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沥水板的洗涤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11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洗涤槽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带沥水板的洗涤槽,包括连接框、设置在所述连接框内的洗涤箱以及沥水箱,所述连接框的背面安装有水龙头,所述水龙头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洗涤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沥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沥水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沥水框,所述沥水框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第一沥水槽,所述沥水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沥水板本体,所述沥水板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第二沥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对物品洗涤过后对物品进行沥水作业,防止物品发霉,同时能够避免装置出现堵塞。避免装置出现堵塞。避免装置出现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沥水板的洗涤槽


[0001]本技术涉及洗涤槽
,具体为一种带沥水板的洗涤槽。

技术介绍

[0002]洗涤槽有做水槽,是一种常见的用水器具,它主要用于家庭厨房、厕所的内部以及公共场所的卫生间中,每个洗涤槽都会配备一个水龙头,通过水龙头进行取水后,能够进行洗手以及各种洗刷作业,同时洗涤槽还能够起到排水的作用,它能够将倒入内部的污水排出,避免出现蓄水的情况,使区域内保持干爽。
[0003]但现有的洗涤槽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东西涮洗完成后无法起到沥水的作用,比如拖把在洗刷完成后,若无法及时沥水,拖把内的水则长时间停留在拖把内部,很容易出现发霉的情况,而且洗涤槽在使用的过程中,杂物很容易进入洗涤槽的内部,导致内部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对洗涤槽的排水效率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沥水板的洗涤槽,具备能够对洗地完成后的物品进行沥水,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等优点,解决了洗涤完成后的物品无法进行沥水,杂物容易进入洗涤槽内部造成洗涤槽堵塞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带沥水板的洗涤槽,包括连接框、设置在所述连接框内的洗涤箱以及沥水箱,所述连接框的背面安装有水龙头,所述水龙头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洗涤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沥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沥水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沥水框,所述沥水框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第一沥水槽,所述沥水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沥水板本体,所述沥水板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第二沥水槽。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能够对洗涤后的物品进行沥水作业,避免物品内水分残留导致物品发霉。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龙头的位置与洗涤箱和沥水箱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进水管的内部与水龙头的内部相连通。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对水龙头的位置进行了限定,使得水龙头内流出的水能够顺利进入洗涤箱的内部。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出水管的顶部贯穿洗涤箱的底部并与洗涤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的顶部贯穿沥水箱的底部并与沥水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出水管的表面并与第一出水管的内部相连通。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沥水箱内的水和洗涤箱内的水最终都能够通过第一出水管排出,防止该装置的内部出现蓄水的情况。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沥水槽的位置与第二沥水槽的位置呈交错排列,所述沥水框内壁的顶部与沥水板本体的顶部相互分离。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对第一沥水槽和第二沥水槽的位置进行了限定,使得沥水箱内的水能够通过第一沥水槽和第二沥水槽最终排出。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沥水框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顶块,所述第一顶块的形状大小与第二沥水槽的形状大小相契合且第一顶块的位置与第二沥水槽的位置相对应。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当杂物堵塞在第二沥水槽内,能够通过第一顶块顶出,避免堵塞。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沥水板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顶块,所述第二顶块的形状大小与第一沥水槽的形状大小相契合且第二顶块的位置与第一沥水槽的位置相对应。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当杂物堵塞在第一沥水槽内,能够通过第二顶块顶出,避免堵塞。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沥水箱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管且套管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与沥水板本体的底部相固定,所述旋转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与沥水箱转动连接的转柄齿轮。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只需要转动转柄齿轮,便可在转柄齿轮与旋转齿轮之间啮合作用下,带动套管转动,从而在套管和螺纹杆之间螺纹连接作用下,带动沥水板本体在沥水框的内部移动。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沥水箱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竖直孔、横向槽以及竖向槽,所述横向槽位于所述竖直孔的下方,所述竖向槽位于所述横向槽的外端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套管转动连接在竖直孔内,所述旋转齿轮转动设置在横向槽内,所述转柄齿轮转动设置在竖向槽内。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沥水箱顶部的左右两侧均通过铰链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靠近沥水箱中央的一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半圆形空槽。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能够利用盖板对沥水箱起到封闭的作用。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1、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沥水箱内部设置的沥水框和沥水板本体对洗涤后的物品进行沥水作业,使经过洗涤后的物品内部残留的水分能够通过第一沥水槽和第二沥水槽漏入沥水箱的底部,并最终通过第二出水管进入第一出水管内排出,解决了洗涤完成后的物品无法进行沥水容易出现发霉情况的问题。
[0024]2、本技术在利用沥水框和沥水板本体进行沥水作业时,能够通过转动转柄齿轮,利用转柄齿轮带动旋转齿轮和套管转动,从而在套管与螺纹杆之间的螺纹连接作用下,带动沥水板本体上下移动,使沥水板本体的顶部与沥水框内壁的顶部相贴合,此时第一顶块便插入第一沥水槽内,同时第二顶块插入第二沥水槽内,当第一沥水槽中和第二沥水槽中存在杂物出现堵塞时,便可利用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将堵塞的杂物顶出。
附图说明
[00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
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技术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盖板打开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盖板闭合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连接框;2、水龙头;21、进水管;3、洗涤箱;31、第一出水管;4、沥水箱;41、第二出水管;42、竖直孔;43、横向槽;44、竖向槽沥水框;51、第一沥水槽;52、第一顶块;6、沥水板本体;61、第二沥水槽;62、第二顶块;7、旋转齿轮;71、套管;72、螺纹杆;73、转柄齿轮;8、盖板;81、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32]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沥水板的洗涤槽,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框(1)、设置在所述连接框(1)内的洗涤箱(3)以及沥水箱(4),所述连接框(1)的背面安装有水龙头(2),所述水龙头(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1),洗涤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31),沥水箱(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水管(41),所述沥水箱(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沥水框(5),所述沥水框(5)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第一沥水槽(51),所述沥水框(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沥水板本体(6),所述沥水板本体(6)的顶部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第二沥水槽(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沥水板的洗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2)的位置与洗涤箱(3)和沥水箱(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进水管(21)的内部与水龙头(2)的内部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沥水板的洗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31)的顶部贯穿洗涤箱(3)的底部并与洗涤箱(3)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41)的顶部贯穿沥水箱(4)的底部并与沥水箱(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41)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出水管(31)的表面并与第一出水管(31)的内部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沥水板的洗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水槽(51)的位置与第二沥水槽(61)的位置呈交错排列,所述沥水框(5)内壁的顶部与沥水板本体(6)的顶部相互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沥水板的洗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框(5)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顶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春孙明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美赫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