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组装和拆卸的爆破后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204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爆破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组装和拆卸的爆破后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架和防护网兜。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垂直设置且通过锚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与下支撑架可拆卸连接的固定件。所述防护网兜设置在上支撑架上,所述防护网兜的侧部通过挂钩与上支撑架连接,所述防护网兜从上到下包括第一钢筋网层、第二钢筋网层、第一土工布层、海绵层和第二土工布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防护隧道顶部碎石掉落砸伤隧道底部的施工人员,阻挡上部粉尘扩散至隧道底部。结构简洁,易于操作,无需专门安装师傅进行安装,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组装和拆卸的爆破后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爆破防护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组装和拆卸的爆破后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地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城市修建地铁。在修建地铁的过程中,在围岩破碎,岩层强度大,隧道施工狭小等不良地质条件下,一般会采取矿山爆破的施工方法。隧道爆破后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不安全因素,比如爆破后的隧道顶部碎石块掉落。爆破后的隧道顶部碎石块掉落,会影响隧道底部施工人员的施工,延误工期,碎石块在掉落的过程中会伴随粉尘产生,增加隧道洞室内粉尘含量,危害施工人员健康。
[0003]当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也有相应的爆破后防护装置。但是,目前隧道施工中所采用的防护装置设计的比较复杂,一般都需要专业的安装师傅,施工成本比较高,并且,不利于快速安装和拆卸,降低施工效率。
[0004]因此,现在亟需设计一种结构简洁,便于组装和拆卸,成本低的爆破后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组装和拆卸的爆破后防护装置。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便于组装和拆卸的爆破后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架和防护网兜。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垂直设置且通过锚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与下支撑架可拆卸连接的固定件。所述防护网兜设置在上支撑架上,所述防护网兜设置为矩形结构,所述防护网兜的四个角通过钢丝绳与上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网兜的侧部通过挂钩与上支撑架连接,所述防护网兜从上到下包括第一钢筋网层、第二钢筋网层、第一土工布层、海绵层和第二土工布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架由4根实心钢管通过锚固栓依次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架包括4根竖梁,相邻的2根竖梁之间设置有剪刀形支撑梁。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预埋管和与预埋管固定连接的插件,所述插件的底部设置有截面为三角形结构的插头。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筋网层上网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钢筋网层上网孔的孔径。
[0012]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层的厚度为2

5cm。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层设置为湿海绵层。
[0014]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通过不同孔径的第一钢筋网层和第二钢筋网层对隧道顶部掉落的大石块进行拦截,通过第一土工布层、海绵层和第二土工布层的组合,对掉落碎石块进行进一
步的拦截,通过第一土工布层、海绵层和第二土工布层,能够有效防护隧道顶部碎石掉落砸伤隧道底部的施工人员,阻挡上部粉尘扩散至隧道底部。并且,整个装置结构简洁,易于操作,无需专门安装师傅进行安装,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防护网兜剖面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固定件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中:1、防护网兜;11、第一钢筋网层;12、第二钢筋网层;13、第一土工布层;14、海绵层;15、第二土工布层;2、上支撑架;3、锚固栓;4、钢丝绳;5、下支撑架;6、支撑梁;7、螺栓;8、固定件;81、预埋管;82、插件;83、插头;9、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于组装和拆卸的爆破后防护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支撑架和防护网兜1。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5,所述上支撑架2与下支撑架5垂直设置且通过锚固栓3可拆卸连接。所述的防护网兜1包括从隧道顶部到底部依次排列的是孔径6mm的第一钢筋网层11、孔径为3mm的第二钢筋网层12、第一土工布层13、2cm厚的海绵层14和第二土工布层15。所述第一土工布层13和第二土工布层15紧贴在2cm厚的海绵层14的上、下两侧。所述孔径为6mm的第一钢筋网层11、孔径为3mm的第二钢筋网层12,第一土工布层13、2cm海绵层14和第二土工布层15用设备将其咬合。防护网兜1和上支撑架2用钢丝绳4连接,同时,防护网兜1的侧部用挂钩9进行2次连接。所述下支撑架5的底部设置有固定件8,所述固定件8包括预埋管81和与预埋管81固定连接的插件82,所述插件82的底部设置有截面为三角形结构的插头83。下支撑架5可从上向下插入至预埋管81中。可以通过锤子锤击固定件8的方式调节防护装置的四个脚的高度。通过以上设计,可以使防护装置便于操作。
[0022]通过防护网兜1对隧道顶部掉落的碎石进行拦截防护,通过孔径6mm的第一钢筋网层11对隧道顶部掉落的大石块进行拦截,孔径3mm的第二钢筋网层12对掉落的石块进行二次拦截,以此起到双层拦截防护效果。第一土工布层13、海绵层14和第二土工布层15组合形成,对掉落碎石块进行三次拦截,通过第一土工布层13、湿润的海绵层14和第二土工布层15能有效阻隔伴随碎石块掉落的粉尘扩散至隧道底部,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0023]所述构成支撑架的上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5用材是实心钢管,下支撑架5上设置有剪刀形的支撑梁6,支撑梁6之间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梁6材料是空心钢管。通过利用实心钢管具有很强的抗压抗拉性能,空心钢管不仅可以起到支撑作用,还可以减轻防护结构的总体重量,利于施工人员组装和拆卸防护结构。
[0024]空心钢管形成的支撑梁6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平行于隧道工作面的第一支撑梁6面积小一些且靠近下支撑架5上部,垂直于隧道工作面的第二支撑梁6支撑面积大一些。通过以上设计,不仅剪刀形支撑梁可以起到支护作用,还避免因剪刀形支撑梁的支
护作用影响隧道底部施工人员施工作业。
[0025]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可在隧道中迅速的的将本防护装置安装完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0026]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组装和拆卸的爆破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防护网兜(1);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5),所述上支撑架(2)与下支撑架(5)垂直设置且通过锚固栓(3)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支撑架(5)的底部设置有与下支撑架(5)可拆卸连接的固定件(8);所述防护网兜(1)设置在上支撑架(2)上,所述防护网兜(1)设置为矩形结构,所述防护网兜(1)的四个角通过钢丝绳(4)与上支撑架(2)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网兜(1)的侧部通过挂钩(9)与上支撑架(2)连接,所述防护网兜(1)从上到下包括第一钢筋网层(11)、第二钢筋网层(12)、第一土工布层(13)、海绵层(14)和第二土工布层(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和拆卸的爆破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2)由4根实心钢管通过锚固栓(3)依次连接。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奎刘娇于广明王克成王靖伟刘玉宝刘月王翔石马长江朱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