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957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为层状复合结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上面层、不粘轮乳化沥青粘层、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不粘轮乳化沥青粘层、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聚丙烯纤维高性能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从上面层到下面层均采用了纤维,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并且采用不粘轮乳化沥青粘层及聚丙烯纤维高性能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加强了沥青面层间层间粘结强度。这种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能够明显改善路面抗裂性能尤其是通过层间处治的同步强化弥补个面层联结面抗裂的不足,实现沥青路面的整体抗裂性能的提升。面的整体抗裂性能的提升。面的整体抗裂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路面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据调研发现,目前国内新建道路沥青路面50%以上裂缝为半刚性基层开裂引起沥青面层开裂的反射裂缝。沥青面层中的裂缝会明显降低路面结构强度,进而加速路面弯曲破坏,并且可能引起路面的其他类型病害。
[0003]由于半刚性基层材料属于水硬性材料,施工完成后,基层材料的物理化学反应持续较长时间,其强度和刚度随龄期增长不断增强,表现出较强温度和湿度敏感性,可能引起干缩和温缩,在面层与基层之间联结裂缝处形成一个薄弱点。此外,路面的单一结构形式也与反射裂缝的产生、发展具有一定关系。沥青面层的设计在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沥青路面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施工质量,对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建设和养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尽量减少当前路面存在的裂缝问题,而提供一种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充分发挥纤维在沥青混合料的加筋、加固作用,提高沥青混合料抗裂、抗变形能力。
[0006]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的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为层状复合结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上面层、不粘轮乳化沥青粘层、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不粘轮乳化沥青粘层、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聚丙烯纤维高性能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在各层面层及下封层中根据混合料受力特点添加不同种类的纤维。
[0008]进一步的,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上面层厚度为4~5cm,作为优选的,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上面层木质素纤维掺量为0.3%~0.4%,木质素纤维为絮状,吸油率为500%~600%。
[0009]进一步的,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中面层厚度为6~8cm,作为优选的,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中面层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3%~0.4%,玄武岩纤维为束状,长度为6~9mm,可以提高路面的抗开裂与抗变形能力。
[0010]进一步的,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厚度为15~20cm,作为优选的,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下面层聚酯纤维掺量为0.4%~0.5%,聚酯纤维为白色束状单
丝,长度为3~19mm,可以提高路面下面层的抗开裂能力。
[0011]进一步的,不粘轮乳化沥青粘层为薄层油膜,作为优选的,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粘层不粘轮乳化沥青用量为0.3~0.6kg/m2,25℃下拉拔强度为1.5~2.0Mpa,同时能够不粘车轮。不粘轮乳化沥青粘层能够有效提高沥青面层间的层间粘结效果,减少施工损伤。
[0012]进一步的,聚丙烯纤维高性能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厚度为5~10mm,作为优选的,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聚丙烯纤维高性能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高性能乳化洒布量为1.0~1.8kg/m2,纤维掺量为0.6~0.8kg/m2,碎石洒布量6~9kg/m2。
[0013]进一步的,聚丙烯纤维高性能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与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之间覆盖有玄武岩纤维编织网。玄武岩纤维编织网中的玄武岩纤维为束状,长度为6~9mm,编织成网后,一方面具有防水防裂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网孔对乳化沥青的渗透,使聚丙烯纤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与玄武岩纤维编织网之间的连接力增强,同时玄武岩纤维编织网通过网孔提高与聚丙烯纤维高性能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之间的连接力,从而达到在防水抗裂的同时提高聚丙烯纤维高性能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与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之间的结合力。
[0014]进一步的,玄武岩纤维编织网的厚度为1~2cm。
[0015]进一步的,玄武岩纤维编织网的网孔直径是0.05mm~0.20mm。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提出的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以提高路面结构整体抗裂能力为出发点,在上中下面层中均掺入适量纤维,实现了纤维型抗裂沥青路面结构,并且为提高不同沥青面层以及沥青面层与下承层间的粘结效果,进一步提升路面结构的整体抗裂效果,采用了不粘轮乳化沥青粘层及聚丙烯纤维高性能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通过对路面结构的整体优化设计,形成了抗裂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新型沥青路面面层结构。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沥青路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加玄武岩纤维网的沥青路面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上面层、(2)不粘轮乳化沥青粘层、(3)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中面层、(2)不粘轮乳化沥青粘层、(4)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5)聚丙烯纤维高性能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6)玄武岩纤维编织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的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上面层1、不粘轮乳化沥青粘层2、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中面层3、不粘轮乳化沥青粘层2、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4、聚丙烯纤维高性能乳化沥
青同步碎石封层5;各层相互叠加就形成了全厚式的高掺量炉渣集料沥青路面结构。其中各路面结构面层中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种类的纤维。
[0024]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上面层1厚度为4cm,其中木质素纤维掺量为3%,木质素纤维为絮状,吸油率为500%~600%。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由骨料、矿粉、外掺6.1%的沥青材料、木质素纤维组成,木质素纤维掺量为混合料质量的0.3%。沥青材料采用SBS改性沥青;骨料由玄武岩集料构成,其中粒径级配为0~2.36mm、2.36~4.75mm、4.75~9.5mm、9.5~13.2mm。对于上述混合料经高温拌和,并通过对成型的混合料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实验、冻融劈裂实验、动稳定度实验、

10℃小梁弯曲实验对混合料性能进行验证,具体的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0025]表1实施例性能测试结果
[0026][0027]注:标准要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2004)的行业标准。
[0028]通过表1可以看出,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上面层1中,各项指标均远超规范要求。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为层状复合结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上面层(1)、不粘轮乳化沥青粘层(2)、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中面层(3)、不粘轮乳化沥青粘层(2)、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4)和聚丙烯纤维高性能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上面层(1)厚度为4~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中面层(2)厚度为6~8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型高性能抗裂沥青路面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沥青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庆赵占营徐骏鹏赵毅李英豪顾珂翟郑赵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