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578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包括壳体、挤压块、水囊、安装座和针头,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储液槽,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嵌入安装有电磁铁,且容置槽的内侧设置有挤压块,所述水囊与储液槽之间连接有进液管,且水囊的下方连接有导液管,所述挤压块的下方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安装座,且挤压块与促渗头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开设有卡槽,并且安装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安装座的外侧设置有针头。该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可以在使用时自动对玻尿酸等修复液进行自动导入,且可以对针头进行快速更换,使用便捷。使用便捷。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


[0001]本技术涉及美容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美容过程中的辅助器械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进步,其中促渗仪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美容医疗辅助器械,促渗仪使用过程中会通过其端头的纳米晶片针头对使用者皮肤的角质层进行穿透,但不会伤害真皮层,从而使得配合使用的玻尿酸等修复液可以充分被皮肤吸收,实现美容保养的效果,但是现有的促渗仪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
[0003]1、现有的促渗仪大多采用自然滴落的方式对玻尿酸等修复液进行导入,导致修复液导入较为不均匀,且操作较为繁琐,降低了促渗仪的使用便捷性和促渗效果,存在着一定的使用缺陷;
[0004]2、由于促渗仪使用过程中其端头的纳米晶片针头需要长期与皮肤接触,其表面容易滋生一定的细菌,同时晶片针头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磨损,但是现有的促渗仪的晶片针头一半采用粘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导致晶片针头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掉落,且不便进行更换,存在着一定的使用缺陷;
[000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促渗仪不便自动导入玻尿酸等修复液和不便对纳米晶片针头进行更换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包括壳体、挤压块、水囊、安装座和针头,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储液槽,且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促渗头,并且促渗头的内侧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嵌入安装有电磁铁,且容置槽的内侧设置有挤压块,并且挤压块与容置槽的内壁之间连接有水囊,所述水囊与储液槽之间连接有进液管,且水囊的下方连接有导液管,并且进液管和导液管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挤压块的下方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安装座,且挤压块与促渗头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开设有卡槽,并且安装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安装座的外侧设置有针头。
[0008]优选的,所述挤压块为磁性材质,且挤压块与容置槽间隙配合,并且挤压块下端连接的连接杆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促渗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水囊呈圆环形结构,且水囊的上下面与挤压块的下表面与容置槽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板与进液管、导液管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且密封板与进液管、导液管构成弹性旋转结构,并且进液管、导液管两者内侧的密封板的旋转方向相反。
[0011]优选的,所述针头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块,且凸块与凹槽间隙配合,并且凸块与第二复位弹簧相贴合。
[0012]优选的,所述凸块的外侧等角度设置有卡块,且卡块与卡槽构成卡合结构,并且卡槽呈“L”字形结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可以在使用时自动对玻尿酸等修复液进行自动导入,且可以对针头进行快速更换,使用便捷;
[0014]1、设置有挤压块和水囊,装置使用时挤压块会进行上下往复移动,挤压块移动过程中会间歇挤压、拉动水囊,使得水囊可以同步通过进液管、导液管对储液槽中的玻尿酸等修复液进行自导入,使得修复液倒入更加均匀,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5]2、设置有安装座和针头,通过将卡块插入卡槽中进行旋转,可以使得卡块和卡槽进行稳定卡合,同时凸块会与凹槽间隙配合,并挤压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可以避免针头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旋转而脱落,通过该结构使得装置可以便捷的对针头进行拆卸、更换。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促渗头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密封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水囊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针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安装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壳体;2、储液槽;3、促渗头;4、容置槽;5、电磁铁;6、挤压块;7、水囊;8、进液管;9、导液管;10、密封板;11、扭力弹簧;12、连接杆;13、第一复位弹簧;14、安装座;15、凹槽;16、第二复位弹簧;17、卡槽;18、针头;1801、凸块;1802、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包括壳体1、储液槽2、促渗头3、容置槽4、电磁铁5、挤压块6、水囊7、进液管8、导液管9、密封板10、扭力弹簧11、连接杆12、第一复位弹簧13、安装座14、凹槽15、第二复位弹簧16、卡槽17、针头18、凸块1801和卡块1802,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储液槽2,且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促渗头3,并且促渗头3的内侧开设有容置槽4,容置槽4的内侧嵌入安装有电磁铁5,且容置槽4的内侧设置有挤压块6,并且挤压块6与容置槽4的内壁之间连接有水囊7,水囊7与储液槽2之间连接有进液管8,且水囊7的下方连接有导液管9,并且进液管8和导液管9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密封板10,挤压块6的下方通过连接杆12连接有安装座14,且挤压块6与促渗头3之间连接
有第一复位弹簧13,安装座14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的内壁开设有卡槽17,并且安装座1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6,安装座14的外侧设置有针头18;
[0026]挤压块6为磁性材质,且挤压块6与容置槽4间隙配合,并且挤压块6下端连接的连接杆12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3与促渗头3构成弹性伸缩结构,通过控制电磁铁5,可以使得挤压块6在磁力与第一复位弹簧13的弹力作用下进行往复伸缩运动,从而驱动针头18进行穿刺,实现促渗作业;
[0027]水囊7呈圆环形结构,且水囊7的上下面与挤压块6的下表面与容置槽4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通过挤压块6的往复移动,可以实现对水囊7的挤压和拉伸,从而实现水囊7的吸液与导液工作;
[0028]密封板10与进液管8、导液管9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11,且密封板10与进液管8、导液管9构成弹性旋转结构,并且进液管8、导液管9两者内侧的密封板10的旋转方向相反,通过该结构,可以使得进液管8、导液管9形成单向流通,从而使得水囊7可以同步对储液槽2中的玻尿酸等修复液进行自动导入、使用;
[0029]针头18的上表面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包括壳体(1)、挤压块(6)、水囊(7)、安装座(14)和针头(1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储液槽(2),且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促渗头(3),并且促渗头(3)的内侧开设有容置槽(4),所述容置槽(4)的内侧嵌入安装有电磁铁(5),且容置槽(4)的内侧设置有挤压块(6),并且挤压块(6)与容置槽(4)的内壁之间连接有水囊(7),所述水囊(7)与储液槽(2)之间连接有进液管(8),且水囊(7)的下方连接有导液管(9),并且进液管(8)和导液管(9)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密封板(10),所述挤压块(6)的下方通过连接杆(12)连接有安装座(14),且挤压块(6)与促渗头(3)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3),所述安装座(14)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的内壁开设有卡槽(17),并且安装座(1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6),所述安装座(14)的外侧设置有针头(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导入玻尿酸的促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6)为磁性材质,且挤压块(6)与容置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正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