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71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转换开关电器,特别是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它包含常用和备用断路器以及操作机构,其中,操作机构包含电机输出轴、转盘、左、右轴状拨杆、左、右摇臂、限位轮、支架。其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厚度薄、体积小巧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超小型化,操作时动作平稳,机械联锁可靠,使用寿命长,制造容易等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转换开关电器,特别是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技术介绍
自动电源转换开关也称“自动转换开关电器”,适用于高层建筑、医院、商场、银行、消防、化工、冶金等要求提供不间断正常供电的场所,完成双回路供电系统(两路市电或一路市电+发电机)或三回路供电系统(两路市电+发电机)的电源自动转换,以保证重要用户供电的可靠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自动电源转换开关逐渐成为供电系统不可缺少的设备。自动电源转换开关可分为PC级或CB级两个级别。PC级是能够接通、承载、但不用于分断短路电流的自动电源转换开关。CB级是配备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电源转换开关,它的主触头能够接通并用于分断短路电流,一般同时具备过载保护功能。PC级自动电源转换开关与CB级自动电源转换开关体积及成本、价格相当。但PC级自动电源转换开关无短路保护及过载保护功能,所以配电线路得增加保护元件(如断路器或熔断器),而一般CB级自动电源转换开关本身具备短路保护及过载保护功能,因此由CB级自动电源转换开关组成的配电箱(柜)体积更小,成本更低,使用量远远超过PC级。CB级自动电源转换开关主要组成部件有控制器、操作机构和二只断路器。自动电源转换开关超小型化为当今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而实现自动电源转换开关小型化的主要攻克要点是操作机构的小型化,目前的操作机构包括电磁式及单电机式,单电机双向操作机构目前有“转盘—滑板双向操作机构”、“转盘—摆杆双向操作机构”及“齿轮—滑板双向操作机构”,由于转盘、摆杆、齿轮、滑板等部件受结构限制,尺寸较大,使这些单电机式操作机构及电磁式操作机构都不能实现超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厚度薄、体积小巧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含常用和备用断路器以及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操作机构包含电机输出轴、转盘、左、右轴状拨杆、左、右摇臂、限位轮、支架,支架连接在常用和备用断路器之间,限位轮与转盘同轴,并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接,左、右轴状拨杆对称布置在转盘上,左、右摇臂的支点对称轴接在支架上,左、右轴状拨杆分别与左、右摇臂一端滑动连接,左、右摇臂另一端与左、右操作手柄折边上的异形孔插接,与限位轮相向的摇臂端面为平滑圆弧面,它与限位轮的较大半径的弧面构成摇臂限位装置。由于摇臂与操作手柄连接点低于断路器的顶端,使操作机构整体高度降低;其二,限位装置直接采用摇臂部件,减少零件数量,同时,限位轮位于转盘中间,占用很少空间,而且摇臂两端与轴状拨杆、操作手柄采用插接连接方式,相互之间的距离很短,减少了空间占用。因此,采用本技术方案使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厚度变薄、体积变小巧,真正实现自动转换开关超小型化要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部位放大视图。图3a为转盘结构的主视图。图3b为图3a俯视图。图4a左操作机构手柄结构的主视图。图4b为图4a中沿B-B剖视图。图5为左摇臂部件结构示意图。图6a为左、右摇臂处于左合右分状态的示意图。图6b为左、右摇臂处于左分右分状态的示意图。图6c为左、右摇臂处于左分右合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含常用和备用断路器(2)、(3)以及操作机构,其中,操作机构包含电机输出轴(12)、转盘(9)、左、右轴状拨杆(8)、(10)、左、右摇臂(7)、(11)、限位轮(15)、操作机构手柄(1)、(4)、支架(6)。支架(6)连接在常用和备用断路器(2)、(3)之间,左、右摇臂(7)、(11)的支点对称轴接在支架(6)上。如图3a-图3b所示,转盘(9)由上下二块转盘板(16)、(17)组成,限位轮(15)设在二块转盘板之间,与转盘板(16)、(17)同轴,并与电机输出轴(12)相连接,左、右轴状拨杆(8)、(10)对称布置在转盘上,限位轮(15)的横截面由两个不同半径的半圆面组成。如图5所示,左、右摇臂(7)、(11)的一端分别都开有通槽(21),与所述的左、右轴状拨杆(8)、(10)相配合构成滑动连接,与限位轮(15)相向的摇臂端面(22)为平滑圆弧面,它与限位轮的较大半径的弧面构成摇臂限位装置。如图4a-图4b所示,左、右操作机构手柄(1)、(4)左右两端以90°折边,手柄中部为弯状凹形槽(20),断路器手柄(5)插在凹形槽(20)中,装配方便,折边两端铰接在断路器的侧面上,操作机构手柄旋转轴心与断路器手柄旋转轴心为处于同一直线上,左、右操作机构手柄(1)、(4)折边异形孔(19)与左、右摇臂(7)、(11)另一端插接。如图2、图3b所示,在转盘(9)圆周边上设有一轴(13),在转盘(9)下方装有二个限位开关(14),轴(13)与限位开关(14)配合对应于转盘(9)转动位置,对转盘(9)转动角度进行电气限位。当需要左侧断路器(一般接常用电源)合闸时,电动机输出轴(12)逆时针方向旋转带动转盘(9)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左轴状拨杆(8)带动左侧摇臂(7)顺时针旋转,使左侧操作机构手柄(1)及断路器手柄向上旋转运动完成左侧断路器合闸动作,同时转盘(9)内的限位轮(15)较大半径的弧面与右摇臂平滑圆弧端面(22)共同作用,使右侧断路器锁定分闸状态(如图6a所示)。当需要右侧断路器(一般接备用电源)合闸时,此时,左、右摇臂处于图6a状态(即断路器左合右分状态),电动机输出轴(12)顺时针方向旋转带动转盘(9)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左轴状拨杆(8)带动左侧摇臂(7)逆时针旋转,使左侧操作机构手柄(1)及断路器手柄向下旋转运动完成左侧断路器分闸动作,使左右断路器均处于分闸状态(如图6b所示),转盘(9)继续顺时针旋转,右轴状拨杆(10)带动右侧摇臂(11)逆时针旋转,使右侧操作机构手柄(4)及断路器手柄向上旋转运动完成右侧断路器合闸动作,同时转盘(9)内的限位轮(15)与左侧摇臂(7)共同作用使左侧断路器锁定分闸状态(如图6c所示)。反之亦然。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厚度薄,体积小,机构耗材少,制造容易,成本低;开关转换时噪音小,动作平稳,对断路器手柄无冲击,机械联锁可靠,不会造成两路电源短路的故障,使用寿命长。由于组成该操作机构的所有零部件体积均很小,且结构紧凑,使得本技术具有超小体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含常用和备用断路器(2)、(3)以及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操作机构包含电机输出轴(12)、转盘(9)、左、右轴状拨杆(8)、(10)、左、右摇臂(7)、(11)、限位轮(15)、支架(6),支架(6)连接在常用和备用断路器(2)、(3)之间,限位轮(15)与转盘(9)同轴,并与电机输出轴(12)相连接,左、右轴状拨杆(8)、(10)对称布置在转盘上,左、右摇臂(7)、(11)的支点对称轴接在支架(6)上,左、右轴状拨杆(8)、(10)分别与左、右摇臂(7)、(11)一端滑动连接,摇臂(7)、(11)另一端与左、右操作手柄(1)、(4)折边上的异形孔(15)插接,与限位轮(15)相向的摇臂端面(22)为平滑圆弧面,它与限位轮(15)的较大半径的弧面构成摇臂限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含常用和备用断路器(2)、(3)以及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操作机构包含电机输出轴(12)、转盘(9)、左、右轴状拨杆(8)、(10)、左、右摇臂(7)、(11)、限位轮(15)、支架(6),支架(6)连接在常用和备用断路器(2)、(3)之间,限位轮(15)与转盘(9)同轴,并与电机输出轴(12)相连接,左、右轴状拨杆(8)、(10)对称布置在转盘上,左、右摇臂(7)、(11)的支点对称轴接在支架(6)上,左、右轴状拨杆(8)、(10)分别与左、右摇臂(7)、(11)一端滑动连接,摇臂(7)、(11)另一端与左、右操作手柄(1)、(4)折边上的异形孔(15)插接,与限位轮(15)相向的摇臂端面(22)为平滑圆弧面,它与限位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电器开关有限公司上海华通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