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伸缩型的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模块、水处理模块和伸缩装置,所述进水模块连接水处理模块;所述水处理模块包括若干个彼此串联的处理节厢,每个处理节厢之间由褶皱软管连接;所述伸缩装置设在每个处理节厢的尾部,并对应所述褶皱软管的位置,伸缩装置连接相邻的两个处理节厢,并通过自身的长度伸缩和方向变化,以改变褶皱软管的长度和方向。所述伸缩装置可根据不同的水文条件调节所述水处理装置的长度和弯曲方向,从而适应水动力较弱且不易治理的水域的任意角度的弯道,有效控制水力停留时间,达到污水处理效率的最大化。化。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伸缩型的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河道水环境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可伸缩型的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湖泊、河道、水库以及城市水环境景观的治理和维护均有了极大改善。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河道治理工作,是改善水质、防止恶臭、涵养水源的重要部分。目前,关于河道污染水体治理,主要针对水流畅快、水动力较好的水域,相关的水处理装置也是针对这类水域而设计的。然而,河道拐弯区域或者弯渠水域,由于其水动力较弱,水流不畅,污染物易积累等特点,导致这些区域的水污染状况比较严重。市场上的大多数污水处理装置在河流拐点处不易布置。另外,针对丰枯水期流速差异性较大的水域,现有的污水处理也不能灵活地改变其水力停留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伸缩型的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模块、水处理模块和伸缩装置,所述进水模块连接水处理模块;所述水处理模块包括若干个彼此串联的处理节厢,每个处理节厢之间由褶皱软管连接;所述伸缩装置设在每个处理节厢的尾部,并对应所述褶皱软管的位置,伸缩装置连接相邻的两个处理节厢,并通过自身的长度伸缩和方向变化,以改变褶皱软管的长度和方向。
[0004]可选的,所述进水模块包括进水口和调节池,进水口的一端连通外界水体,另一端连接调节池。
[0005]可选的,所述调节池通过第一滤墙与水处理模块连接,即所述进水模块通过第一滤墙与水处理模块连接。
[0006]所述水处理模块包括若干个彼此串联的处理节厢,每个处理节厢之间由褶皱软管连接。可选的,所述处理节厢包括滤墙、至少一块挡板和褶皱软管,所述滤墙设在处理节厢的前端,用于将本处理节厢与进水模块或相邻的处理节厢物理分隔;所述挡板设在处理节厢内部,且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处理节厢的顶板,或者挡板的底部或处理节厢的底板,从而允许处理节厢内的水流能够从挡板的底部或顶部流过;所述褶皱软管设在处理节厢的后部,连接在本处理节厢的壁面的尾端和相邻处理节厢的滤墙之间。
[0007]可选的,所述滤墙上设有若干个通孔,使污水可以从通孔中进入处理节厢;滤墙的材质中包括吸附材料。
[0008]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处理节厢内部设有两块挡板,将处理节厢在长度方向上均分为三段,第一块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处理节厢的底板,第二块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处理节厢的顶板,挡板不设通孔,允许处理节厢内的水流先从第一块挡板的顶部流过,再从第二块挡板的底部流过。
[0009]可选的,所述处理节厢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
[0010]可选的,所述处理节厢的内部设有微生物载体。
[0011]可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外杆、内杆和两个转盘,所述外杆为中空的,且外杆的内部设有若干个间隔的卡扣,内杆的外壁上对应所述卡扣的位置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两个转盘分别设在内杆的前部和外杆的后部;内杆在前、外杆在后,两者首尾相接,内杆能够进入外杆的内部,从而调节外杆和内杆的总长度。
[0012]可选的,所述内杆和外杆均能在各自的转盘上水平转动,且内杆和外杆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内杆能在外杆内部自由伸缩。
[0013]可选的,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自动撒菌装置,自动撒菌装置包括菌液箱、定时泵和菌洒,所述菌液箱、定时泵和菌洒通过管道依次连接,菌液箱和定时泵设在处理节厢的上方;菌洒设在处理节厢内的上部。
[0014]可选的,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浮力部件,浮力部件设在所述水处理装置的外部,用于防止所述水处理装置完全没入水中。
[0015]可选的,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浮力部件的上方,为所述水处理装置的用电设备提供电力。
[0016]本技术所述的水处理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所述伸缩装置可根据不同的水文条件调节所述水处理装置的长度和弯曲方向,从而适应水动力较弱且不易治理的水域的任意角度的弯道,有效控制水力停留时间,达到污水处理效率的最大化。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水处理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0019]图3为伸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1、进水口;2、出水口;3、浮力部件;4、太阳能电池板;5、密封塞;6、菌液箱;7、增压泵;8、菌洒;9、伸缩装置;10、调节池;11、一级处理节厢;12、二级处理节厢;13、三级处理节厢;14、褶皱软管;15、第一滤墙;1501、第二滤墙;16、曝气装置;17、挡板;1701、第一块挡板;1702、第二块挡板;18、排泥口;19、定时泵;20、输菌管;21、微生物载体;22、内杆;23、外杆;24、卡扣;25、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伸缩型的水处理装置,如图1
‑
3所示,包括进水模块、水处理模块和伸缩装置9,所述进水模块连接水处理模块;所述水处理模块包括若干个彼此串联的处理节厢,每个处理节厢之间由褶皱软管14连接;所述伸缩装置9设在每个处理节厢的尾部,并对应所述褶皱软管14的位置,伸缩装置9连接相邻的两个处理节厢,并通过自身的长度伸缩和方向变化,以改变褶皱软管14的长度和方向。
[0022]可选的,所述进水模块包括进水口1和调节池10,进水口1的一端连通外界水体,即连通河道内水体,另一端连接调节池10,将河道污水导入所述水处理装置,所述调节池10用于调节进水的水质。
[0023]可选的,所述进水口1的进水侧设有水泵,用于在水动力极弱时,将河道内水体泵内所述水处理装置;所述进水口1的进水侧设有过滤装置,用于初步去除进水中的大量污
泥。
[0024]可选的,所述调节池10设有排泥口,用于将调节池10内沉降的污泥或河泥排出。
[0025]可选的,所述调节池10通过第一滤墙15与水处理模块连接,即所述进水模块通过第一滤墙15与水处理模块连接。
[0026]所述水处理模块包括若干个彼此串联的处理节厢,每个处理节厢之间由褶皱软管14连接。可选的,所述处理节厢包括滤墙、至少一块挡板17和褶皱软管14,所述滤墙设在处理节厢的前端,用于将本处理节厢与进水模块或相邻的处理节厢物理分隔;所述挡板17设在处理节厢内部,且挡板17的顶部固定连接处理节厢的顶板,或者挡板17的底部或处理节厢的底板,从而允许处理节厢内的水流能够从挡板17的底部或顶部流过,用以加长水力停留时间;所述褶皱软管14设在处理节厢的后部,连接在本处理节厢的壁面的尾端和相邻处理节厢的滤墙之间。
[0027]可选的,所述滤墙上设有若干个通孔,使污水可以从通孔中进入处理节厢;滤墙的材质中包括吸附材料,用以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质,所述吸附材料选自绿沸石、生物炭、硅胶、氧化铝或分子筛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实际使用中,吸附材料可以定期置换,以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所述滤墙可以吸附大颗粒污染物及色度,同时不同处理节厢的滤墙又能达到吸附微生物,形成微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型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模块、水处理模块和伸缩装置,所述进水模块连接水处理模块;所述水处理模块包括若干个彼此串联的处理节厢,每个处理节厢之间由褶皱软管连接;所述伸缩装置设在每个处理节厢的尾部,并对应所述褶皱软管的位置,伸缩装置连接相邻的两个处理节厢,并通过自身的长度伸缩和方向变化,以改变褶皱软管的长度和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节厢包括滤墙、至少一块挡板和褶皱软管,所述滤墙设在处理节厢的前端,用于将本处理节厢与进水模块或相邻的处理节厢物理分隔;所述挡板设在处理节厢内部,且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处理节厢的顶板,或者挡板的底部或处理节厢的底板,从而允许处理节厢内的水流能够从挡板的底部或顶部流过;所述褶皱软管设在处理节厢的后部,连接在本处理节厢的壁面的尾端和相邻处理节厢的滤墙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墙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滤墙的材质中包括吸附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节厢内部设有两块挡板,将处理节厢在长度方向上均分为三段;第一块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处理节厢的底板,第二块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处理节厢的顶板,且第一块挡板和第二块挡板的两侧均连接处理节厢的侧壁,挡板不设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亮,黄徐,穆贵玲,蔡名旋,龙晓飞,范群芳,
申请(专利权)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