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344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旋转式开关。克服现有技术中档位的定位性能差,旋转时的手感差,电接触可靠性不好,零部件结构复杂,制作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的缺陷。其结构包括上盖,下壳,下壳内设有齿形腔,开关轴设置在齿形腔中心,开关轴侧边设有定位头,导电盘固定在开关轴上并可随之旋转,导电片设置在下壳内并可弹压在导电盘的侧边。具有换档顺,电接触可靠,调节时有良好的手感,内部的电安全性好,零部件结构简单,方便制造,生产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开关。现有技术中,旋转式开关如附图说明图1中所示,它包括有正方形壳体711,设置在正方形壳体711中的是在开关轴311,开关轴311上设有齿轮状轴盘310,齿轮状轴盘310的下方套装一件铜质导电爪盘210,另外有四件导电片611分布在正方形下壳的四个角上,导电片611同时具备三项功能尾部具有夹紧电线的功能,前端“V”形处具有档位定位功能,同时又有导通电流的功能。图1中的虚线部分,即表示在齿轮状轴盘310的下方套装有导电爪盘210,四处的填黑部分即表示导电爪盘210的四个弯折爪部211、212、213、214,四个弯折爪部箍在齿轮状轴盘310的侧壁,形成外露于齿轮状轴盘310的触点部分。由于导电爪盘210为铜片冲压并弯折成型,图1的接触状态是导线L端与导线A端电连通。假设开关轴311顺时针方向旋动一次,四个导电片611将各自爬越齿轮状轴盘310侧壁上的一个齿峰,其“V”形端将定位于齿峰相邻的凹位处,从而完成一次档位转换,导线B端的导电片611将与电爪盘210的弯折爪部212处接触,即导线L端与导线B端电连通。依此类推,当开关轴311顺时针方向再旋动一次,导线L端将与导线C端电连通。此种开关的缺点是导电片不但要起到夹持导线导电的作用,同时还要起到在开关轴转动时定位作用,在制造过程中,对导电片的轧型精度要求甚高,“V”端形状尺寸偏差稍大,转换时,容易中间停留,由于导电片采用铜片制造,而铜片的弹性有一定限度,即对通电的可靠性及定位手感造成影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与通电结构分离,定位、通电可靠,结构简单的旋转式开关。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述的旋转式开关包括上盖,下壳,所述的下壳内设有齿形腔,开关轴设置在所述的齿形腔中心,所述的开关轴侧边设有弹性地顶在齿形腔侧壁的定位头,导电盘固定在开关轴上并可随之旋转,导电片设置在下壳内并可弹压在导电盘的侧边。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式开关壳体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旋转式开关的装配立体结构图。图3为图2中下壳内部结构平面视图。图4为图2中开关轴斜角度仰视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旋转式开关的另一种结构形式装配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旋转式开关的再一种结构形式装配立体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旋转式开关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2、3、4中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旋转式开关包括上盖1,下壳7,开关轴3,导电片6。上盖1与下壳7为可合盖在一起的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其设计是把分档定位机构与分档通电机构分开,如图2、3中所示,分档定位机构是在所述的下壳7内设有侧壁带有齿状结构的齿形腔701,开关轴3也是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开关轴3上设有圆盘形定位块303,定位块303设置在所述的齿形腔701中心,并可以定位旋转。所述的开关轴3侧边设有可弹性地顶在齿形腔701侧壁的定位头5。当开关轴转动停止时,定位头会卡入齿形腔的齿槽中,使开关轴定位。实际制造中,可以在定位块303径向上设有设有通孔305,其中设有弹簧4,两个定位头5设置在所述弹簧4两端的通孔305中,在弹簧4的向外的弹力作用下,弹压在齿形腔701的侧壁上,而且总是压紧在齿形腔701的某组齿形的两个凹位,这两个凹位必然处于齿形腔的直径线上,从而实现定位。当开关轴3旋动一次时,两个定位头5将各自爬越一个齿峰,定位在相邻的一组凹位上,即完成一次档位转换的定位。为了限制开关分档转换的档位数,即限制开关轴3的可旋转角度,在下壳7的中孔底部设置有圆弧形凸台702,在开关轴3的底部对应设置有圆弧形凹槽301。如图4所示,凹槽301的长度大于凸台702。根据需要设置凹槽301的不同长度,即获得不同的可旋转角度。同时在开关轴3的底部中心设置了圆形孔302,配合下壳7中心的圆形凸台703,以实现径向定位。这样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使开关结构十分紧凑。定位头5为塑料制成,避免两端通过弹簧形成导电通路。分档通电机构包括开关轴3上的定位块303,导电盘2和四件导电片6组成。如图3中所示,导电盘2附着在开关轴3的定位块303上,并可随之旋转。在实际制造中,导电盘2采用铜片冲成片状结构,在其中部设有卡孔204,所述的定位块303上对应设有嵌置在卡孔204中的卡块306,导电盘2上的触头200、201、202、203凸出至定位块303的边缘。在下壳7中设有电线端头容纳槽704,所述的容纳槽704内设有固定导电片6的卡槽705,卡槽705呈“U”状,导电片6对应呈向外撑开的“U”状结构,嵌置在卡槽705中,并可弹压在导电盘2的侧边,在开关轴转动时,可分别与触头200、201、202、203接触,导电片结构简单了,而且弹力增大了,不但对导电盘的接触紧密,而且对对导线端的接触也更紧密,有利于通过较大的电流,装配也容易。图3中的状态是导线L端与导线A端电连通。假设开关轴3顺时针方向旋动一次,导线L端的导电片6仍然与导电盘2的200触头保持接触,导线A端的导电片6将与导电盘2的触头201脱离接触,而导线B端的导电片6将接触导电盘2的触头202端。由此,导线L端与导线B端连通。依此类推,当开关轴3顺时针方向再旋动一次,导线L端将与导线C端连通。根据功能需要,可以设计多种连通方式。本技术除了可以设计成图2所示的结构,即开关轴3向上设置;亦可设计成图5所示结构,即开关轴3向下设置,或者把下壳7上的某些结构移至移置到上盖1内,如齿形腔701或容纳槽704等。本技术除了可以设计成图2所示的出线方向,即开关的两边对沿边各出两条电线,还可设计成图6所示的出线方向,即开关四个外沿边各设置一个通至容纳槽704中的线孔。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采用在下壳内设有齿形腔,在开关轴侧边设有定位头,导电片设置在下壳的容纳槽内,并弹压在导电盘的侧边的结构方案,电源的通断及档位的定位功能可靠,而且制造工艺性能好。用一般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制作塑料模具就可以保证下壳的齿形腔的形位精度,从而实现开关的准确定位,配用适当力度的弹簧,更可以获得很好的开关操作手感。由于定位准确,从而更可以实现分档通电的可靠性。由于设计选用塑胶材料的定位头,解决了电气安全的爬电距离,充分利用了空间,使开关保持结构紧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开关,包括上盖(1),下壳(7),其特征是所述的下壳(7)内设有齿形腔(701),开关轴(3)设置在所述的齿形腔(701)中心,所述的开关轴(3)侧边设有弹性地顶在齿形腔(701)侧壁的定位头(5),导电盘(2)固定在开关轴(3)上并可随之旋转,导电片(6)设置在下壳(7)内并可弹压在导电盘(2)的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开关,包括上盖(1),下壳(7),其特征是所述的下壳(7)内设有齿形腔(701),开关轴(3)设置在所述的齿形腔(701)中心,所述的开关轴(3)侧边设有弹性地顶在齿形腔(701)侧壁的定位头(5),导电盘(2)固定在开关轴(3)上并可随之旋转,导电片(6)设置在下壳(7)内并可弹压在导电盘(2)的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开关轴(3)上设有定位块(303),导电盘(2)附着在定位块(303)上,导电盘(2)上的触头(200)、(201)、(202)、(203)凸出至定位块(303)的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开关,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定位块(303)径向上设有设有通孔(305),其中设有弹簧(4),定位头(5)设置在所述弹簧(4)两端的通孔(305)中。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亚辉何荣标吴达仁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永联电器制品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