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隔热复合涂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988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涂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水隔热复合涂层,包括防水复合层,以及覆盖于所述防水复合层的外表面的隔热层,所述防水复合层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防水基层、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和防水表层;所述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之间设置第一柔性加强材料,所述第三防水层和第四防水层之间设置第二柔性加强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水隔热复合涂层通过多层结构的防水复合层以及覆盖在防水复合层上的隔热层可以同时实现良好的防水和隔热效果,第一柔性加强材料和第二柔性加强材料构成双层加强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开裂效果,防止了防水隔热复合涂层的开裂失效。效。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隔热复合涂层


[0001]本技术属于复合涂层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水隔热复合涂层。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外墙体由于长时间受太阳照射的影响,其表面温度会持续升高,由水泥、混凝土、瓷砖、金属、保温砖等建筑材料构成的外墙体表面温度可以达到40

50℃,而由彩钢板、防水材料等构成的外墙体,其表面温度更是可达到60℃。建筑物外墙体的表面温度过高,进而会导致建筑物内部的气温升高,例如造成居住室内、厂房车间内部等温度升高,对居民居住、材料存放,以及设备的安全等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产生爆炸等安全事故。建筑物外墙体的温度如不能得到控制,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和能源浪费。
[0003]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建筑物外墙体表面覆盖隔热层对建筑物内部的温度进行控制。目前用于建筑物外墙体的隔热层方案包括采用多层砖体复合方式以实现隔热,或者采用在外墙体表面铺设具有隔热功能的板材来实现隔热。上述方案虽然具有一定隔热效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隔热效果并不理想,在不同使用环境下可能无法实现对室内温度的有效控制。另外,现有的隔热层功能太过单一,并不具备防潮的效果,无法满足特殊环境下的需求。而且其成本较高,操作复杂,不利于推广使用。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隔热复合涂层,通过多层结构的防水复合层以及覆盖在防水复合层上的隔热层可以同时实现良好的防水和隔热效果,第一柔性加强材料和第二柔性加强材料构成双层加强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开裂效果,防止了防水隔热复合涂层的开裂失效。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7]一种防水隔热复合涂层,包括防水复合层,以及覆盖于所述防水复合层的外表面的隔热层,所述防水复合层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防水基层、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和防水表层;
[0008]所述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之间设置第一柔性加强材料,所述第三防水层和第四防水层之间设置第二柔性加强材料。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加强材料为铺设于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之间的多块第一无纺布,多块第一无纺布在第一防水层的外表面沿一定方向分布以覆盖第一防水层的外表面全部区域,相邻的两块第一无纺布部分重叠铺设。
[0010]进一步地,相邻两块第一无纺布形成的重叠区域在多块第一无纺布分布方向上的长度为5~10cm。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柔性加强材料为铺设于第三防水层与第四防水层之间的多块第二无纺布,多块第二无纺布在第三防水层的外表面沿与多块第一无纺布的分布方向相同
的方向分布以覆盖第三防水层的外表面全部区域,相邻的两块第二无纺布部分重叠铺设。
[0012]进一步地,相邻两块第二无纺布形成的重叠区域在多块第二无纺布分布方向上的长度为5~10cm。
[0013]进一步地,每块第二无纺布的中间区域与相邻两块第一无纺布形成的重叠区域的位置对应。
[0014]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基层、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第三防水层和第四防水层均由JS

聚合物乳液水泥防水涂料均匀涂布而成。
[0015]进一步地,所述防水表层由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均匀涂布而成。
[0016]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复合层的厚度大于等于2mm。
[0017]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为由热反射隔热涂料依次涂布两层形成的双层结构。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防水隔热复合涂层中,通过多层结构的防水复合层以及覆盖在防水复合层上的隔热层可以同时实现良好的防水和隔热效果,从而可应用于潮湿环境以实现隔热功能,不易受潮湿环境影响导致涂层损坏失效。第一柔性加强材料和第二柔性加强材料构成双层加强结构,可为防水隔热复合涂层提供良好的抗开裂效果,使其不易因较大温差或较大震动产生开裂甚至脱落,从而可适应温差较大的工作环境,延长了防水隔热复合涂层的使用寿命。
[0020]本技术的防水隔热复合涂层中,第一无纺布与第二无纺布设置在防水复合层中,被形成防水复合层的涂料完全包裹,可为防水复合层提供较强的抗开裂性能。相邻的无纺布部分重叠铺设,避免两块无纺布之间的接缝处容易产生开裂。第二无纺布铺设时,其中间区域对应于下方相邻两块第一无纺布形成的重叠区域,相应地,第一无纺布的中间区域也会对应于上方相邻两块第二无纺布形成的重叠区域。通过两层无纺布相互配合,使得每层无纺布的接缝处得到了另一层无纺布的加强,进一步提高了防水隔热复合涂层的抗开裂能力。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22]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水隔热复合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防水复合层;11、第一防水层;12、第二防水层;13、第三防水层;14、第四防水层;15、防水基层;16、防水表层;21、第一柔性加强材料;22、第二柔性加强材料;30、隔热层;40、待涂基材。
[0025]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隔热复合涂层,包括防水复合层10和隔热层30。具体地,防水复合层10覆盖于待涂基材40表面,隔热层30覆盖于防水复合层10的外表面。待涂基材40可以为墙体表面、屋顶等。
[0029]本实施例中,防水复合层10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防水基层15、第一防水层11、第二防水层12、第三防水层13、第四防水层14和防水表层16。第一防水层11与第二防水层12之间设置第一柔性加强材料21,第三防水层13和第四防水层14之间设置第二柔性加强材料22。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隔热复合涂层,包括防水复合层,以及覆盖于所述防水复合层的外表面的隔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复合层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防水基层、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第三防水层、第四防水层和防水表层;所述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之间设置第一柔性加强材料,所述第三防水层和第四防水层之间设置第二柔性加强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加强材料为铺设于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之间的多块第一无纺布,多块第一无纺布在第一防水层的外表面沿一定方向分布以覆盖第一防水层的外表面全部区域,相邻的两块第一无纺布部分重叠铺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隔热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第一无纺布形成的重叠区域在多块第一无纺布分布方向上的长度为5~10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隔热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加强材料为铺设于第三防水层与第四防水层之间的多块第二无纺布,多块第二无纺布在第三防水层的外表面沿与多块第一无纺布的分布方向相同的方向分布以覆盖第三防水层的外表面全部区域,相邻的两块第二无纺布部分重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蓝彬尚科涂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