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脱脂粉的多腔室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152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搅拌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备脱脂粉的多腔室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装置本体、位于所述搅拌装置本体内部上端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搅拌腔和第二搅拌腔、位于所述搅拌装置本体内部下端的汇流搅拌腔;所述第一搅拌腔、所述第二搅拌腔和所述汇流搅拌腔内均设置有可独立运行的搅拌轴。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独立运行的搅拌腔,可有效解决脱脂粉搅拌过程中涉及的搅拌问题,物料可在不同的搅拌腔室内进行首次混合搅拌,然后在汇流搅拌腔内进行二次混合搅拌,可有效提高搅拌效率,显著提高搅拌效果。显著提高搅拌效果。显著提高搅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脱脂粉的多腔室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搅拌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制备脱脂粉的多腔室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脱脂粉是由高效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能快速彻底地除去钢铁表面的老化油污、动植物油,高温条件下溶液稳定。在现有脱脂粉的制备过程中会对原料进行加温搅拌或常温搅拌,但对于不同的原料常常会对温度和搅拌速度有不同的要求,市场上普遍采用单一搅拌室的搅拌装置,搅拌效率低,搅拌效果差,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差。
[0003]在现有专利文献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952750 U,名称为一种用于化工加工的多腔室搅拌釜,公开了搅拌釜本体、设置在搅拌釜本体内的多个子搅拌腔和汇总搅拌腔,子搅拌器之间通过花键轴连接。搅拌料可在子搅拌器中分开搅拌然后汇流进汇总搅拌腔内。但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子搅拌器的搅拌速率无法单独调节,仅起到分隔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脱脂粉搅拌装置搅拌效率低,搅拌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制备脱脂粉的多腔室搅拌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制备脱脂粉的多腔室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装置本体、位于所述搅拌装置本体内部上端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搅拌腔和第二搅拌腔、位于所述搅拌装置本体内部下端的汇流搅拌腔;所述第一搅拌腔、所述第二搅拌腔和所述汇流搅拌腔内均设置有可独立运行的搅拌轴。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腔和所述第二搅拌腔均包括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上端的第一入料口、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下端的第一出料口、贯穿所述第一腔室上端并固定插入所述第一腔室内部的第一搅拌轴。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入料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搅拌腔和所述第二搅拌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内侧并由第一入料口向第一出料口倾斜的第一导流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腔和所述第二搅拌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外表面的隔热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表面的加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部的温度传感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为空心圆柱结构或空心矩形柱体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汇流搅拌腔包括第二腔室、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底部的第二出料口、贯穿所述第二腔室顶端且固定插入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搅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底部且向所述第二出料口倾斜的第二导流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搅拌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轴和所述搅拌叶片均位于所述第一搅拌腔和第二搅拌腔的下方。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多腔室搅拌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装置本体的下方用于触地支撑的支脚。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独立运行的搅拌腔,可有效解决脱脂粉搅拌过程中涉及的搅拌问题,物料可在不同的搅拌腔室内进行首次混合搅拌,然后在汇流搅拌腔内进行二次混合搅拌,可有效提高搅拌效率,显著提高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第一搅拌腔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汇流搅拌腔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
[0019]1‑
搅拌装置本体;
[0020]2‑
第一搅拌腔;21

第一腔室;22

第一入料口;23

第一出料口;
[0021]24

第一搅拌轴;25

第一导流板;26

隔热层;27

加热片;
[0022]3‑
第二搅拌腔;
[0023]4‑
汇流搅拌腔;41

第二腔室;42

第二出料口;43

第二搅拌轴;
[0024]44

第二导流板;
[0025]5‑
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现有技术中,脱脂粉的制备需要将不同的原料进行加热搅拌或常温搅拌,如首先将纯碱、重质纯碱、五水偏硅酸钠、三聚磷酸钠、葡萄糖酸钠在常温下以20

40r/min的转速搅拌得到A粉,再将烷基酚聚氧乙烯、仲烷基磺酸钠、二丙乙醇甲醚、三乙醇胺烷基酚聚氧乙烯在常温下以45

60r/min的转速搅拌得到B粉,最后再将A粉和B粉混合搅拌。在上述脱脂粉的制备过程中涉及三个搅拌过程,市场上常用的是搅拌A粉后,直接在A粉中加入B粉原料再混合搅拌,此种搅拌过程会造成搅拌效果差、搅拌效率低,影响产品质量。
[0028]为解决上述脱脂粉中的搅拌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制备脱脂粉的多腔室搅拌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搅拌装置本体1、第一搅拌腔2、第二搅拌腔3、汇流搅拌腔4;第一搅拌腔2、第二搅拌腔3和汇流搅拌腔4均位于搅拌装置本体1的内部,第一搅拌腔2和第二搅拌腔3分别位于搅拌装置本体1的上端左右两侧。第一搅拌腔2、第二搅拌腔3和汇流搅拌腔4内均设置有贯穿腔体的搅拌轴,搅拌轴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均匀设置搅拌叶片。搅拌装置本体1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触地支撑的支脚5。在本技术中,搅拌装置内设置有三个独立的搅拌腔,第一搅拌腔2和第二搅拌腔3可同时独立执行搅拌操作,分别设置不同的搅拌速度,然后将搅拌后的成料汇流至汇流搅拌腔4内进行混合搅拌。
[0029]第一搅拌腔2和第二搅拌腔3采用相同的结构对称设置。第一搅拌腔2和第二搅拌腔3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腔室21、位于第一腔室21上端的第一入料口22、位于第一腔室21下端的第一出料口23、贯穿第一腔室21上端并固定插入第一腔室21内部的第一搅拌轴24、位于第一腔室21的底部内侧并由第一入料口22侧向第一出料口23侧倾斜的第一导流板25。需搅拌的物料自第一入料口22进入第一腔室21内部,由设定好时间和转速的第一搅拌轴24搅拌,搅拌完成后物料经第一导流板25流向第一出料口23,进入下一步骤的混合搅拌。第一腔室21可采用空心圆柱结构、空心矩形柱体结构或者其他常规结构。第一入料口22和第一出料口23设置于第一腔室21的左右两侧,避免设置于同一侧,第一入料口22和第一出料口23均可设置用于电动控制的电控阀,电控阀与控制面板电气连接,控制面板根据需要一般设置于搅拌装置本体1的外表面,便于人工操作。第一导流板25实际为第一腔室21底部的找坡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脱脂粉的多腔室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装置本体、位于所述搅拌装置本体内部上端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搅拌腔和第二搅拌腔、位于所述搅拌装置本体内部下端的汇流搅拌腔;所述第一搅拌腔、所述第二搅拌腔和所述汇流搅拌腔内均设置有可独立运行的搅拌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脱脂粉的多腔室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腔和所述第二搅拌腔均包括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上端的第一入料口、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下端的第一出料口、贯穿所述第一腔室上端并固定插入所述第一腔室内部的第一搅拌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脱脂粉的多腔室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料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搅拌腔和所述第二搅拌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内侧并由第一入料口向第一出料口倾斜的第一导流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脱脂粉的多腔室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腔和所述第二搅拌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亨庆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亨通兴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