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千伏双断口罐式断路器的灭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762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开关设备,特别是关于一种双断口罐式六氟化硫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是:两个灭弧单元以通过绝缘拉杆(35)的轴线并与灭弧室罐体(3)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为对称面呈左右对称布置;绝缘支持筒(12)固定于灭弧室罐体(3)的内侧中间的底部,支持框架(11)固定于绝缘支持筒(12)上,灭弧单元Ⅰ、Ⅱ对称布置于支持框架(11)的两端,接头(4)固定在导体(5)的一端,导体(5)的另一端及合闸电阻(2)固定在静侧法兰(6)的一侧。它具有断口数少、各断口耐受电压水平高、绝缘水平高、开断性能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开关设备,它是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和保护用的罐式六氟化硫断路器的灭弧室,特别是关于一种800千伏双断口罐式断路器的灭弧室
技术介绍
800千伏电压等级的罐式断路器,在此之前,世界上仅有瑞士ABB公司制造。但是,瑞士ABB的罐式断路器的灭弧室是由三断口串联而成的,并且必须配合线路形避雷器使用,这种断路器断口数多,零部件多、结构相对复杂,由此必然导致运行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800千伏双断口罐式断路器的灭弧室,它具有断口数少、每个断口耐受电压水平高、绝缘水平高、开断性能好等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800千伏双断口罐式断路器,它包括灭弧单元、绝缘支持台、合闸电阻、支持框架及内部的传动机构,其特征是两个灭弧单元通过绝缘拉杆35的轴线并与灭弧室罐体3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为对称面呈左右对称布置;绝缘支持筒12固定于灭弧室罐体3的内侧中间的底部,支持框架11固定于绝缘支持筒12上,灭弧单元I、II对称布置于支持框架11的两端,接头4固定在导体5的一端,导体5的另一端及合闸电阻2固定在静侧法兰6的一侧。所述的合闸电阻2在灭弧单元的端部,它分成六组首尾相接沿周向固定在静侧法兰6上。所述的灭弧单元的中间触头座13连同固定在其上的中间触头15和屏蔽罩16一起固定于支持框架11的一端,在支持框架11的同一端,还固定有活塞24、动电阻触头座28、绝缘支持棒8、并联电容器10和屏蔽罩14;静主触头26、静弧触头7和屏蔽罩17固定在静侧法兰6的另一侧;静电阻触头19与静电阻触头座27相连;整个静侧法兰6连同固定在其上的零部件通过绝缘支持棒8固定在支持框架11的一端。所述的灭弧室罐体3内径为1200mm~1320mm,长度为5500mm~6000mm;屏蔽罩14的外径为820mm~950mm,端部圆弧的曲率半径为50mm~80mm。本技术的特点是800千伏级断路器的灭弧室的两个灭弧单元以通过绝缘拉杆的轴线并与灭弧室罐体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为对称面呈左右对称布置;合闸电阻分成六组首尾相接沿周向布置于灭弧单元的端部,但是没有额外增加灭弧室的长度。它具有以下优点1、特殊的设计结构保证两个串连的灭弧单元(断口)即可实现800千伏级断路器的各种开合功能,每个断口耐受电压水平高;灭弧室对称布置,传动简单,外型美观。2、对关键的结构件,都进行了详细的电场优化设计,在保证较高绝缘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结构件的尺寸。因此罐体的长度也有所缩短,总体尺寸较小。3、灭弧室内部有500Ω~600Ω的合闸电阻,合闸电阻的周向布置,将断路器合闸操作时在线路上产生的操作过电压限制在较低的水平之内,可单独使用。4、充分利用灭弧室内的有效空间,把合闸电阻分成六串,首尾相连,沿周向布置于灭弧单元的端部,没有增加灭弧室的体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灭弧单元和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D方向电阻布置示意图;图4是图3A-A截面合闸电阻展开示意图。图中1、操动机构;2、合闸电阻;3、灭弧室罐体;4、接头;5、导体;6、静侧法兰;7、静弧触头;8、绝缘支持棒;9、动主触头;10、并联电容器;11、支持框架;12、绝缘支持筒;13、中间触头座;14、屏蔽罩;15、中间触头;16、屏蔽罩;17、屏蔽罩;18、绝缘台;19、静电阻触头;20、喷口;21、动弧触头;22、动电阻触头;23、压气缸;24、活塞;25、压气缸杆;26、静主触头;27、静电阻触头座;28、动电阻触头座;29、30、31、32、34连板;33、拐臂;35、绝缘拉杆;36、连板;37、绝缘棒;38、连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整个灭弧室以通过绝缘拉杆35的轴线并与灭弧室罐体3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为对称面呈左右对称结构。绝缘支持筒12固定于灭弧室罐体3的内侧中间的底部,支持框架11用螺栓固定于绝缘支持筒12上,灭弧单元I、II对称布置于支持框架11的两端,接头4固定在导体5的一端,导体5的另一端及合闸电阻2固定在静侧法兰6的一侧。导体5的另一端、合闸电阻2固定在静侧法兰6的另一侧。图2是灭弧单元和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中间触头座13连同固定在其上的中间触头15和屏蔽罩16一起固定于支持框架11的一端,在支持框架11的同一端,还固定有活塞24、动电阻触头座28、绝缘支持棒8、并联电容器10和屏蔽罩14;静主触头26、静弧触头7和屏蔽罩17固定在静侧法兰6的另一侧;静电阻触头19与静电阻触头座27相连;整个静侧法兰6连同固定在其上的零部件通过绝缘支持棒8固定安装在支持框架11的一端;喷口20、动主触头9、动弧触头21、压气缸23和穿过活塞24中心孔的压气缸杆25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为一个整体M,压气缸杆25通过传动装置(包括连板29、30、31、32、34和拐臂33)、绝缘拉杆35与灭弧室外部的操动机构1相连,活塞24的中心孔对整体M起导向作用,中间触头15与压气缸23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动电阻触头22穿过动电阻触头座28也与传动装置相连。分(合)闸操作时,动电阻触头22和整体M同步向右(向左)移动。通过特殊的设计,保证动、静触头间的三组触头(动静主触头、动静弧触头、动静电阻触头)按一定的时序分开、接触,(即合闸时,动静电阻触头首先接触,其次是动静弧触头接触,最后是动静主触头接触;分闸时,动静电阻触头首先分开,其次是动静主触头分开,最后是动静弧触头分开)。图3是图2沿D方向电阻布置示意图,图4是图3A-A截面电阻展开示意图。如图所示,静电阻触头座27和连板36通过绝缘台18固定在静侧法兰6的同一侧;合闸电阻2分成6组通过绝缘棒37分别固定在静电阻触头座27和连板36上,合闸电阻2的另一端直接固定在静侧法兰6的一侧,6组合闸电阻2通过连板36和连板38首尾相连。灭弧室的结构及动作原理绝缘支持筒12固定在灭弧室罐体3内部中间的底部,其上固定着支持框架11,在支持框架11的左右两侧固定着两个灭弧单元(断口)I、II,灭弧单元I、II的外侧固定有连接出线套管的导体5和合闸电阻2。整个灭弧室内部结构呈左右对称形布置,灭弧室罐体3内径为1200mm~1320mm,长度为5500mm~6000mm,用于屏蔽灭弧单元的屏蔽罩14的外径为820mm~950mm,端部圆弧的曲率半径为50mm~80mm。灭弧单元(即断口)是由动主触头9、静主触头26、动弧触头21、静弧触头7、压气缸23、活塞24、压气缸杆25、中间触头15、喷口20、并联电容器10、绝缘支持棒8、屏蔽罩14等构成,两个灭弧单元I、II固定于支持框架11的左右两侧,支持框架11则通过绝缘支持筒12固定于灭弧室罐体3底部。灭弧单元中的动主触头9和动电阻触头22通过装于支持框架11内的传动装置、绝缘拉杆35与操动机构1相连;传动装置包括拐臂33和一系列连板。操作时,操动机构1带动绝缘拉杆35作垂直运动,通过传动装置,使动主触头9和动电阻触头22同步水平运动,从而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它的主通流回路电流从安装于灭弧室罐体3上部的进出线套管的上端部流入,经接头4进入灭弧室,经导体5、静侧法兰6、中间触头座13、中间触头15、压气缸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800千伏双断口罐式断路器的灭弧室,它包括灭弧单元、绝缘支持台、合闸电阻、支持框架及内部的传动机构,其特征是:两个灭弧单元以通过绝缘拉杆(35)的轴线并与灭弧室罐体(3)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为对称面呈左右对称布置;绝缘支持筒(12)固定于灭弧室罐体(3)的内侧中间的底部,支持框架(11)固定于绝缘支持筒(12)上,灭弧单元Ⅰ、Ⅱ对称布置于支持框架(11)的两端,接头(4)固定在导体(5)的一端,导体(5)的另一端及合闸电阻(2)固定在静侧法兰(6)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800千伏双断口罐式断路器的灭弧室,它包括灭弧单元、绝缘支持台、合闸电阻、支持框架及内部的传动机构,其特征是两个灭弧单元以通过绝缘拉杆(35)的轴线并与灭弧室罐体(3)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为对称面呈左右对称布置;绝缘支持筒(12)固定于灭弧室罐体(3)的内侧中间的底部,支持框架(11)固定于绝缘支持筒(12)上,灭弧单元I、II对称布置于支持框架(11)的两端,接头(4)固定在导体(5)的一端,导体(5)的另一端及合闸电阻(2)固定在静侧法兰(6)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00千伏双断口罐式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是所述的合闸电阻(2)在灭弧单元的端部,它分成六组首尾相接沿周向固定在静侧法兰(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00千伏双断口罐式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是所述的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猛南振乐余明星王建西王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开高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