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极泥下料自动接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1543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阳极泥下料自动接料装置,包括底板、搅拌单元和输送单元;底板:前侧面的上侧安装有开关组,所述底板为U型,且底板左端相对侧面的上侧与接料斗前后侧面的下侧固定连接;搅拌单元:包括搅拌杆、转筒和搅拌电机,所述转筒前后侧面的中部与接料斗内前后侧面的中部转动连接,且转动桶的侧面固定有四组搅拌杆,所述搅拌电机安装在接料斗前侧面的中部,且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接料斗前侧面的通孔与转筒的前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本阳极泥下料自动接料装置可对输送到外部的阳极泥进行自动接料,并且可将阳极泥输送至远端,避免人工对输出的阳极泥进行观测和运输而造成的劳累,提高阳极泥的出料速度,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阳极泥下料自动接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阳极泥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阳极泥下料自动接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阳极泥是电解精炼中附着于阳极基体表面或沉淀于电解槽底或悬浮于电解液中的泥状物,阳极泥富集了矿石、精矿或熔剂中绝大部分或大部分的贵金属和某些稀散元素,因而具有很高的综合回收价值。例如铜、铅电解精炼产出阳极泥中的金、银价值,足可抵消电解精炼整个过程的加工费用,阳极泥是在电解过程中,阳极失去电子后溶解进入溶液,但是阳极上的不活泼杂质不失去电子,而是以小颗粒的形式沉入电解池底部,叫阳极泥,目前在阳极泥生产的中,需要将电解池底部沉淀的阳极泥通过输送设备输送外部,排出到外部的阳极泥通常会采用运输小车进行接料,并将阳极泥输送至远端进行处理,但是由于阳极泥持续的从电解池内排出,就需要有人持续的对接料小车进行观测,在小车将满时,将小车推走对阳极泥进行接料和输送,这样就使得工人的精力非常的集中来对小车进行观测,导致工人非常的劳累,并且在小车接满时若不及时更换小车,阳极泥就会溢出到外部,影响阳极泥的下料和接料,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阳极泥下料自动接料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搅拌单元和输送单元;
[0004]底板:前侧面的上侧安装有开关组,所述底板为U型,且底板左端相对侧面的上侧与接料斗前后侧面的下侧固定连接;
[0005]搅拌单元:包括搅拌杆、转筒和搅拌电机,所述转筒前后侧面的中部与接料斗内前后侧面的中部转动连接,且转筒的侧面固定有四组搅拌杆,所述搅拌电机安装在接料斗前侧面的中部,且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接料斗前侧面的通孔与转筒的前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设置的搅拌单元可对接料斗内的阳极泥进行搅拌,防止阳极泥附着在接料斗的内壁上而影响接料斗的接料;
[0006]输送单元:包括输送电机、支撑轮、连接杆、齿轮、推料板、皮带和齿形V 带,所述支撑轮设有四个,四个支撑轮的侧面分别与底板内前后侧面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且四个支撑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皮带的表面阵列设置有推料板,所述接料斗下端的侧面开设有与推料板对应的通槽,左侧的两个和右侧的两个支撑轮相对侧面的中部与两个连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设有两个,两个齿轮的内侧面与两个连接杆中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齿形V带的侧面与皮带中部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齿形V带与两个齿轮啮合,所述输送电机安装在底板前侧面的左侧,且输送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底板前侧面的通孔与左前侧的支撑轮前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电机和输送电机的输入端与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设置的输送单元可将接料斗内的阳极泥向远端输送,减少人工的操作,可有效的降低工
作人员的消耗的精力。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辊,所述支撑辊设有三个,三个支撑辊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内前后侧面的左右两侧和中部转动连接,且三个支撑辊的中部均开设有与齿形V带对应的凹槽,设置的支撑辊可对皮带提供支撑,提高皮带的承载能力。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下料板,所述下料板上端的前后侧面与底板内前后侧面的右侧固定连接,且下料板的上端位于皮带右端的下侧,设置的下料板可防止输送的阳极泥掉落到底板内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板和固定孔,所述固定板设有六个,六个固定板分别设在底板前后侧面和中部的下侧,且六个固定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固定孔,设置的固定板和固定孔可方便的将底板固定在使用的位置,提高接料装置的稳定性。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四个,四个支撑板为L型,且四个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底板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和接料斗的前后侧面固定连接,设置的支撑板可对接料斗提供支撑,提高接料斗的装载能力。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接料斗可对排出的阳极泥进行接料,并且通过输送电机带动转筒、齿轮和齿形V带转动可带动皮带转动,使皮带上的推料板将接料斗内的阳极泥推出并进行输送,使阳极泥能自动的进行接料和输送,减少人工的操作,可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的消耗的精力,避免阳极泥溢出到外部而影响阳极泥的接料和输送,通过搅拌电机带动转筒和搅拌杆可对接料斗内的阳极泥进行搅拌,防止阳极泥附着在接料斗的内壁上,通过支撑辊可对皮带提供支撑,提高皮带的承载能力,通过下料板可防止输送的阳极泥掉落到底板内部,通过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可将接料装置固定在使用的位置,提高接料装置的稳定性,通过支撑板可对接料斗提供支撑,提高接料斗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底板、2开关组、3接料斗、4搅拌单元、41搅拌杆、42转筒、43搅拌电机、5输送单元、51输送电机、52支撑轮、53连接杆、54齿轮、55推料板、56皮带、57齿形V带、6支撑辊、7下料板、8固定板、9固定孔、1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阳极泥下料自动接料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1、搅拌单元4和输送单元5;
[0018]底板1:前侧面的上侧安装有开关组2,底板1为U型,且底板1左端相对侧面的上侧与接料斗3前后侧面的下侧固定连接,通过接料斗3可对排出的阳极泥进行接料;
[0019]搅拌单元4:包括搅拌杆41、转筒42和搅拌电机43,转筒42前后侧面的中部与接料斗3内前后侧面的中部转动连接,且转筒42的侧面固定有四组搅拌杆41,搅拌电机43安装在
接料斗3前侧面的中部,且搅拌电机43的输出轴穿过接料斗3前侧面的通孔与转筒42的前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通过搅拌电机 43带动转筒42和搅拌杆41可对接料斗3内的阳极泥进行搅拌,防止阳极泥附着在接料斗3的内壁上;
[0020]输送单元5:包括输送电机51、支撑轮52、连接杆53、齿轮54、推料板55、皮带56和齿形V带57,支撑轮52设有四个,四个支撑轮52的侧面分别与底板1内前后侧面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且四个支撑轮52之间通过皮带56连接,皮带56的表面阵列设置有推料板55,所述接料斗3下端的侧面开设有与推料板55对应的通槽,左侧的两个和右侧的两个支撑轮52相对侧面的中部与两个连接杆53的两端固定连接,齿轮54设有两个,两个齿轮54的内侧面与两个连接杆53中部的侧面固定连接,齿形V带57的侧面与皮带56中部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齿形V带57与两个齿轮54啮合,输送电机51安装在底板 1前侧面的左侧,且输送电机51的输出轴穿过底板1前侧面的通孔与左前侧的支撑轮52前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搅拌电机43和输送电机51的输入端与开关组2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输送电机51带动支撑轮52、齿轮54和齿形V 带57转动可带动皮带56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阳极泥下料自动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搅拌单元(4)和输送单元(5);底板(1):前侧面的上侧安装有开关组(2),所述底板(1)为U型,且底板(1)左端相对侧面的上侧与接料斗(3)前后侧面的下侧固定连接;搅拌单元(4):包括搅拌杆(41)、转筒(42)和搅拌电机(43),所述转筒(42)前后侧面的中部与接料斗(3)内前后侧面的中部转动连接,且转筒(42)的侧面固定有四组搅拌杆(41),所述搅拌电机(43)安装在接料斗(3)前侧面的中部,且搅拌电机(43)的输出轴穿过接料斗(3)前侧面的通孔与转筒(42)的前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输送单元(5):包括输送电机(51)、支撑轮(52)、连接杆(53)、齿轮(54)、推料板(55)、皮带(56)和齿形V带(57),所述支撑轮(52)设有四个,四个支撑轮(52)的侧面分别与底板(1)内前后侧面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且四个支撑轮(52)之间通过皮带(56)连接,所述皮带(56)的表面阵列设置有推料板(55),所述接料斗(3)下端的侧面开设有与推料板(55)对应的通槽,左侧的两个和右侧的两个支撑轮(52)相对侧面的中部与两个连接杆(53)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54)设有两个,两个齿轮(54)的内侧面与两个连接杆(53)中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齿形V带(57)的侧面与皮带(56)中部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钊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川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