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030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属于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包括装置外壳,装置外壳的内部设有空腔,空腔的一端的装置外壳上设有进管孔,另一端的装置外壳上设有出管孔,装置外壳的一端设有管槽,管槽自进管孔延伸至出管孔,空腔内沿进管孔至出管孔方向依次设有封管机构和捻管机构,捻管机构在伸缩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进管孔至出管孔方向捻动,伸缩驱动装置的下端设有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较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实现了引流管的自动挤压和截断,不需要使用人力,防止浓稠液体、组织物堵住引流管道造成的管道阻塞,且引流管管道可以在穿引流管时放置也可以在引流管固定过后放置,极大地减少了人力投入。极大地减少了人力投入。极大地减少了人力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外科手术术后为了引流病人胸腔或腹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至体外,采用引流管将胸腔或腹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引出,但是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浓稠液体、组织物堵住引流管道造成的管道阻塞,妨碍引流,进而造成术后感染,影响伤口愈合。临床上采用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作为保持引流通畅的有效手段之一,将引流管拆叠,用一只手握住,使引流管闭塞,用另一只手用力反复挤压其前方引流管,使管内的引流液反复冲击引流管口,然后松开双手,使引流液流出。医护人员进行引流管内积液的挤压十分费力,而且还有可能因挤压手法不当而造成反流的情况。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设有空腔,空腔的一端的装置外壳上设有进管孔,另一端的装置外壳上设有出管孔,所述装置外壳的一端设有管槽,管槽自进管孔延伸至出管孔,所述空腔内沿进管孔至出管孔方向依次设有封管机构和捻管机构,所述捻管机构在伸缩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进管孔至出管孔方向捻动,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下端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装置外壳的上方靠近出管孔位置处,所述封管机构和伸缩驱动装置的控制端分别连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显示屏和时间继电器,每隔一段时间启动封管机构和伸缩驱动装置。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管槽的内部设有相匹配的填装条,所述装置外壳的底端设有若干组安装孔,可以通过绳子穿过安装孔将其固定在病床上,也可以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将其安装在病床支架上。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封管机构包括上下两组压筒,压筒的轴线偏下位置处设有连接轴,压筒在转动时,半径大的一端转动到引流管位置时,引流管即被封闭,半径小的一端位于引流管上时,解除封管,所述两组压筒的连接轴分别位于齿轮盒内的齿轮组上下两组齿轮上,其中一组齿轮上设有转动驱动。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捻管机构包括位于装置外壳两侧的平滑道和斜滑道,斜滑道的高端位于靠近进管孔位置,斜滑道位于平滑道上方,装置外壳两侧的平滑道之间和斜滑道之间均设有滑筒,滑筒在沿着平滑道或斜滑道滑动。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设有伸缩杆,伸
缩杆的末端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呈门形,中间设有开口槽,所述推板的下端位于滑筒和封管机构之间的位置,所述推板与斜滑道上的滑筒之间设有软性连接带,推板与平滑道上的滑筒之间设有固定连接带。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伸缩杆靠近末端的位置通过铰轴分为两段,所述伸缩杆上设有杆套。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结构简单,实现了引流管的自动挤压和截断,不需要使用人力,防止浓稠液体、组织物堵住引流管道造成的管道阻塞,且引流管管道可以在穿引流管时放置也可以在引流管固定过后放置,极大地减少了人力投入。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的后面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的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的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的推板示意图。
[0017]图中:1、装置外壳;2、管槽;3、空腔;4、进管孔;5、出管孔;6、封管机构;61、压筒;62、齿轮盒;63、齿轮组;7、捻管机构;71、平滑道;72、斜滑道;73、滑筒;8、伸缩驱动装置;81、伸缩杆;811、铰轴;812、杆套;82、推板;83、软性连接带;84、固定连接带;9、控制装置;10、安装孔;11、填装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的内部设有空腔3,空腔3的一端的装置外壳1上设有进管孔4,另一端的装置外壳1上设有出管孔5,装置外壳1的一端设有管槽2,管槽2自进管孔4延伸至出管孔5,空腔3内沿进管孔4至出管孔5方向依次设有封管机构6和捻管机构7,引流管可以自进管孔4穿入出管孔5穿出,也可以直接通过管槽2塞入内部封管机构6和捻管机构7之间,捻管机构7在伸缩驱动装置8的驱动下沿进管孔4至出管孔5方向捻动,伸缩驱动装置8的下端设有控制装置9,控制装置9设置在装置外壳1的上方靠近出管孔5位置处,控制装置包括已知控制器、显示屏和时间继电器,每隔一段时间启动封管机构6和伸缩驱动装置8。
[0021]管槽2的内部设有相匹配的填装条11,填装条11堵住管槽2位置处,装置外壳1的底端设有若干组安装孔10,可以通过绳子穿过安装孔将其固定在病床上,也可以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将其安装在病床支架上。
[0022]封管机构6包括上下两组压筒61,压筒61的轴线偏下位置处设有连接轴,两组压筒61的连接轴分别位于齿轮盒62内的齿轮组63上下两组齿轮上,其中一组齿轮上设有转动驱
动,两组压筒61同步相反方向转动,两组压筒61在转动时,半径大的一端转动到引流管位置时,两组压筒61之间空隙变小,引流管即被封闭,半径小的一端位于引流管上时,解除封管。
[0023]捻管机构7包括位于装置外壳1两侧的平滑道71和斜滑道72,斜滑道72的高端位于靠近进管孔4位置,斜滑道72位于平滑道71上方,装置外壳1两侧的平滑道71之间和斜滑道72之间均设有滑筒73,滑筒73在沿着平滑道71或斜滑道72滑动,且斜滑道72上的滑筒73在移动时渐渐向平滑道71上的滑筒73靠近,从而对上下两组滑筒73之间的引流管形成一个捻管的过程,将引流管内的液体向出管方向捻动,可以促进引流管堵塞物排出。
[0024]伸缩驱动装置8的驱动端设有伸缩杆81,伸缩杆81的末端设有推板82,推板82呈门形,中间设有开口槽,推板82的下端位于滑筒73和封管机构6之间的位置,在被伸缩杆81带着向后移动时,推板82挤压两组滑筒73,推板82与斜滑道72上的滑筒73之间设有软性连接带83,由于斜滑道72上的滑筒73在移动时与推板82连接位置会发生改变,设置成软性连接带83,具有灵活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1),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设有空腔(3),空腔(3)的一端的装置外壳(1)上设有进管孔(4),另一端的装置外壳(1)上设有出管孔(5),所述装置外壳(1)的一端设有管槽(2),管槽(2)自进管孔(4)延伸至出管孔(5),所述空腔(3)内沿进管孔(4)至出管孔(5)方向依次设有封管机构(6)和捻管机构(7),所述捻管机构(7)在伸缩驱动装置(8)的驱动下沿进管孔(4)至出管孔(5)方向捻动,所述伸缩驱动装置(8)的下端设有控制装置(9),所述控制装置(9)设置在装置外壳(1)的上方靠近出管孔(5)位置处,所述封管机构(6)和伸缩驱动装置(8)的控制端分别连接控制装置(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槽(2)的内部设有相匹配的填装条(11),所述装置外壳(1)的底端设有若干组安装孔(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术后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管机构(6)包括上下两组压筒(61),压筒(61)的轴线偏下位置处设有连接轴,所述两组压筒(61)的连接轴分别位于齿轮盒(6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玉强张新亚王鹏霄王颖洲宫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