出部、输送部。其中,外壳采用圆筒状的壳体;定量下料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用于对所述外壳内定量添加原料;搅拌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用于对所述外壳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块状胚料输出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用于将所述外壳内部的完成搅拌的原料以特定大小的块状输出;输送部设置于所述块状胚料输出部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块状胚料输出部输出的块状胚料输送至使用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的陶瓷用原料搅拌器具有可将陶瓷原料进行搅拌的同时可以将搅拌完成的原料分割成小块的胚料,以便于后续对陶瓷原料进行加工。原料进行加工。原料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用原料搅拌器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生产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用原料搅拌器。

技术介绍

[0002]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陶瓷生产时,需要将陶瓷用的原料与水进行混合搅拌,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混合手段效率低,且原料搅拌混合后由于陶瓷原料的粘性比较大,不易分割成小块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陶瓷原料搅拌装置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陶瓷用原料搅拌器,在可将陶瓷原料进行搅拌的同时可以将搅拌完成的原料分割成小块的胚料,以便于后续对陶瓷原料进行加工。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陶瓷用原料搅拌器,包括:
[0006]外壳,所述外壳采用圆筒状的壳体;
[0007]定量下料结构,所述定量下料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用于对所述外壳内定量添加原料;
[0008]搅拌部,所述搅拌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用于对所述外壳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
[0009]块状胚料输出部,所述块状胚料输出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用于将所述外壳内部的完成搅拌的原料以特定大小的块状输出;
[0010]输送部,所述输送部设置于所述块状胚料输出部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块状胚料输出部输出的块状胚料输送至使用位置。
[0011]优选地,所述定量下料结构包括:
[0012]固体混合物定量下料结构,所述固体混合物定量下料结构包括通过管道与所述外壳顶部相连通的固体料仓,以及设置于固体料仓与所述外壳之间用于控制原料输入量的计量泵;
[0013]定量加水结构,所述定量加水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用于对所述外壳内部定量添加水,所述定量加水结构包括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水管上的计量阀。
[0014]优选地,所述搅拌部包括:
[0015]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用于提供搅拌原料所需的动力;
[0016]螺旋搅拌杆,所述螺旋搅拌杆与所述搅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对所述外壳内的原料进行搅拌。
[0017]优选地,所述块状胚料输出部包括:
[0018]螺旋输出部,所述螺旋输出部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用于将所述外壳内搅拌完成的原料输出;
[0019]定型模具,所述定型模具设置于所述螺旋输出部的输出端,用于限定从所述螺旋输出部输出的原料的外形,所述定型模具中部设置有通孔,搅拌混合后的原料从所述定型模具的通孔输出;
[0020]切断部,所述切断部设置于所述定型模具的输出端吗,所述切断部用于将从所述定型模具的通孔输出的原料进行切断。
[0021]优选地,还包括底部阀门,所述底部阀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用于避免原料未搅拌完全时进入到所述块状胚料输出部内。
[0022]本技术的优点是:
[00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陶瓷用原料搅拌器,包括外壳、定量下料结构、搅拌部、块状胚料输出部、输送部。其中,外壳采用圆筒状的壳体;定量下料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用于对所述外壳内定量添加原料;搅拌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用于对所述外壳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块状胚料输出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用于将所述外壳内部的完成搅拌的原料以特定大小的块状输出;输送部设置于所述块状胚料输出部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块状胚料输出部输出的块状胚料输送至使用位置。通过采用定量下料结构将陶瓷用的原料与水分按照一定比例通过搅拌部进行混合搅拌,并通过块状胚料输出部从搅拌器的底部输出,块状胚料输出部可以将混合搅拌均匀的原料进行切割分离(块状胚料输出部内包含有用于截断的切刀),使得原来连成整体的胚料分隔成单独的小块状,以便于对后续对胚料的加工。综上所述,本技术公的陶瓷用原料搅拌器具有可将陶瓷原料进行搅拌的同时可以将搅拌完成的原料分割成小块的胚料,以便于后续对陶瓷原料进行加工。
[0024]通过在外壳的底部设置底部阀门,使得陶瓷原料在进行混合的过程中不会掉落至块状胚料输出部,使得处于外壳内部的原料可以被充分的搅拌混合,使得提高原料品质,待原料搅拌混合均匀后,底部阀门打开,使得混合好的原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进入到块状胚料输出部内。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陶瓷用原料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外壳;2、定量下料结构;3、搅拌部;4、块状胚料输出部;5、输送部;6、底部阀门;21、固体混合物定量下料结构;22、定量加水结构;31、搅拌电机;32、螺旋搅拌杆;41、螺旋输出部;42、定型模具;43、切断部;211、固体料仓;212、计量泵;221、水管;222、计量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陶瓷用原料搅拌器,包括外壳、定量下料结构、搅拌部、块状胚料输出部、输送部。其中,外壳采用圆筒状的壳体;定量下料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用于对所述外壳内定量添加原料;搅拌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用于对所述外壳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块状胚料输出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用于将所述外壳内部的完
成搅拌的原料以特定大小的块状输出;输送部设置于所述块状胚料输出部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块状胚料输出部输出的块状胚料输送至使用位置。通过采用定量下料结构将陶瓷用的原料与水分按照一定比例通过搅拌部进行混合搅拌,并通过块状胚料输出部从搅拌器的底部输出,块状胚料输出部可以将混合搅拌均匀的原料进行切割分离(块状胚料输出部内包含有用于截断的切刀),使得原来连成整体的胚料分隔成单独的小块状,以便于对后续对胚料的加工。综上所述,本技术公的陶瓷用原料搅拌器具有可将陶瓷原料进行搅拌的同时可以将搅拌完成的原料分割成小块的胚料,以便于后续对陶瓷原料进行加工。
[0030]进一步地,定量下料结构包括定量加水结构、固体混合物定量下料结构。固体混合物定量下料结构包括通过管道与外壳顶部相连通的固体料仓,以及设置于固体料仓与外壳之间用于控制原料输入量的计量泵。定量加水结构设置于外壳上,用于对外壳内部定量添加水,定量加水结构包括水管以及设置于水管上的计量阀。
[0031]进一步地,搅拌部包括螺旋搅拌杆、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设置于外壳的顶部,用于提供搅拌原料所需的动力。螺旋搅拌杆与搅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对外壳内的原料进行搅拌。
[0032]进一步地,块状胚料输出部包括切断部、定型模具、螺旋输出部。螺旋输出部设于外壳的底部,用于将外壳内搅拌完成的原料输出。定型模具设置于螺旋输出部的输出端,用于限定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用原料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采用圆筒状的壳体;定量下料结构,所述定量下料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用于对所述外壳内定量添加原料;搅拌部,所述搅拌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用于对所述外壳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块状胚料输出部,所述块状胚料输出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用于将所述外壳内部的完成搅拌的原料以特定大小的块状输出;输送部,所述输送部设置于所述块状胚料输出部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块状胚料输出部输出的块状胚料输送至使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用原料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下料结构包括:固体混合物定量下料结构,所述固体混合物定量下料结构包括通过管道与所述外壳顶部相连通的固体料仓,以及设置于固体料仓与所述外壳之间用于控制原料输入量的计量泵;定量加水结构,所述定量加水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用于对所述外壳内部定量添加水,所述定量加水结构包括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水管上的计量阀。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文福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嘉顺瓷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