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夷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面除藻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98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面除藻船,除藻船技术领域,包括扁平状圆柱形船体、能源模块、除藻作业模块、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远程控制模块以及推进模块;所述能源模块设置在所述船体的上方,为除藻作业模块、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远程控制模块以及推进模块提供电能;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船体内,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系统与除藻作业模块、远程控制模块及推进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转化太阳能的方式为除藻出船功能,节省了电能,同时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系统和远程控制模块控制除藻作业,快速高效。快速高效。快速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面除藻船


[0001]本技术涉及除藻船
,具体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面除藻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忽视了对湖泊的有效保护和管理,将各种工农业、生活污水等排入湖泊中,导致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积累,造成了湖泊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使得蓝藻等藻类在湖泊中过度生长繁殖,进一步地导致了湖泊蓝藻暴发现象的出现。蓝藻的暴发不仅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降低,而且藻类过度繁殖过程中分泌的毒素,如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一方面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对于以蓝藻暴发的湖泊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地区,将会使得饮用水水质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供水质量,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此外,蓝藻暴发后的湖泊还会造成水体浑浊、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湖泊感官度下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处理成本等,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003]而目前关于应对湖泊蓝藻大规模暴发的措施,最常见的是采用人工清捞进行处理,该方法的弊端也十分明显,一方面对于一些环境比较恶劣的区域,工作人员在清捞作业过程中很可能无法到达目的区域且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人工清捞除藻的周期较长,运行及人力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只能在藻类暴发至一定规模时才进行处理,无法做到对区域内进行实施监测并快速有效的处理。而其他处理措施,如生物抑制法和生态修复法,处理周期较长,对于大规模藻类暴发的区域,不能够达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与处理;化学法处理,多会产生二次污染物,对水体及水生生物产生其他影响;大型除藻船作业处理,仅限于大型湖泊水域,而对于中小型湖泊则无法驶入进行除藻作业;此外还有电化学降解藻类等方法由于实验条件要求较高,仅停留在实验室理想状态下,难以大规模的投入到实际应用当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湖面除藻作业成本较高且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面除藻船,以太阳能作为驱动能源,智能化控制的方式完成水面安全、环保的除藻作业。
[0005]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面除藻船,包括扁平状圆柱形船体、能源模块、除藻作业模块、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远程控制模块以及推进模块;所述能源模块设置在所述船体的上方,为除藻作业模块、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远程控制模块以及推进模块提供电能;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船体内,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系统与除藻作业模块、远程控制模块及推进模块连接;所述除藻作业模块包括除藻剂储存系统和所述除藻剂喷洒系统;所述除藻剂储存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船体内的除藻剂储存罐,所述除藻剂喷洒系统包括两根水平设置且相互交叉连通的管道,两所述管道设置在所述船体内,所述管道的两端均设有除藻剂喷头,所述除藻剂喷头位于船体外侧,所述除藻剂储存罐的出口通过连接管
与两所述管道的交叉处连通;所述推进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船体下方的两个螺旋桨推进器及设置在所述船体内的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与所述螺旋桨推进器电连接;所述远程控制模块包括设置在船体上端的5G天线、定向天线、定位天线以及位于人工控制端的岸基系统。
[0006]进一步的,所述能源模块包括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所述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的上方,所述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的上方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控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使其与太阳光保持垂直状态;
[0007]所述能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除藻作业模块、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远程控制模块以及推进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除藻作业模块还包括设置在船体内的藻类荧光检测仪,藻类荧光检测仪的探头从所述船体的下端伸出所述船体;所述藻类荧光检测仪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系统中的数据接收端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除藻剂储存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船体内的微型水泵和吸水管,所述微型水泵的进口与吸水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水软管的另一端从所述船体的下端伸出所述船体;所述微型水泵的出口与所述除藻剂储存罐的进口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除藻剂储存罐上安装有除藻剂计量控制装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吸水软管内设有过滤网。
[0012]进一步的,两所述管道垂直连通。
[0013]进一步的,两所述螺旋桨推进器分别设置在所述船体的左右两端。
[0014]进一步的,所述船体采用高分子聚酯碳纤维材料制作。
[0015]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转化太阳能的方式为除藻出船功能,节省了电能,同时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系统和远程控制模块控制除藻作业,快速高效;2)两管道垂直设置,使除藻剂喷头均匀分布在船体的四周,可以将除藻剂均匀、精确的喷洒在藻类暴发的湖面上,完成除藻作业工作;3)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对太阳位置进行全方位的自动跟踪,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使得在有限面积内采集更多太阳能,有效地实现了太阳能利用率最大化;4)藻类荧光检测仪可以藻作业前后水体水藻浓度情况,可以控制除藻剂的用量,也可以对除藻效果进行评价。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除藻剂喷头

1;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

2;藻类荧光检测仪

3;5G天线

4;定位天线

5;定向天线

6;除藻剂储存罐

7;除藻剂计量控制装置

8;微型水泵

9;螺旋桨推进器

10;过滤网

11;无刷电机

12;吸水软管

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
[0021]如图1

3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面除藻船,包括扁平状圆柱形船体、能源模块、除藻作业模块、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远程控制模块以及推进模块;所述船体采用高分子聚酯碳纤维材料制作。
[0022]所述能源模块设置在所述船体的上方,所述能源模块为除藻作业模块、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远程控制模块以及推进模块提供电能;所述能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除藻作业模块、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远程控制模块以及推进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能源模块包括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2,所述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2设置在所述船体的上方,所述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2的上方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2控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使其与太阳光保持垂直状态。
[0023]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船体内,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系统与除藻作业模块、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面除藻船,其特征在于,包括扁平状圆柱形船体、能源模块、除藻作业模块、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远程控制模块以及推进模块;所述能源模块设置在所述船体的上方,为除藻作业模块、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远程控制模块以及推进模块提供电能;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船体内,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系统与除藻作业模块、远程控制模块及推进模块连接;所述除藻作业模块包括除藻剂储存系统和所述除藻剂喷洒系统;所述除藻剂储存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船体内的除藻剂储存罐,所述除藻剂喷洒系统包括两根水平设置且相互交叉连通的管道,两所述管道设置在所述船体内,所述管道的两端均设有除藻剂喷头,所述除藻剂喷头位于船体外侧,所述除藻剂储存罐的出口通过连接管与两所述管道的交叉处连通;所述推进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船体下方的两个螺旋桨推进器及设置在所述船体内的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与所述螺旋桨推进器电连接;所述远程控制模块包括设置在船体上端的5G天线、定向天线、定位天线以及位于人工控制端的岸基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面除藻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模块包括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所述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的上方,所述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的上方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控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使其与太阳光保持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卫军谢妤林振雄吴永康郑倩倩曹歆雨苗雯慧雷雯
申请(专利权)人:武夷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