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寄生蜂林间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8912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寄生蜂林间诱捕装置,包括底盘和集虫仓,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开设有卡孔,所述集虫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卡孔卡接的卡扣,所述集虫仓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进虫孔,所述套环的外表面可转动地套接有保护壳。该寄生蜂林间诱捕装置,通过卡孔、卡扣和滤板的组合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诱芯进行更换,滤板可以使诱芯的气味散发出去吸引寄生蜂而且避免了在更换诱芯时寄生蜂从该装置中逃出的情况,通过筒体、进虫孔、保护壳和斗型孔的组合设置,在雨天时,保护壳可以进行旋转使进虫孔处于密封状态,减少了雨水进入该装置影响诱芯的质量导致诱捕效果下降的情况发生。诱捕效果下降的情况发生。诱捕效果下降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寄生蜂林间诱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诱捕装置
,具体为一种寄生蜂林间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寄生蜂是最常见的一类寄生性昆虫,属膜翅目,它们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是膜翅目细腰亚目中金小蜂科、姬蜂科、小蜂科等靠寄生生活的多种昆虫。传统的诱捕方式是设置粘板来捕虫,粘板遇到水以后就不能使用,限制了使用环境,降低了捕虫的效率并且更换麻烦。
[0003]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6949311U中公开的一种寄生蜂田间诱捕装置,该寄生蜂田间诱捕装置,包括一圆筒状的诱捕盒,所述诱捕盒由上下依次螺纹连接的储水部、进虫部和诱捕部组成,所述储水部上下封闭,所述储水部的上端面开设有一进水口,下端面均匀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出水口;所述储水部下端与进虫部上端螺纹连接;所述进虫部的中部外壁沿周向间隔开设有一个以上的进虫孔,所述进虫部的下端与诱捕部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诱捕部内设有一盛有寄主昆虫和人工饲料的托盘;所述储水部、进虫部和诱捕部之间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在田间进行寄生蜂的诱捕过程中,利用鲜活的寄主害虫不同虫态对寄生蜂进行诱捕,有利于提高害虫相关寄生蜂的引诱效率。
[0004]该寄生蜂田间诱捕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个别方面的缺陷,现有该装置缺少便于更换引诱寄生蜂的物品的便利措施,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诱捕的成功下降,而且该装置缺少阻挡雨水进入的结构,容易导致雨水引入影响诱捕效果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寄生蜂林间诱捕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寄生蜂林间诱捕装置,包括卡接在底盘内部的集虫仓,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开设有卡孔,所述集虫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卡孔卡接的卡扣,所述集虫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集虫仓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进虫孔,所述筒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外表面可转动地套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进虫孔相对应的斗型孔。
[0009]可选的,所述底盘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诱芯放置瓶,所述诱芯放置瓶的内壁卡接有瓶盖。
[0010]可选的,所述保护壳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挡雨板,所述挡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环。
[0011]可选的,所述所挡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套。
[0012]可选的,所述筒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散气孔,所述散气孔的内壁设置有过滤网。
[0013]可选的,所述集虫仓的外表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底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寄生蜂林间诱捕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寄生蜂林间诱捕装置,通过卡孔、卡扣和滤板的组合设置,卡扣和卡环可以快速对底盘进行安装拆卸,便于工作人员对诱芯进行更换,提高了诱捕的成功率,滤板可以使诱芯的气味散发出去吸引寄生蜂而且避免了在更换诱芯时寄生蜂从该装置中逃出的情况。
[0017]2、该寄生蜂林间诱捕装置,通过筒体、进虫孔、保护壳和斗型孔的组合设置,斗型孔可以配合进虫孔使寄生蜂进入该装置,在雨天时,保护壳可以进行旋转使进虫孔处于密封状态,减少了雨水进入该装置影响诱芯的质量导致诱捕效果下降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盘;2、集虫仓;3、卡孔;4、卡扣;5、滤板;6、筒体;7、进虫孔;8、套环;9、保护壳;10、斗型孔;11、诱芯放置瓶;12、瓶盖;13、挡雨板;14、拉环;15、把手;16、散气孔;17、观察窗;18、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寄生蜂林间诱捕装置,包括卡接在底盘1内部的集虫仓2,底盘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诱芯放置瓶11,诱芯放置瓶11的内壁卡接有瓶盖12,底盘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8,集虫仓2的外表面开设有观察窗17,观察窗17的设置可以更好的使工作人员对集虫仓2内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及时对集虫仓2进行清理,减少了集虫仓2内收集的寄生蜂过多影响该装置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0025]底盘1的上表面开设有卡孔3,集虫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可以与卡孔3卡接的卡扣4,集虫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板5,滤板5的设置可以避免在取下底盘1对诱芯进行更换时寄生蜂逃出去的情况发生,同时还不影响诱芯的气味散发出去吸引寄生蜂;
[0026]集虫仓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筒体6,筒体6的外表面开设有散气孔16,散气孔16的内壁设置有过滤网,散气孔16的设置可以更好的使诱芯散发出来的气味散发出去,有利于对更多的寄生蜂进行诱捕,滤网可以防止寄生蜂进入该装置后逃出的情况发生,筒体6的外表面开设有进虫孔7,筒体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环8,套环8的外表面可转动地套接有保
护壳9,保护壳9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挡雨板13,所挡雨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5,把手15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套,挡雨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环14,保护壳9的外表面开设有与进虫孔7相对应的斗型孔10。
[0027]综上所述,该寄生蜂林间诱捕装置,使用步骤如下:
[0028]1、首先,工作人员定期拧下底盘1,对诱芯放置瓶11中的诱芯进行更换,保证该装置诱捕的效果;
[0029]2、完成上述步骤后,在雨天时通过旋转保护壳9,使进虫孔8处于密封状态,避免雨水进入该装置;
[0030]3、其次,通过观察窗17对集虫仓2内的情况进行观察,便于工作人员定期对集虫仓2进行清理;
[0031]4、最后,旋转保护壳9,使斗型孔10和进虫孔7处于对应状态,通过散气孔16散发出来的气味,使寄生蜂从斗型孔10进入该装置。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寄生蜂林间诱捕装置,包括卡接在底盘(1)内部的集虫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上表面开设有卡孔(3),所述集虫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卡孔(3)卡接的卡扣(4),所述集虫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板(5),所述集虫仓(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筒体(6),所述筒体(6)的外表面开设有进虫孔(7),所述筒体(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环(8),所述套环(8)的外表面可转动地套接有保护壳(9),所述保护壳(9)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进虫孔(7)相对应的斗型孔(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寄生蜂林间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诱芯放置瓶(11),所述诱芯放置瓶(11)的内壁卡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继森祖国浩苏蕴芳孙璐王继华吕艳杰辛慧斌兰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林业事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