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缝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158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缝成型装置,包括支撑部和气囊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水平板的上表面有气门芯,水平板下表面有条形通孔,条形通孔两侧的水平板下表面均布有第一圆形通孔,水平板下方经条形通孔连通有竖直板,竖直板的左右侧壁上均布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气囊部包括左气囊和右气囊,右气囊包括右囊片、前挡片、后挡片,右囊片、水平板和竖直板之间形成充气腔,所述充气腔的前端和后端分别经前挡片和后挡片封闭,所述左气囊和右气囊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凸起或凹陷形成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直接成型施工缝表面,不需要对施工缝的表面进行凿毛、清洗、除水等处理,节省施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加快施工进度。加快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缝成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施工缝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0003]在后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对先浇筑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有存水,这些要求对于大型施工现场来讲比较繁琐,紧紧等待凿毛时间就可能需要好好几天,并且凿毛后清水冲洗、除水等操作任然会占用大量施工时间,严重拖慢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处理施工缝会浪费施工时间、拖慢施工进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缝成型装置,目的是直接成型后浇筑混凝土施工前的施工缝表面,不需要对施工缝的表面进行凿毛、清洗、除水等处理,节省施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施工缝成型装置,包括支撑部和气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缝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和气囊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水平板(1)和竖直板(2),所述水平板(1)为中空长方形板体,水平板(1)的前后两端的距离大于左右两端的距离,水平板(1)的上表面右部后侧设置有连通水平板(1)内部的圆形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连接有气门芯(11),水平板(1)下表面中部设置有沿水平板(1)长度方向的条形通孔(12),所述条形通孔(12)的前后两端与水平板(1)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对齐,条形通孔(12)左侧和右侧的水平板(1)下表面均布有连通水平板(1)内部的第一圆形通孔(13),水平板(1)下方经条形通孔(12)连通有竖直板(2),所述竖直板(2)为上端开口的中空板体,所述竖直板(2)的上端开口连接水平板(1)的下表面中部,竖直板(2)的上端开口罩在条形通孔(12)外,竖直板(2)的长度与水平板(1)的长度一致,竖直板(2)的左右侧壁上均布有第二圆形通孔(21);所述气囊部包括左气囊(3)和右气囊(4),所述右气囊(4)位于水平板(1)右侧下方,右气囊(4)包括右囊片(41)、前挡片(42)、后挡片,所述右囊片(41)为长方形的弹性片状体,右囊片(41)的长度与水平板(1)的长度一致,右囊片(41)的幅宽大于水平板(1)右端与竖直板(2)下端之间的距离,右囊片(41)的上端连接在水平板(1)下表面右端、下端连接竖直板(2)的右侧面下端,右囊片(41)的前后两端与水平板(1)的前后两端对齐,右囊片(41)内侧面、水平板(1)下表面右部和竖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峰李国涛冯明奇王祥州赵添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五建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