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永红专利>正文

一种重型上下滑动提拉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47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型上下滑动提拉窗,包括窗框,窗框内设置有上活动扇与下固定扇,上活动扇的底侧设置有上勾企盖板,上勾企盖板的室内一侧向上延伸设置有上延伸部,上延伸部与上活动扇的室内底侧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毛条,下固定扇的顶侧设置有下勾企盖板,下勾企盖板的室外一侧向下延伸设置有下延伸部,下延伸部与下固定扇的室外顶侧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毛条,上延伸部伸入第二间隙内并与第二毛条相抵,下延伸部伸入第一间隙内并与第一毛条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密封及抗风压性能,即使体积较大,质量较重时也同样适用,尤其适用于大型商用综合体或超高层商业楼宇及民用项目。用项目。用项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上下滑动提拉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门窗,尤其涉及一种重型上下滑动提拉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门窗的结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提拉窗也逐渐被推广普及。提拉窗通常包括分为单提拉窗(上扇固定,下扇开启),或双提拉窗(上下扇均可移动)。但是,传统的提拉窗在有一定高度的窗台上(如高度为900mm 或以上)安装,要将提拉窗中的上活动扇往下拉(如窗框总高度为1500mm,每扇高度750mm),来实现开启,因操作把手在处于窗框的顶端(900mm+1500mm=2400mm把手位置),普通人身高根本无法打开,须借助凳子或者梯子才能开、关,非常不方便。同时,现代高层建筑开窗,既要照顾到通风、采光,又要保证安全,因此,本技术门窗创新解决了高层建筑开窗问题。下固定扇为落地扇,位于室内,上活动扇位于室外。在窗框的中下部设置有和窗子等宽的操作把手,在室内按压把手就能轻易开启上活动扇,并通过窗框内安装的重型提拉器五金,任意控制开启扇的高度来通风。而室内落地式固定扇高度,可以按照国内规范要求的、安全护栏的高度来设置,大大强化了开窗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型上下滑动提拉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重型上下滑动提拉窗,包括窗框,所述窗框内设置有上活动扇与下固定扇,所述上活动扇的底侧设置有上勾企盖板,所述上勾企盖板的室内一侧向上延伸设置有上延伸部,所述上延伸部与所述上活动扇的室内底侧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毛条,所述下固定扇的顶侧设置有下勾企盖板,所述下勾企盖板的室外一侧向下延伸设置有下延伸部,所述下延伸部与所述下固定扇的室外顶侧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毛条,所述上延伸部伸入所述第二间隙内并与所述第二毛条相抵,所述下延伸部伸入所述第一间隙内并与所述第一毛条相抵。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活动扇与固定扇在关闭窗框形成的窗口时,上活动扇底侧的上勾企盖板与下固定扇顶侧的下勾企盖板相互交错搭接,具体的,上勾企盖板的上延伸部插入到下勾企盖板的第二间隙内,而下勾企盖板的下延伸部插入到上勾企盖板的第一间隙内,两者相互勾接,使得上活动扇与下固定扇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并且上延伸部与第二毛条相抵,下延伸部与第一毛条相抵,解决了上活动扇与下固定扇之间缝隙过大的问题,还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风压性能,即使体积较大,质量较重时也同样适用,尤其适用于大型或者超高层建筑中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的,所述窗框的侧边设置有T形卡块,所述下固定扇的侧边设置有卡槽,所
述卡槽的形状与所述T形卡块的形状相互适配,所述T形卡块位于所述卡槽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活动扇的室外内边缘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玻璃,所述玻璃与所述容纳槽的侧面之间填充有密封胶。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固定扇与所述窗框之间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设置有窗扇拉手。
[0010]进一步的,所述窗框的室外一侧设置有外挡板,所述外挡板位于所述上活动扇的室外一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中:100

窗框、200

上活动扇、210

上勾企盖板、211

上延伸部、212
‑ꢀ
第一毛条、300

下固定扇、310

下勾企盖板、311

下延伸部、312

第二毛条、410

T 形卡块、500

窗扇拉手、600

外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15]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重型上下滑动提拉窗,包括窗框100,所述窗框 100内设置有上活动扇200与下固定扇300,所述上活动扇200的底侧设置有上勾企盖板210,所述上勾企盖板210的室内一侧向上延伸设置有上延伸部211,所述上延伸部211与所述上活动扇200的室内底侧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毛条212,所述下固定扇300的顶侧设置有下勾企盖板 310,所述下勾企盖板310的室外一侧向下延伸设置有下延伸部311,所述下延伸部311与所述下固定扇300的室外顶侧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毛条312,所述上延伸部211伸入所述第二间隙内并与所述第二毛条312相抵,所述下延伸部311伸入所述第一间隙内并与所述第一毛条212 相抵。
[0016]由上述可知,活动扇与固定扇在关闭窗框100形成的窗口时,上活动扇200 底侧的上勾企盖板210与下固定扇300顶侧的下勾企盖板310相互交错搭接,具体的,上勾企盖板210的上延伸部211插入到下勾企盖板310的第二间隙内,而下勾企盖板310的下延伸部311插入到上勾企盖板210的第一间隙内,两者相互勾接,使得上活动扇200与下固定扇300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并且上延伸部211与第二毛条312相抵,下延伸部311与第一毛条212相抵,有效提高整体密封性,解决了上活动扇200与下固定扇300之间缝隙过大的问题,还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并且具有良好的气密、水密及抗风压性能,即使体积较大,质量较重时也同样适用,尤其适用于大型或者超高层项目中。
[0017]所述窗框100的侧边设置有T形卡块410,所述下固定扇300的侧边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形状与所述T形卡块410的形状相互适配,所述T形卡块410 位于所述卡槽内,利用T形卡块410与卡槽的相互配合以对下固定扇300进行固定,可以垂直上移动拆卸,方便维护及清洁。
[0018]所述上活动扇200的室外内边缘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玻璃,所述玻璃与所述容纳槽的侧面之间填充有密封胶,玻璃可直接推入到容纳槽内,并抵靠在容纳槽
的侧壁上,在玻璃与容纳槽的侧面之间填充密封胶,以对玻璃进一步固定。
[0019]所述下固定扇300与所述窗框100之间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设置有窗扇拉手500,窗扇拉手500设置在下方,使用更加方便。
[0020]所述窗框100的室外一侧设置有外挡板600,所述外挡板600位于所述上活动扇200的室外一侧,外挡板600可对上活动扇200进行遮挡,使得上活动扇 200难以脱落,安全系数更高。
[0021]在实际使用中,根据上述的结构特点而具有如下优点:1、适合大开启的落地式提拉窗,将上扇把手,创新设计在中部,即使是超大开启扇,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上下滑动提拉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100),所述窗框(100)内设置有上活动扇(200)与下固定扇(300),所述上活动扇(200)的底侧设置有上勾企盖板(210),所述上勾企盖板(210)的室内一侧向上延伸设置有上延伸部(211),所述上延伸部(211)与所述上活动扇(200)的室内底侧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毛条(212),所述下固定扇(300)的顶侧设置有下勾企盖板(310),所述下勾企盖板(310)的室外一侧向下延伸设置有下延伸部(311),所述下延伸部(311)与所述下固定扇(300)的室外顶侧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毛条(312),所述上延伸部(211)伸入所述第二间隙内并与所述第二毛条(312)相抵,所述下延伸部(311)伸入所述第一间隙内并与所述第一毛条(212)相抵。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赖永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