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义照专利>正文

一种多轮直流电动车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60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轮直流电动车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第二电机工作电路和转向控制电路,第一放大电路和第二放大电路分别用于调节第一电机工作电路和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回路电流,通过调节可变电阻的阻值分别改变第一电机工作电路和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回路电流,从而使两侧车轮的转速存在转速差,这样车子就会向转速慢的一侧转动,从而通过电路实现车的转向改变,操作轻便灵活。操作轻便灵活。操作轻便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轮直流电动车的控制电路


[0001]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轮直流电动车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节能及安静等要求的提高,电动车辆相较于传统汽柴油车辆更受到业界的重视。现有的车辆进行转向时是采用机械转动汽车轮,还有一些采用轮内马达的电动车,此类各个动力轮之间的动力及转速输出为分别独立,故车辆需配置中央控制系统居间调配控制每个车轮的转速,以满足车辆的各种行进状态(例如回转时的差速关系),但是这些中央控制系统的电路比较复杂,元部件多,不易于推广,目前尚未出现一种简易的控制电路用来控制载具尤其适用于控制小型电动车、玩具汽车的转向和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轮直流电动车的控制电路,结构简单,零部件少,通过改变电路电阻就可以实现控制载具的转向。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轮直流电动车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第二电机工作电路和转向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正极和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转向控制电路包括可变电阻、第一放大电路和第二放大电路,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可变电阻的调节端和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可变电阻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调节端连接,所述可变电阻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调节端连接。
[0005]可选地,所述第一放大电路为共漏极放大电路、共源极放大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或共集电路。
[0006]可选地,所述第二放大电路为共漏极放大电路、共源极放大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或共集电路。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场效应管D1和电阻R4,所述场效应管D1的栅极和所述可变电阻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D1的源极和所述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D1的漏极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的负极和所述场效应管D1的栅极连接;
[0008]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场效应管D2和电阻R5,所述场效应管D2的栅极和所述可变电阻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D2的源极和所述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D2的漏极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的负极和所述场效应管D2的栅极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D1,所述三极管D1的基极和所述可变电阻
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D1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D1的发射极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
[0010]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D2,所述三极管D2的基极和所述可变电阻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D2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D2的发射极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可变电阻为滑动变阻器、电位器、双联电位器、双联滑动变阻器或敏感电阻。
[0012]可选地,还包括总功率控制电路,所述总功率控制电路包括场效应管D3、滑动变阻器R23、电阻R21、电阻R22和电阻R24,所述场效应管D3的源极和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D3的漏极分别和所述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入端以及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D3的栅极和所述滑动变阻器R23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所述电阻R21、所述电阻R22、所述电阻R24和所述电源的负极依次串接,所述滑动变阻器R23的调节端和所述电阻R22与所述电阻R24之间串接的节点连接。
[0013]可选地,还包括总功率控制电路,所述总功率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滑动变阻器R4和电阻R1,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滑动变阻器R4的调节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R4的一个输出端分别和所述可变电阻的调节端以及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
[0014]可选地,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三极管D4、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和稳压二极管D5,所述电源的正极、所述电阻R31、所述电阻R32、所述电阻R33和所述电源的负极依次串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5和所述电阻R32正向并联,所述三极管D4的基极和所述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D4的发射极和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D4的集电极和所述电阻R21与所述电阻R22之间串接的节点连接。
[0015]可选地,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场效应管D4、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和稳压二极管D5,所述电源的正极、所述电阻R31、所述电阻R32、所述电阻R33和所述电源的负极依次串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5和所述电阻R32正向并联,所述场效应管D4的栅极和所述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D4的源极和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D4的漏极和所述电阻R21与所述电阻R22之间串接的节点连接。
[0016]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技术的一种多轮直流电动车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第二电机工作电路和转向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正极和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转向控制电路包括可变电阻、第一放大电路和第二放大电路,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可变电阻的调节端和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可变电阻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调节端连接,所述可变电阻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调节端连接。第一电机工作电路和第二电机工作电路分别为车的左右车轮的驱动电机的工作电路,当其工作回路的电流或电压变大时对应车轮的驱动电机的转速也会变大。第一放大电路和第二放大电路分别用于调节第一电机工作电路和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回路电流,通过
调节可变电阻的阻值分别改变第一电机工作电路和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回路电流,从而使两侧车轮的转速存在转速差,这样车子就会向转速慢的一侧转动,从而通过电路实现车的转向改变,操作轻便灵活。
[0018]此外,本技术的一种多轮直流电动车的控制电路还可以通过总功率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电机工作电路和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整体电流或电压,实现通过电路控制车的运动速度。本申请的多轮直流电动车的控制电路,由总功率控制电路控制总功率,转向控制电路控制车的转向,具有操作轻便的特点,转向用电子控制,不受车重影响,便于控制,电路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小,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轮直流电动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第二电机工作电路和转向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正极和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转向控制电路包括可变电阻、第一放大电路和第二放大电路,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可变电阻的调节端和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可变电阻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调节端连接,所述可变电阻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调节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轮直流电动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为共漏极放大电路、共源极放大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或共集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轮直流电动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为共漏极放大电路、共源极放大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或共集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轮直流电动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场效应管D1和电阻R4,所述场效应管D1的栅极和所述可变电阻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D1的源极和所述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D1的漏极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的负极和所述场效应管D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场效应管D2和电阻R5,所述场效应管D2的栅极和所述可变电阻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D2的源极和所述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D2的漏极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的负极和所述场效应管D2的栅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轮直流电动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D1,所述三极管D1的基极和所述可变电阻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D1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D1的发射极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D2,所述三极管D2的基极和所述可变电阻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D2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机工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D2的发射极和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义照
申请(专利权)人:陈义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