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的电压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71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19
本申请涉及一种降噪的电压互感器,涉及电气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互感器本体,互感器本体外设置有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互感器本体嵌设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降噪件,降噪件固定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侧;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通孔,且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的侧面在的平面平分通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铰链,铰链分别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固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靠近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连接固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本申请具有防止长时间使用后,互感器本体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导致工作人员的听力受损,利于推广与使用的效果。利于推广与使用的效果。利于推广与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噪的电压互感器


[0001]本申请涉及电气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降噪的电压互感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互感器又称为仪用变压器,是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统称。能将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用于量测或保护系统。其功能主要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或标准小电流,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同时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0003]相关技术中,电压互感器内的互感器计量铁芯采用硅钢带叠片铁芯,使用时,将电压互感器接入电路,接入电路之后,将二次线圈接地,然后在一、二次侧都安装熔断器,并在一次侧装设隔离开关。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长时间使用后电压互感器运行时的噪声较大,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的听力受损,不利于推广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电压互感器运行时噪声较大,导致工作人员听力受损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降噪的电压互感器。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降噪的电压互感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降噪的电压互感器,包括互感器本体,所述互感器本体外设置有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互感器本体嵌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降噪件,所述降噪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通孔,且所述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的侧面所在的平面平分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铰链,所述铰链分别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固定;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靠近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固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侧,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外侧。
[0009]可选的,所述降噪件包括降噪环,所述降噪环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侧,且所述降噪环与所述散热孔对应。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设置有抵紧杆,所述抵紧杆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另一端向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侧延伸并与所述互感器本体抵触。
[0011]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卡块上的卡槽卡接。
[0012]可选的,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嵌设在所述通孔内,且所述橡胶垫
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固定。
[001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降噪的电压互感器有益技术效果:
[0014]将互感器本体嵌设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然后通过固定件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固定,互感器本体产生的噪音大部分被降噪件吸收,有助于防止长时间使用后,互感器本体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导致工作人员的听力受损,利于推广与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一种降噪的电压互感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第一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互感器本体;2、第一壳体;21、铰链;22、通孔;23、橡胶垫;24、散热孔;25、抵紧杆;3、第二壳体;4、降噪件;41、降噪环;42、反射球;421、反射弧面;5、固定件;51、第一固定板;52、第二固定板;53、限位板;54、卡块;54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降噪的电压互感器。
[0020]参照图1,一种降噪的电压互感器,包括互感器本体1,互感器本体1外设置有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互感器本体1嵌设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内设置有降噪件4,降噪件4固定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上,通过降噪件4降低互感器本体1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一侧设置有铰链21,铰链21分别与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固定,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通过铰链21转动连接。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件5,固定件5连接固定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
[0021]参照图1,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整体呈圆柱状,且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轴线所在的平面平分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开设有通孔22,通孔22位于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两端,且第一壳体2靠近第二壳体3的侧面所在的平面平分通孔22。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的互感器本体1从通孔22之间穿过。
[0022]参照图1,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设置有橡胶垫23,橡胶垫23与通孔22对应,且橡胶垫23与对应的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固定。当互感器本体1从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穿过时,橡胶垫23抵紧在互感器本体1与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之间,使得,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与互感器本体1之间的密封性得以提升。
[0023]参照图1,在互感器本体1工作时,互感器本体1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互感器本体1产生的热量不进行散热的话则会损坏互感器本体1。故设计人员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上开设散热孔24,散热孔24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上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已达到,互感器本体1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24排出。
[0024]参照图1和图2,降噪件4包括降噪环41,降噪环41整体呈环状,且降噪环41与散热孔24对应。降噪环41与对应的散热孔24同轴,且降噪环41与对应的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固定。当互感器本体1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孔24排出时,降噪环41吸收互感器本体1工作时产生的噪音,降噪环41在保证散热的前提下又能吸收互感器本体1产生的噪音。
[0025]参照图2,降噪环41上设置有反射球42,反射球42在对应的降噪环41上均匀间隔设
置有若干个,反射球42与对应的降噪环41固定。反射球42上形成有反射弧面421,反射弧面421朝向降噪环41的内侧,当大部分噪音被降噪环41吸收后,小部分的噪音被反射球42反射,重新被降噪环41吸收,已达到提升降噪效率的作用。
[0026]参照图1和图2,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上均设置有抵紧杆25,抵紧杆25整体呈圆柱状,且抵紧杆25的轴线与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的轴线垂直,抵紧杆25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固定,另一端向靠近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内侧延伸,且抵紧杆25靠近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内侧的一端与互感器本体1抵触。抵紧杆25由较为柔软的橡胶制成,一方面能够防止抵紧杆25损坏互感器本体1的表面,另一方面能够提升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适应性,多种款式的互感器本体1均能嵌设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的电压互感器,包括互感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互感器本体(1)外设置有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所述互感器本体(1)嵌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设置有降噪件(4),所述降噪件(4)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内侧;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形成有通孔(22),且所述第一壳体(2)靠近第二壳体(3)的侧面所在的平面平分所述通孔(22);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铰链(21),所述铰链(21)分别与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固定;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相互靠近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连接固定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噪的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散热孔(24),所述散热孔(24)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内侧,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噪的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件(4)包括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一互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