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重柱式填充型平衡重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05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重柱式填充型平衡重块,属于起重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平衡重块本体,平衡重块本体包括盖板、围板、底板和承重柱,盖板与底板上下相对设置,围板上下两端分别对接盖板和底板边缘,使得底板、围板和盖板之间形成填充腔室;所述填充腔室内设有填充物,承重柱周部固接所述填充物;所述承重柱的数量为至少3个,且相互平行设置;各承重柱纵向贯穿所述填充腔室,承重柱的上端和/或下端对应贯穿至盖板或底板外设定高度,且所有承重柱的上端贯穿至盖板外的高度相同,所有承重柱下端贯穿至底板外的高度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承重柱结构,改变平衡重块之间的传力模式,实现减薄平衡重块壳体板厚度和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重柱式填充型平衡重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承重柱式填充型平衡重块,属于起重机械


技术介绍

[0002]履带起重机是起重机械重要的一个分类,具备起重性能高、能带载行走、适应复杂环境等优点,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风电建设、核电建设、石化建设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平衡重块作为履带起重机增加起重重量和起重力矩的装置,其重量直接影响整机的起重性能。
[0003]现有填充型平衡重块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盖板1、围板3、底板2、筋板6,填充物5和垫板403,垫板403用来保证平衡重块叠摞时层间间隙水平一致。现有填充型平衡重块的理论传力路线如图4所示:第X+1层平衡重块400及第X+1层以上的平衡重块的重力通过第X层平衡重块401的垫板403传递至盖板,再经盖板传递至围板、筋板和填充物,接着传递至底板,最后经底板传递至第X

1层平衡重块402上。但实际制造过程中,因填充物理论密度与实际填充密度之间存在差异,会出现填料填不满的情况,此时,第X+1层平衡重块400及第X+1层以上的平衡重块的重力通过第X层平衡重块401的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重柱式填充型平衡重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重块本体,所述平衡重块本体包括盖板(1)、围板(3)、底板(2)和承重柱(4),所述盖板(1)与所述底板(2)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围板(3)上下两端分别对接盖板(1)和底板(2)边缘,使得底板(2)、围板(3)和盖板(1)之间形成填充腔室;所述填充腔室内设有填充物(5),承重柱(4)周部固接所述填充物(5);所述承重柱(4)的数量为至少3个,且相互平行设置;各承重柱(4)纵向贯穿所述填充腔室,承重柱(4)的上端和/或下端对应贯穿至盖板(1)或底板(2)外设定高度,且所有承重柱(4)的上端贯穿至盖板(1)外的高度相同,所有承重柱(4)下端贯穿至底板(2)外的高度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承重柱式填充型平衡重块,其特征在于,平衡重块本体还包括筋板(6),所述筋板(6)嵌设于所述盖板(1)与底板(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承重柱式填充型平衡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4)的数量为2N个,N为大于1的整数;N对承重柱(4)中,每对两个承重柱(4)对称设置于平衡重块本体中心线的两侧部;或者,所有承重柱(4)均布设置于平衡重块本体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承重柱式填充型平衡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4)的数量为2N+1个,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一个承重柱(4)设置于平衡重块本体的中心部位,其它N对承重柱(4)中,每对两个承重柱(4)对称设置于平衡重块本体中心线的两侧部;或者,其它2N个承重柱(4)均布设置于平衡重块本体中心部位的外周。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承重柱式填充型平衡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上开设有与承重柱(4)相适应的上通孔,各承重柱(4)分别经一个所述上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聪王静孟朝钰王亚生陈学科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