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平衡体系玻璃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89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02
一种自平衡体系玻璃幕墙,包括若干立柱和横梁,外侧设有幕墙玻璃板;各立柱朝向室外和朝向室内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设有水平的支撑杆,位于各立柱中部的支撑杆的长度最长,且在竖直方向,向各立柱两端逐渐减少,形成鱼骨状;位于该立柱同一侧的各支撑杆末端均与一钢拉索固定连接,使该钢拉索呈弧形,该钢拉索两端分别与该建筑顶部结构和该建筑底部结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平衡体系玻璃幕墙,采用鱼腹式钢索混合结构,适用各种大跨度立面幕墙,可以满足美观、通透建筑效果,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材料用量大、效果不美观、占用室内空间等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平衡体系玻璃幕墙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幕墙
,特别是一种自平衡体系玻璃幕墙。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大跨度幕墙,一般采用的龙骨为简支梁、钢桁架或是纯索网体系。由于跨度大,简支梁或钢桁架做法会造成幕墙龙骨截面很大,不经济且室内效果很差,同时占用室内空间。纯索网体系虽然通透性好,但因为是纯预应力体系,对主体结构的反力较大,对于主体结构的要求很高,加大了主体结构的截面尺寸和材料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平衡体系玻璃幕墙,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材料用量大、效果不美观、占用室内空间等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平衡体系玻璃幕墙,包括若干立柱,两端分别与建筑顶部结构和建筑底部结构固定连接;相邻立柱之间通过若干横梁固定连接;该立柱外端设有竖向连接板,该竖向连接板固定设有第一基座,该第一基座外侧设有第一凸板;相邻的第一凸板之间设有幕墙玻璃板,相邻幕墙玻璃板之间的竖向接缝处设有与各第一凸板连接的第一压板,将该幕墙玻璃板向该第一基座压紧;该横梁外端设有横向连接板,该横向连接板固定设有第二基座,该第二基座外侧设有第二凸板;相邻的第二凸板之间设有幕墙玻璃板,相邻幕墙玻璃板之间的横向接缝处设有与各第二凸板连接的第二压板,将该幕墙玻璃板向该第二基座压紧;该第二凸板上方设有托板,将该幕墙玻璃板底部支撑;
[0006]各立柱朝向室外和朝向室内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设有水平的支撑杆,位于各立柱中部的支撑杆的长度最长,且在竖直方向,向各立柱两端逐渐减少,形成鱼骨状;位于该立柱同一侧的各支撑杆末端均与一钢拉索固定连接,使该钢拉索呈弧形,该钢拉索两端分别与该建筑顶部结构和该建筑底部结构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相邻立柱之间的横梁穿设有竖直的竖索,该竖索两端分别与所述竖索建筑顶部结构和所述建筑底部结构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对应所述竖索的位置开设有孔洞,各孔洞周围设有加强板,该竖索对应各孔洞底端的位置设有支撑抱箍,将各横梁托起。
[0009]进一步的,在相邻立柱之间,横向设有多个所述幕墙玻璃板,所述竖索对应相邻幕墙玻璃板的竖向接缝,且位于相邻立柱之间的幕墙玻璃板通过玻璃胶粘接固定呈隐框形式。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末端设有两个夹紧抱箍,两个夹紧抱箍内各设有一条所述钢拉索。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自平衡体系玻璃幕墙,采用鱼腹式钢索混合结构,适用各种大跨度立面幕墙,可以满足美观、通透建筑效果,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
在的材料用量大、效果不美观、占用室内空间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自平衡体系玻璃幕墙的正视图。
[0013]图2为图1中A

A方向的侧剖图。
[0014]图3为图1中B

B方向的侧剖图。
[0015]图4为本技术自平衡体系玻璃幕墙的横剖图。
[0016]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6为图4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7为图2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8为图3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异步的详细描述。
[0021]如图1

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平衡体系玻璃幕墙,包括若干立柱1,两端分别与建筑顶部结构2和建筑底部结构3固定连接,例如每横向9米为一跨度。相邻立柱1之间通过若干横梁4固定连接,例如在高度方向上每1.5米设置一道横梁4。该立柱1外端设有竖向连接板11,该竖向连接板11固定设有第一基座12,该第一基座12外侧设有第一凸板13。相邻的第一凸板13之间设有幕墙玻璃板5,相邻幕墙玻璃板5之间的竖向接缝处设有与各第一凸板连接的第一压板14,将该幕墙玻璃板5向该第一基座12压紧。该横梁4外端设有横向连接板41,该横向连接板41固定设有第二基座42,该第二基座42外侧设有第二凸板43。相邻的第二凸板43之间设有幕墙玻璃板5,相邻幕墙玻璃板5之间的横向接缝处设有与各第二凸板43连接的第二压板44,将该幕墙玻璃板5向该第二基座42压紧。该第二凸板43上方设有托板45,将该幕墙玻璃板5底部支撑。
[0022]各立柱1朝向室外和朝向室内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设有水平的支撑杆6,例如在高度方向上每3米一道。位于各立柱1中部的支撑杆6的长度最长,且在竖直方向,向各立柱1两端逐渐减少,形成鱼骨状。位于该立柱1同一侧的各支撑杆6末端均与一钢拉索7固定连接,使该钢拉索7呈弧形,该钢拉索7两端分别与该建筑顶部结构2和该建筑底部结构3固定连接。
[0023]该相邻立柱1之间的横梁4穿设有竖直的竖索8,该竖索8两端分别与该竖索建筑顶部结构2和该建筑底部结构3固定连接,例如每隔3米设一条竖索8。具体来说,如图8所示,该横梁4对应该竖索8的位置开设有孔洞81,各孔洞81周围设有加强板,例如采用钢板焊接方式进行加强处理。竖索8穿过横梁4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张拉完成后在横梁4底部固定上支撑抱箍82,用于承托横梁4自重荷载。该竖索8对应各孔洞81底端的位置设置支撑抱箍82,将各横梁4托起,竖索8仅承担自重荷载,不承担水平荷载。
[0024]如图1、图4所示,在相邻立柱1之间,横向设有多个该幕墙玻璃板5,竖索8采用直径18mm钢拉索。竖索8与玻璃分格对应,即该竖索8对应相邻幕墙玻璃板5的竖向接缝,且位于相邻立柱1之间的幕墙玻璃板5通过玻璃胶粘接固定呈隐框形式。
[0025]如图5所示,该支撑杆6的末端设有两个夹紧抱箍61,两个夹紧抱箍61内各设有一条钢拉索7。
[0026]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0027]1、本技术大面积减少了钢材用量,性价比高。
[0028]2、本技术建筑效果通透美观。
[0029]3、本技术对主体结构反力较小,解决了主体结构受力问题。
[0030]4、本技术鱼骨式结构既作为受力杆件,同时起到装饰作用。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平衡体系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立柱,两端分别与建筑顶部结构和建筑底部结构固定连接;相邻立柱之间通过若干横梁固定连接;该立柱外端设有竖向连接板,该竖向连接板固定设有第一基座,该第一基座外侧设有第一凸板;相邻的第一凸板之间设有幕墙玻璃板,相邻幕墙玻璃板之间的竖向接缝处设有与各第一凸板连接的第一压板,将该幕墙玻璃板向该第一基座压紧;该横梁外端设有横向连接板,该横向连接板固定设有第二基座,该第二基座外侧设有第二凸板;相邻的第二凸板之间设有幕墙玻璃板,相邻幕墙玻璃板之间的横向接缝处设有与各第二凸板连接的第二压板,将该幕墙玻璃板向该第二基座压紧;该第二凸板上方设有托板,将该幕墙玻璃板底部支撑;各立柱朝向室外和朝向室内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设有水平的支撑杆,位于各立柱中部的支撑杆的长度最长,且在竖直方向,向各立柱两端逐渐减少,形成鱼骨状;位于该立柱同一侧的各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雨张伟韬房晓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