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弧电流转换式消声节能交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90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学电开关技术领域的无弧电流转换式消声节能交流接触器,它包括壳体、铁芯、衔铁、主触头、辅助触头、灭弧室、线圈、电子元件组件以及电流转换常闭触点,电子元件组件由整流电路、续流二极管、过压保护压敏电阻、限流电阻及电容组成。同现有技术比较,其优点是达到了无弧电流转换的目的,且无需对常闭触点的超程进行调整。(*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学
,更进一步涉及一种电开关领域的无弧电流转换式消声节能交流接触器。普通交流接触器的功耗绝大部分由导磁体中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以及分磁环产生。为了节省这部分能量,可通过两种途径解决。一是采用机械或永磁锁扣方式,即接触器通电闭合后,由机械方式或永磁吸力将接触器保持在闭合位置,而线圈可以断电,以达到节电目的。但这种方式结构复杂,触头间的压力不易保证,且需要脱扣装置,因而造价高,工艺复杂。二是把普通交流接触器的交流吸合、交流保持工作方式改变为直流吸合,直流保持工作方式。以往的技术方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电流转换触点打开时,电弧烧蚀严重,寿命降低;触点超程调整工作量大;采用压敏电阻作为续流元件效果不明显,且白白消耗掉部分能量;接触器分断有延时,主触头间燃弧时间加长,触头材料电磨损增大,使用寿命降低;过电压限制措施不完善;线圈绕制工艺复杂,用铜量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交流接触器,它具有无弧电流转换、消声节能的特点。本技术包括壳体、铁芯、衔铁、主触头、辅助触头、灭弧室、线圈、电子元件组件以及电流转换常闭触点。电子元件组件包括整流电路、续流二极管、过压保护压敏电阻、限流电阻、电容。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跨接于交流电源上。常闭触点与电容并联后,与释放按钮端子和接触器线圈串联,然后跨接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释放按钮端子与线圈串联的部分并接二极管和压敏电阻。二极管与电阻串联后,一头接在交流电源的一端上,另一头接于释放按钮端子的非线圈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子元件组件的电原理图。二极管D1、D2、D3、D4按桥式整流方式连接,其交流侧跨接于交流电源上。交流电经桥式整流后,其直流输出加于接触器线圈L和与其串联的释放按钮端子SA、常闭触点K与电容C并联的电路上。释放按钮端子SA与线圈L串联电路并接于续流二极管D5和压敏电阻R1,二极管D6和限流电阻R2串联后,一头接在交流电源的一端上,另一头接于释放按钮端子SA的非线圈侧。接触器处于释放位置时,SA和K处于闭合状态。当接触器得电后,经桥式整流向线圈L提供直流启动电流。随着接触器的闭合动作,常闭触点K打开,线圈L转入半波小电流供电。二极管D5为续流元件,压敏电阻R1为过压保护元件。接触器释放按钮SA紧靠线圈L,以达到快速分断的目的,且采用单线圈,不仅线圈的绕制工艺简单,且大大减小了用铜量。该技术方案最大的特点是在常闭触点K两端并接一个电容。当常闭触点K打开,将启动电流转换为保持电流时,原来流经触点K的电流转向电容充电,使得触点K在无载情况下分断,消除了电弧产生的条件,从而达到无弧电流转换的目的,消除了触点K的电磨损,提高了触点工作的可靠性和寿命。当电容充电完毕,由于电容的隔直作用,使得电路转入小电流保持阶段。因电容充电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延缓了由启动电流向保持电流转换的时间。这一延缓相当于增大了触点K的超行程,因而也克服了以往技术方案中存在的电流转换过早引起闭合失败,而需调整触点超程的弊端。当释放按钮SA断开使接触器快速分断后,触点K恢复闭合状态,从而使电容C放电,做好再次启动的准备。总之,并接电容后,不仅消除了触点间的电弧,而且大大增加了接触器闭合的可靠性。该技术方案经在全国统一设计的CJ20-63、100、160、250、400、630,线圈电压为220/380V共12个品种的交流接触器上实验,完全达到了无弧电流转换和消声节能的目的。平均有功节电率达90%左右,且线圈温升和噪音很低,功率因数很高,效果非常明显。电子元件封装在稍加改造的原接触器线圈引出线端子盒内,外形尺寸和安装足寸与原CJ20交流接触器完全相同,互换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弧电流转换式消声节能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铁芯、衔铁、主触头、辅助触头、灭弧室、线圈、电子元件组件以及电流转换常闭触点,其特征在于:电子元件组件中的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跨接于交流电源上,常闭触点与电容并联后,与释放按钮端子和接触器线圈串联,然后跨接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释放按钮端子与线圈串联的部分并接二极管和压敏电阻,二极管与电阻串联后,一头接在交流电源的一端上,另一头接于释放按钮端子的非线圈侧。

【技术特征摘要】
1.无弧电流转换式消声节能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铁芯、衔铁、主触头、辅助触头、灭弧室、线圈、电子元件组件以及电流转换常闭触点,其特征在于电子元件组件中的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跨接于交流电源上,常闭触点与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五顺黎东荣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