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9557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昆虫捕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包括壳体、传送组件、储存组件、触发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空腔;所述传送组件设在空腔内部;所述储存组件设在传动组件侧面;所述触发组件设在空腔内部;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所述空腔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侧面铰接有斜板;所述斜板设在通孔远离空腔一端的底部;所述空腔顶部的侧壁上固接有固定台;通过设置传送组件、储存组件、触发组件和传动组件,依靠上述组件互相进行配合,以此可以将蟋蟀单独进行存放在存储管,从而避免蟋蟀互相打斗,以此防止蟋蟀发生断肢和死亡。蟀发生断肢和死亡。蟀发生断肢和死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昆虫捕捉领域,具体是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蟋蟀为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昆虫,俗称蛐蛐,又称促织,常栖息于砖石下,草丛间,夜间活动,一般在夏季开始鸣叫,蟋蟀在古代和现代还是玩斗的对象,同时蟋蟀也具有药用价值。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蟋蟀诱捕装置是将塑料瓶的顶部切掉,然后把切下来的瓶子顶部反过来,插入到瓶身内部,之后塑料瓶内放入诱饵,以此进行诱捕蟋蟀,但是现有的诱捕装置无法将蟋蟀分开进行存储,多个蟋蟀被放置在一个密闭空间内,这些蟋蟀会在密闭空间发生打斗,从而会造成蟋蟀发生断肢,严重情况下下会造成蟋蟀的死亡;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诱捕装置无法将蟋蟀分开进行存储,多个蟋蟀被放置在一个密闭空间内,这些蟋蟀会在密闭空间发生打斗,从而会造成蟋蟀发生断肢,严重情况下下会造成蟋蟀的死亡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包括壳体、传送组件、储存组件、触发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空腔;所述传送组件设在空腔内部;所述储存组件设在传动组件侧面;所述触发组件设在空腔内部;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所述空腔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侧面铰接有斜板;所述斜板设在通孔远离空腔一端的底部;所述空腔顶部的侧壁上固接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内部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接有第一传动辊;所述固定台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辊;所述第一传动辊远离电机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贯穿空腔侧壁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套设在第一滚动辊和第二传动辊表面;所述传送带表面固接有一组推板;所述推板设在固定台顶部;所述固定台顶部开设有诱饵槽,在使用时,通过该设置可以将蟋蟀推入存储管内,以此进行存储蟋蟀。
[0006]优选的,所述储存组件包括存储管;所述空腔底侧转动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固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侧开设有一组卡槽;所述卡槽环绕阵列设置在底板顶侧;所述存储管底端插入到卡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存储管顶端固接有固定板;所述存储管侧壁上开设有放入口,在使用时,通过该设置可以进行存储蟋蟀。
[0007]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固接有软轴;所述第二传动杆固接在软轴底端;所述第二传动杆与空腔底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上固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空腔底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支撑杆上固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在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三齿
轮啮合,在使用时,通过该设置可以使得底板进行旋转,以此带动存储管进行移动,从而将每个蟋蟀单元进行存储。
[0008]优选的,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壳;所述触发壳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触发板;所述触发板底侧与第一滑槽底侧之间固接有弹簧;所述触发板底侧固接有上粘合片;所述上粘合片设在触发板远离弹簧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槽底侧与上粘合片对应位置处固接有下粘合片;所述触发板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底侧固接有第一接电片;所述第一接电片贯穿第一滑槽底侧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底侧与第一接电片对应位置处固接有第二接电片,通过该设置可以当蟋蟀按压到触发板时,使得电机进行工作,从而将蟋蟀进行单独存储。
[0009]优选的,所述通孔顶侧和底侧呈对称固接有一组弹性毛;所述弹性毛为倾斜设置,通过该设置可以防止蟋蟀从壳体内逃出。
[0010]优选的,所述放入口顶侧固接有一组第一防脱毛;所述放入口底侧固接有一组第二防脱毛;所述第二防脱毛为倾斜设置,通过该设置可以放在蟋蟀从存储管内逃出。
[0011]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传送组件、储存组件、触发组件和传动组件,依靠上述组件互相进行配合,以此可以将蟋蟀单独进行存放在存储管,从而避免蟋蟀互相打斗,以此防止蟋蟀发生断肢和死亡。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弹性毛、第一防脱毛和第二防脱毛,通过上述零件互相进行配合,弹性毛可以防止蟋蟀从通孔内进行逃脱,第一防脱毛和第二防脱毛用于防止蟋蟀从存储管内逃脱,以此可以避免蟋蟀发生逃脱。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5]图1为实施例一的存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一的传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实施例一的触发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实施例一的存储管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实施例二的隔音棉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1、壳体;12、空腔;21、通孔;22、斜板;23、固定台;24、电机;25、第一传动辊;26、第一传动杆;27、第二传动辊;28、传送带;29、推板;291、诱饵槽;31、支撑杆;32、底板;33、存储管;34、固定板;35、放入口;41、软轴;42、第二传动杆;43、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45、第三齿轮;51、触发壳;52、第一滑槽;53、触发板;54、上粘合片;55、下粘合片;56、第二滑槽;57、滑块;58、第一接电片;59、第二接电片;6、弹性毛;71、第一防脱毛;72、第二防脱毛;8、隔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
[0023]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包括壳体11、传送组件、储存组件、触发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壳体11内开设有空腔12;所述传送组件设在空腔12内部;所述储存组件设在传动组件侧面;所述触发组件设在空腔12内部;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28;所述空腔12顶部开设有通孔21;所述壳体11侧面铰接有斜板22;所述斜板22设在通孔21远离空腔12一端的底部;所述空腔12顶部的侧壁上固接有固定台23;所述固定台23内部固接有电机24;所述电机24输出端固接有第一传动辊25;所述固定台23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辊27;所述第一传动辊25远离电机24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传动杆26;所述第一传动杆26贯穿空腔12侧壁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28套设在第一滚动辊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传送组件、储存组件、触发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壳体(11)内开设有空腔(12);所述传送组件设在空腔(12)内部;所述储存组件设在传动组件侧面;所述触发组件设在空腔(12)内部;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28);所述空腔(12)顶部开设有通孔(21);所述壳体(11)侧面铰接有斜板(22);所述斜板(22)设在通孔(21)远离空腔(12)一端的底部;所述空腔(12)顶部的侧壁上固接有固定台(23);所述固定台(23)内部固接有电机(24);所述电机(24)输出端固接有第一传动辊(25);所述固定台(23)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辊(27);所述第一传动辊(25)远离电机(24)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传动杆(26);所述第一传动杆(26)贯穿空腔(12)侧壁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28)套设在第一滚动辊和第二传动辊(27)表面;所述传送带(28)表面固接有一组推板(29);所述推板(29)设在固定台(23)顶部;所述固定台(23)顶部开设有诱饵槽(29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组件包括存储管(33);所述空腔(12)底侧转动连接支撑杆(31);所述支撑杆(31)顶端固接有底板(32);所述底板(32)顶侧开设有一组卡槽;所述卡槽环绕阵列设置在底板(32)顶侧;所述存储管(33)底端插入到卡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存储管(33)顶端固接有固定板(34);所述存储管(33)侧壁上开设有放入口(3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杆(42);所述第一传动杆(26)远离电机(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秋菊易传辉张正旺欧绍龙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