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清洗机构的原子灰生产用混合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75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清洗机构的原子灰生产用混合釜,包括底部设置有出料管的本体,混合釜的釜口设置有第一密封盖、第二密封盖、第三密封盖,第三密封盖位于釜口的中部,第三密封盖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一密封盖上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清洗机构,第二密封盖上设有第二进料口、第二清洗机构;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搅拌架,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一搅拌器,第三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二搅拌器,且搅拌架的高度低于第一搅拌器、第二搅拌器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清洗效果好、实用性强,可代替人工清洁过程,节约劳动力,提高了清洁的效率。提高了清洁的效率。提高了清洁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清洗机构的原子灰生产用混合釜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更具体涉及一种带清洗机构的原子灰生产用混合釜。

技术介绍

[0002]原子灰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由主体灰和固化剂两部分组成,主体灰的成分多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粉状填料,固化剂的成分一般是引发剂和增塑剂,起到引发聚合,增强性能的作用。汽车专用原子灰主要用于汽车制造及修理的表面涂。与我国传统腻子如桐油腻子、过氯乙烯腻子、醇酸腻子等相比,原子灰具有干燥快、附着力强、耐热、不开裂、施工周期短等特点。
[0003]目前生产的原子灰为半固体状,导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混合釜的侧壁、釜口通常会黏连很多原子灰膏体,给混合釜的清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亟需一种带清洗机构的原子灰生产用混合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清洗机构的原子灰生产用混合釜,以解决混合釜的侧壁、釜口通常会黏连很多原子灰膏体的问题,以降低混合釜的清洗难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带清洗机构的原子灰生产用混合釜,包括上部呈圆柱型、下部呈漏斗形、底部设置有出料管的本体,所述混合釜的釜口设置有配合使用、用来对混合釜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盖、第二密封盖、第三密封盖,第三密封盖位于釜口的中部,第三密封盖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一密封盖上设有用于进料的第一进料口、用于清洗混合釜的第一清洗机构,第二密封盖上设有用于进料的第二进料口、用于清洗混合釜的第二清洗机构;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位于混合釜内的搅拌架,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位于混合釜内的第一搅拌器,第三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位于混合釜内的第二搅拌器,且搅拌架的高度低于第一搅拌器、第二搅拌器的高度。
[0007]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清洗机构包括穿设在第一密封盖上的第一喷液管,第一喷液管的下端安装有用于向四面八方喷出清洗液的第一喷液球。
[0008]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清洗机构包括穿设在第二密封盖上的第二喷液管,第二喷液管的下端安装有用于向四面八方喷出清洗液的第二喷液球。
[0009]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架包括竖直设置、用于与第一电机连接的竖杆,竖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横杆,竖杆将横杆分成左右两部分;所述横杆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竖杆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带角度的弯折杆。
[0010]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搅拌器包括竖直设置、用于与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上固定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边缘带有锯齿的圆形搅拌盘。
[0011]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搅拌器包括竖直设置、用于与第三电机连接的第
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上固定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边缘带有锯齿的圆形搅拌盘。
[0012]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0013]本技术提供的带清洗机构的原子灰生产用混合釜,混合釜内上下交错设置搅拌架、第一搅拌器、第二搅拌器,可保证原料混合均匀,提高原子灰的质量;混合釜内腔的上部设置有清洗机构,可随时对混合釜的内部进行清洗。本技术清洗效果好、实用性强,可代替人工清洁过程,节约劳动力,提高了清洁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本体,21、第一密封盖,22、第二密封盖,23、第三密封盖,3、第一清洗机构,31、第一喷液管,32、第一喷液球,5、第一进料口,7、第一电机,71、搅拌架,8、第二电机,81、第一搅拌器,811、第一支撑杆,812、圆形搅拌盘,9、第三电机,91、第二搅拌器,911、第二支撑杆,10、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带清洗机构的原子灰生产用混合釜,结合图1所示,包括本体1、第一密封盖21、第二密封盖、第三密封盖、第一清洗机构、第一喷液管、第一喷液球、第二清洗机构、第二喷液管、第二喷液球、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第一电机、搅拌架、第二电机、第一搅拌器、第三电机、第二搅拌器、出料管。
[0018]混合釜本体1上部呈圆柱型、下部呈漏斗形,混合釜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混合釜的釜口设置有第一密封盖21、第二密封盖以及第三密封盖,第一密封盖 21、第二密封盖、第三密封盖配合使用、对混合釜进行密封。第三密封盖位于釜口的中部,第三密封盖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搅拌架,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一搅拌器,第三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二搅拌器,搅拌架、第一搅拌器、第二搅拌器均位于混合釜内,且搅拌架的高度低于第一搅拌器、第二搅拌器的高度,以达到对混合釜内物料可以充分地搅拌的目的。
[0019]搅拌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竖杆,竖杆与第一电机的转轴连接,竖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横杆,且竖杆将横杆分成左右两部分。横杆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竖杆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带角度的弯折杆。
[0020]第一搅拌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第一支撑杆上固定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圆形搅拌盘,圆形搅拌盘的边缘带有锯齿。
[0021]第二搅拌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第三电机的转轴连接,第二支撑杆上固定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圆形搅拌盘,圆形搅拌盘的边缘带有锯齿。
[0022]第一密封盖21上设有用于进料的第一进料口,设置有用于清洗混合釜的第一清洗机构。第一清洗机构包括第一喷液管、第一喷液球,第一喷液管穿设在第一密封盖上,第一喷液球安装在第一喷液管的下端,第一喷液球向四面八方喷出清洗液。
[0023]第二密封盖上设有用于进料的第二进料口,设置有用于清洗混合釜的第二清洗机构。第二清洗机构包括第二喷液管、第二喷液球,第二喷液管穿设在第二密封盖上,第二喷
液球安装在第二喷液管的下端,第二喷液球向四面八方喷出清洗液。
[0024]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树脂和粉状填料分别从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进入混合釜内,将第一喷液管、第二喷液管分别连接存放清洗液的储液罐。同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然后开始进料,树脂和粉状填料在搅拌架、第一搅拌器、第二搅拌器的搅拌下混合均匀,混合完成的原子灰从出料管排出。需要对混合釜进行清洗时,使第一喷液管、第二喷液管的阀门,清洗液就会从第一喷液球、第二喷液球向四面八方喷出,对混合釜的内壁和密封盖进行清洗,清洗液从出料管排出。清洗液可采用苯乙烯,可以清洗混合釜内壁上粘附的物料,还可以调整产品的粘稠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清洗机构的原子灰生产用混合釜,包括上部呈圆柱型、下部呈漏斗形、底部设置有出料管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釜的釜口设置有配合使用、用来对混合釜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盖、第二密封盖、第三密封盖,第三密封盖位于釜口的中部,第三密封盖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一密封盖上设有用于进料的第一进料口、用于清洗混合釜的第一清洗机构,第二密封盖上设有用于进料的第二进料口、用于清洗混合釜的第二清洗机构;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位于混合釜内的搅拌架,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位于混合釜内的第一搅拌器,第三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位于混合釜内的第二搅拌器,且搅拌架的高度低于第一搅拌器、第二搅拌器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清洗机构的原子灰生产用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机构包括穿设在第一密封盖上的第一喷液管,第一喷液管的下端安装有用于向四面八方喷出清洗液的第一喷液球。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位雪良李海涛李树朝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新盾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