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的干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53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的干燥机构,包括传送钢带、干燥部和送风部,所述传送钢带穿过所述干燥部,所述送风部设置在所述干燥部的上方,所述送风部包括隔板、进风管道、加热装置和送风管道,所述隔板包括风孔,能够去除空气中的杂质,所述进风管道包括第一风机,所述送风管道包括第二风机,所述干燥部和送风部通过所述送风管道连接,所述干燥部包括预热装置和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包括第三风机,能够防止来自送风管道的空气温度不稳定,提升干燥效率,提升薄膜的稳定性。提升薄膜的稳定性。提升薄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的干燥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聚酰亚胺薄膜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的干燥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有机聚合物薄膜,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聚酰亚胺薄膜在加工过程中,聚酰胺酸溶液进入流延机构中,通过流延嘴及传送钢带形成厚度均匀的液膜,接着进入干燥机构进行干燥,干燥后经过拉伸机构形成薄膜,现有的聚酰亚胺薄膜干燥机构采用热风逆传送带进行加热干燥,空气中如果含有杂质,会对薄膜的质量造成影响,在加热干燥过程中,热风中的溶剂含量不断增加,热风的温度不断降低,进一步降低了聚酰亚胺薄膜中溶剂的蒸发率,影响干燥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的干燥机构。
[000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的干燥机构,包括传送钢带、干燥部和送风部,所述传送钢带穿过所述干燥部,所述送风部设置在所述干燥部的上方,所述送风部包括隔板、进风管道、加热装置和送风管道,所述隔板包括风孔,所述进风管道包括第一风机,所述送风管道包括第二风机,所述干燥部和送风部通过所述送风管道连接,所述干燥部包括预热装置和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包括第三风机。
[0005]优选的,所述干燥部还包括循环管道,所述排风管道的一侧与所述干燥部连通,所述排风管道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三风机与所述循环管道连接,所述循环管道与所述送风部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送风部中设有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隔板靠近所述循环管道的一侧。
[0007]优选的,所述隔板设置为至少两个,相邻所述隔板上的风孔交错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吸附装置设置为海绵材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隔板,隔板用于去除来自进风管道的空气中的杂质,隔板上设有风孔,空气从风孔中通过;送风部中设有加热装置,用于对来自进风管道的空气进行加热;干燥部包括预热装置,预热装置对干燥部内部进行预热,使得来自送风管道的空气在干燥部中仍能保持热度,提升干燥效率,提升薄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13]图中:
[0014]1、传送钢带;2、干燥部;3、送风部;31、隔板;311、风孔;32、进风管道;321、第一风机;33、加热装置;34、送风管道;341、第二风机;35、排风管道;351、第三风机;36、循环管道;37、吸附装置;4、预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6]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中的用于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的干燥机构包括干燥部2和送风部3,送风部3设置在干燥部2上方,干燥部2与传送钢带1配合设置,传送钢带1穿过干燥部2,传送钢带1上载有聚酰胺酸溶液,聚酰胺酸溶液通过流延嘴及刮板送至传送钢带1上,传送钢带1将聚酰胺酸溶液送入及送出干燥部2。
[0017]送风部3包括进风管道32和送风管道34,进风管道32包括第一风机321,送风管道34包括第二风机341,进风管道32用于将外部的空气抽入送风部3中,送风部3与干燥部2通过送风管道34连通,送风管道34用于将送风部3中的空气送入干燥部2中。
[0018]参见附图2,本实施例中,为去除进风管道32中送入的空气中的杂质,送风部3内部设有隔板31,隔板31上设有风孔311,隔板31用于阻隔空气中的杂质,风孔311用于实现空气的流通,通过去除空气中的杂质,防止干燥过程中杂质与聚酰胺酸溶液混合进而影响薄膜的质量,延长薄膜寿命。
[0019]优选地,隔板31设置为至少两个,相邻隔板31上的风孔311交错设置,以提升去除杂质的效率。
[0020]本实施例中,为确保进风管道34进入干燥部2的空气的温度,送风部3中设有加热装置33,加热装置33用于将送风部3中的空气加热至一定温度。
[0021]干燥部2中设有排风管道35,排风管道35包括第三风机351,排风管道35用于将干燥部2中的空气排出。
[0022]在本实施例中,为确保进风管道34进入干燥部2中的空气在对聚酰胺酸溶液进行干燥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干燥部2中设有预热装置4,预热装置4用于对干燥部2进行初步预热。
[0023]参见附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干燥部2还包括循环管道36,循环管道36设置在第三风机351远离排风管道35的一侧,排风管道35的一侧与干燥部2连通,另一侧通过第三风机351与循环管道36连接,循环管道36与送风部3连通,循环管道36用于将干燥部2中的空气送入送风部3中,在此实施例中,送风部3中设置有吸附装置37,吸附装置37设置在隔板31靠近循环管道36的一侧,吸附装置37用于将来自循环管道36的空气中溶剂进行吸附,吸附装置37可以采用海绵材质等。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5]干燥部2中的预热装置4对干燥部2内进行预热,预热装置4的预热温度略高于加热装置33的加热温度,预热至设定温度后,进风管道32将外部空气送入送风部3中,空气经过
隔板31过滤掉杂质,随后经过加热装置33进行加热,送风管道34将加热后的空气送入干燥部2中,同时,传送钢带1开始送料,通过设置预热装置4,能够对聚酰胺酸溶液进行初步干燥,送风管道34送入的空气对聚酰胺酸溶液进行再次干燥,确保干燥的效果,排风管道35将裹挟着溶剂的空气排出。
[0026]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的干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钢带(1)、干燥部(2)和送风部(3),所述传送钢带(1)穿过所述干燥部(2),所述送风部(3)设置在所述干燥部(2)的上方,所述送风部(3)包括隔板(31)、进风管道(32)、加热装置(33)和送风管道(34),所述隔板(31)包括风孔(311),所述进风管道(32)包括第一风机(321),所述送风管道(34)包括第二风机(341),所述干燥部(2)和送风部(3)通过所述送风管道(34)连接,所述干燥部(2)包括预热装置(4)和排风管道(35),所述排风管道(35)包括第三风机(3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的干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部(2)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亚士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