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07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真空断路器,属于高压电器开关。其特征是位于真空泡下端的动触头与软连接为一体化过渡连接件,断路器内部每一相的过渡连接部位只有三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10kv电路控制,由于断路器内部的搭接面少,从而减小接触电阻,降低断路器工作时的温度,提高工作可靠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尤其是10kv真空断路器的内部过渡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0kv真空断路器目前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在我国,使用10kv真空断路器的总量中,真空断路器使用的比例已由原先的15%提高到现在的92%。目前在我国市场中,国外技术生产的产品逐步为国内自行开发的产品所替代。国内产品如ZN28、VS1等以其价廉物美逐步赢得市场。但由于产品设计中,断路器内部过渡连接太多,即断路器中真空泡上下支座、动触头、进出线铜排之间的搭接面太多,如VS1每一相有6个搭接面,ZN28每一相有4个搭接面,真空断路器内过渡连接的接触电阻难以检测和控制,使得工作时电流造成温升偏高,从而影响断路器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内部过渡连接,从而减小接触电阻,降低工作温度,提高工作可靠性的真空断路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真空断路器,包括真空泡、真空泡上支座、真空泡下支座以及与上、下支座相搭接的进线铜排、出线铜排,位于真空泡下端的动触头与下支座之间为软连接,改进之处是动触头与软连接为一体化过渡连接件,断路器内部每一相的过渡连接部位为三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真空断路器内的真空泡上支座与进线铜排有一处搭接面,真空泡下端的动触头及软连接与真空泡下支座有一处搭接面,另外下支座与出线铜排有一处搭接面,这样,每一相断路器内部仅有3处搭接面,从而减小了接触电阻,有效降低了断路器工作时的温度,提高工作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每一相过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产品VS1真空断路器内部每一相过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产品ZN28真空断路器内部每一相过渡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就VG2000真空断路器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每一相过渡连接结构的特征及其与现有产品的区别。本技术每一相过渡连接结构中设有真空泡3、真空泡上支座2、真空泡下支座4,其中上支2与进线铜排1有一处搭接面,下支座4与出线铜排7有一处搭接面,位于真空泡下端的动触头5与软连接6为一体化过渡连接件,该连接件与下支座4有一处搭接面,这样,每一相断路器内部仅有3个搭接面。现有产品ZN28的每一相连接结构中,真空泡上支座2与进线铜排1有一处搭接面,下支座4与出线铜排7有一处搭接面,而软连接6与动触头5及下支座4各有一个搭接面,这样共有4个搭接面。现有产品VS1的上、下支座分别通过过渡件8和9与进出线铜排搭接,这样比ZN28产品又多出2个搭接面,每一相共有6个搭接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断路器,包括真空泡、真空泡上支座、真空泡下支座以及与上、下支座相搭接的进线铜排、出线铜排,位于真空泡下端的动触头与下支座之间为软连接,其特征是动触头与软连接为一体化过渡连接件,断路器内部每一相的过渡连接部位为三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断路器,包括真空泡、真空泡上支座、真空泡下支座以及与上、下支座相搭接的进线铜排、出线铜排,位于真空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纯喜吕祥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光大电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