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框架构件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1267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框架构件加固装置,涉及建筑结构抗震加固领域;具体是在混凝土构件的上下表面分别依次设混凝土界面剂层、抗裂胶浆层、碳纤维网格布层、浇筑层,混凝土界面剂层内设置有平行于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拉结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界面剂层、抗裂胶浆层、碳纤维网格布层和浇筑层之间设置有L型钢筋,L型钢筋的一端设置在浇筑层内,另一端设置在混凝土构件内;L型钢筋与拉结钢筋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混凝土构件的上下表面分别加固,且在加固结构中通过横向的拉结钢筋和与其连接的纵向的L型钢筋连接加强,防止加固层脱落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混凝土结构整体的强度,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梁或板的承载力。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梁或板的承载力。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梁或板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框架构件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抗震加固
,具体是一种混凝土框架构件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混凝土板直接承受荷载,并把荷载传递给梁,钢筋混凝土梁承受板传递来的荷载,并把荷载传递给柱,这种结构很难通过更换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加固。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梁、板抗弯加固方法有增大截面法、粘钢法、预应力加固法。增大截面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会大大减少建筑物的使用空间,粘钢法加固效果取决于粘胶水平,且存在结构胶老化、耐高温性能较差、钢板易锈蚀等问题,局限了粘钢法不宜用于相对湿度和温度较高的环境,预应力加固法对原结构的空间影响较小,但不适用于湿度较高的工作环境以及徐变较大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混凝土框架构件加固装置,以提高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承载力。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混凝土框架构件加固装置,混凝土构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混凝土界面剂层,所述混凝土界面剂层的表面设有抗裂胶浆层,所述抗裂胶浆层上设有碳纤维网格布层,所述碳纤维网格布层上设置有浇筑层,所述混凝土界面剂层内设置有平行于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拉结钢筋;所述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界面剂层、抗裂胶浆层、碳纤维网格布层和浇筑层之间设置有L型钢筋,所述L型钢筋的一端设置在浇筑层内,另一端设置在混凝土构件内;所述L型钢筋与拉结钢筋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构件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L型钢筋,且上表面设置的L型钢筋和下表面设置的L型钢筋中心对称。
[0007]进一步的,所述L型钢筋与拉结钢筋相焊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网格布层的层数为3

5层。
[0009]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10]本技术采用凝土界面剂层、抗裂胶浆层、碳纤维网格布层和浇筑层对混凝土构件的上下表面分别加固,且在加固结构中通过横向的拉结钢筋和与其连接的纵向的L型钢筋连接加强,防止加固层脱落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混凝土结构整体的强度,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梁或板的承载力。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所述混凝土框架构件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3]图中,1为混凝土构件;2为混凝土界面剂层;3为抗裂胶浆层;4为碳纤维网格布层,5为浇筑层,6为拉结钢筋,7为L型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是一种混凝土框架构件加固装置,混凝土构件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混凝土界面剂层2,所述混凝土界面剂层2的表面设有抗裂胶浆层3,所述抗裂胶浆层3上设有四层碳纤维网格布层4,四层碳纤维网格布层4上设置有浇筑层5,浇筑层5的材质为高延性混凝土,混凝土界面剂层2内设置有平行于混凝土构件1表面的拉结钢筋6;混凝土构件1、混凝土界面剂层2、抗裂胶浆层3、碳纤维网格布层4和浇筑层5之间设置有L型钢筋7,L型钢筋7的一端设置在浇筑层5内,另一端设置在混凝土构件1内;且混凝土构件1的上下表面均匀布置有多个L型钢筋7,上表面设置的L型钢筋7和下表面设置的L型钢筋7中心对称。L型钢筋7与拉结钢筋6的接触点焊接固定。
[0016]在设加固装置的过程中,混凝土构件1上预先开设有用于插入L型钢筋7的预留孔,标记好位置,涂覆混凝土界面剂层2至10mm处埋入已经焊接了L型钢筋7的拉结钢筋6,并将拉结钢筋6插入预留孔固定,继续涂覆混凝土界面剂层2至20mm,继续在其上设抗裂胶浆层3和碳纤维网格布层4,最后浇筑高延性混凝土,形成浇筑层5,并将L型钢筋7固定在浇筑层5内。
[0017]本结构采用凝土界面剂层2、抗裂胶浆层3、碳纤维网格布层4和浇筑层5对混凝土构件1的上下表面分别加固,且在加固结构中通过横向的拉结钢筋6和与其连接的纵向的L型钢筋7连接加强,防止加固层脱落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混凝土结构整体的强度,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梁或板的承载力。
[0018]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框架构件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构件(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混凝土界面剂层(2),所述混凝土界面剂层(2)的表面设有抗裂胶浆层(3),所述抗裂胶浆层(3)上设有碳纤维网格布层(4),所述碳纤维网格布层(4)上设置有浇筑层(5),所述混凝土界面剂层(2)内设置有平行于混凝土构件(1)表面的拉结钢筋(6);所述混凝土构件(1)、混凝土界面剂层(2)、抗裂胶浆层(3)、碳纤维网格布层(4)和浇筑层(5)之间设置有L型钢筋(7),所述L型钢筋(7)的一端设置在浇筑层(5)内,另一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军广高晋春惠小囡王美静黄岭韦双臣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