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玉华专利>正文

定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952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电产品用的定时器。它包括一个电源输入电极1、两个电源输出电极2、3、两个齿轮4、5、传动齿轮组6、一个拨叉7和定时器外壳8,所述齿轮4的周边沿其径向伸出一段弧形块18,在定位轴17上还穿套有一拨叉19,拨叉19可绕定位轴17摆动,拨叉19一端与电源输出电极2和电源输出电极3连接并连动,拨叉19另一端位于齿轮4周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增加一个拨叉实现去掉两个微动开关,电路结构更加简单,提高了定时器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电产品用的定时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定时器包括一个电源输入电极1、两个电源输出电极2、3、两个齿轮,传动齿轮组、一个拨叉和定时器外壳,由于两个电源输出电极的电源有多种输出方式,每一种输出方式都代表着一种产品的功能,如只要一个电源输出电极单独与电源输入电极接通,另一个电源输出电极断开,实现一个电源输出电极持续供电;如两个电源输出电极单独间隔与电源输入电极接通,实现两个电源输出电极交替供电,等等还有其它多种供电形式,现有的定时器在两个电源输出电极后面还各设有一个微动开关A、B(见图1),如果选择只要一个电源输出电极单独间隔供电时,则必须启动相应的微动开关才能实现供电,这种结构使得定时器的电路结构复杂,同时也降低了定时器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时稳定性和可靠性更佳的定时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定时器,包括一个电源输入电极1、两个电源输出电极2、3、两个齿轮4、5、传动齿轮组6、一个拨叉7和定时器外壳8,齿轮4和齿轮5沿轴向方向叠合,齿轮4的齿轮端头11与设在定时器外壳8上的外部旋钮连接,齿轮5与传动齿轮组6配合,定时器外壳8的内壁上设有定位轴17,拨叉7固定在定位轴17上并可沿定位轴17摆动,所述齿轮4的周边沿其径向伸出一段弧形块18,在定位轴17上还穿套有一拨叉19,拨叉19可绕定位轴17摆动,拨叉19一端与电源输出电极2和电源输出电极3连接并连动,拨叉19另一端位于齿轮4周边。上述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完善。所述弧形块18的外径大于或等于齿轮5的内圈圆周13的半径。所述弧形块18沿齿轮4轴向可分成两块。所述拨叉19的两端和绕定位轴17摆动的支点不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拨叉19比拨叉7更靠近齿轮4侧。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增加一个拨叉实现去掉两个微动开关,电路结构更加简单,提高了定时器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定时器的局部电路图;图2为实施例1的平面图,实施例1为电源输出电极2单独持续供电;图3为实施例1的两个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的两个拨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的拨叉7与两个齿轮的轴向配合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的拨叉19与两个齿轮的轴向配合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2的平面图,实施例2为电源输出电极3单独持续供电;图8为实施例3的平面图,实施例3为电源输出电极2间隔供电;图9为实施例4的平面图,实施例4为电源输出电极3间隔供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先结合图3,齿轮4的一侧为齿轮端头11,它可与设在定时器外壳上的外部旋钮(图中未示出)连接,通过旋转外部旋钮可调节齿轮4转动,齿轮4的另一侧有一中心轴9,围绕中心轴9在齿轮4的侧面设有两个凸起块15,齿轮4的周边沿其径向伸出一段弧形块18。齿轮5的中心为一个轴承套20,齿轮5的外圈圆周12周边设有齿牙,齿轮5的内圈圆周13边上设有两个缺口14,齿轮5的内圈圆周13面设有两个凸起块16,其中两个缺口14与两个凸起块16一一对应在相同的径向位置。结合图4,拨叉7呈一个翘板形状,拨叉7的两个端头和支点21不在同一直线上。拨叉19呈一个翘板形状,拨叉19的两个端头和支点22不在同一直线上,拨叉19设有两个与电源输出电极2和电源输出电极3连接的拔叉脚23、24。结合图2至图6,一种定时器,包括一个电源输入电极1、两个电源输出电极2、3、两个齿轮4、5、传动齿轮组6、两个拨叉7、19和定时器外壳8。齿轮5穿套在齿轮4的中心轴9上,中心轴9的另一端头插在定时器外壳8上,中心轴9还穿套有一复位弹簧10,复位弹簧10一端顶在齿轮5面上,复位弹簧10另一端顶在定时器外壳8内壁上,齿轮4的齿轮端头11与设在定时器外壳8上的外部旋钮连接,齿轮5的外圈圆周12与传动齿轮组6传动配合,齿轮4和齿轮5在其叠合面上的两个凸起块15、16位于同心圆周上。拨叉7和拨叉19固定在定位轴17上并可沿定位轴17摆动,拨叉7一端与电源输入电极1连接并连动,拨叉7另一端位于齿轮4周边和齿轮5的内圈周边13,拨叉19的两个拔叉脚23、24分别与电源输出电极2和电源输出电极3连接并连动,拨叉19另一端位于齿轮4的周边,拨叉19比拨叉7更靠近齿轮4侧。电源输入电极1在不受外力时始终与电源输出电极2接通,电源输出电极3始终有一个远离电源输入电极1的趋势,定时器工作时,先旋转外部旋钮使齿轮4转动,当使齿轮4侧面的一个凸起块15位于拨叉7的一端头旁时停止旋转,这时外部旋钮肯定停在家电产品相对所要选择的使用功能上,此时拨叉19的端头位于弧形块18旁边但不会爬上弧形块18,齿轮5在传动齿轮组6的带动下转动,当齿轮5侧面上的凸起块16与齿轮4侧面上的凸起块15相碰撞时,齿轮5被挤得向复位弹簧侧移动,这样相对应的拨叉7的端头就不会掉入缺口14内,拨叉7就不受外力作用,电源输入电极1始终与电源输出电极2接通,由于拨叉19的端头不会爬上弧形块18,拨叉19也不受外力作用,电源输出电极3始终与电源输入电极1相离,实现电源输出电极2持续供电。实施例2,结合图7,旋转外部旋钮使得齿轮4转动,使得拨叉7的一端头和拨叉19的一端头均爬上齿轮4的弧形状18上,这时外部旋钮肯定停在家电产品相对所要选择的另一使用功能上,这样齿轮5怎样旋转,由于弧形状18的外径大于齿轮5的内圈圆周13的半径,相对应的拨叉7的端头肯定不会掉入缺口14内,而由于拨叉7的该端头受到一个沿齿轮4径向向外的力,使得拨叉7的另一端头转动使电源输入电极1和电源输出电极2分离而且还不会闭合,同时拨叉19的端头也受到一个沿齿轮4径向向外的力,拨叉19也转动使得电源输出电极3向着电源输入电极1靠近并接通,实现电源输出电极3持续供电,而且拨叉19转动时也同时增大电源输出电极2和电源输入电极1之间的间距。实施例3,结合图8,旋转外部旋钮使得齿轮4转动,这时外部旋钮肯定停在家电产品相对所要选择的又一使用功能上,使得拨叉7的一端头位于齿轮4表面的两个凸起块15之间,拨叉19的端头也远离齿轮4的弧形状18,拨叉19此时不受外力作用。由于齿轮5和齿轮4表面上的凸起块相互错开,齿轮5不会沿轴向移动,拨叉7的一端头随着齿轮5的旋转会间隔掉入缺口14内,使得拨叉7摆动实现电源输入电极1和电源输出电极2会间隔断开和接通,而电源输入电极1和电源输出电极2断开时,电源输入电极1也不会和电源输出电极3接通,实现电源输出电极2间隔供电。实施例4,结合图9,旋转外部旋钮使得齿轮4转动,这时外部旋钮肯定停在家电产品相对所要选择的又一使用功能上,使得拨叉7的一端头位于齿轮4表面的两个凸起块15之间,拨叉19的端头爬上齿轮4的弧形状18上,拨叉19摆动,使得电源输出电极3向着电源输入电极1移动至某位置,同时电源输出电极2远离电源输入电极1,而且在电源输入电极1的侧面设有限位块25更加保证电源输出电极2和电源输入电极1不会接通。由于齿轮5和齿轮4表面上的凸起块相互错开,齿轮5不会沿轴向移动,拨叉7的一端头随着齿轮5的旋转会间隔掉入缺口14内,使得拨叉7摆动实现电源输入电极1和电源输出电极3间隔断开和接通,实现只有电源输入电极3间隔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时器,包括一个电源输入电极(1)、两个电源输出电极(2)、(3)、两个齿轮(4)、(5)、传动齿轮组(6)、一个拨叉(7)和定时器外壳(8),齿轮(4)和齿轮(5)沿轴向方向叠合,齿轮(4)的齿轮端头(11)与设在定时器外壳(8)上的外部旋钮连接,齿轮(5)与传动齿轮组(6)配合,定时器外壳(8)的内壁上设有定位轴(17),拨叉(7)固定在定位轴(17)上并可沿定位轴(17)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4)的周边沿其径向伸出一段弧形块(18),在定位轴(17)上还穿套有一拨叉(19),拨叉(19)可绕定位轴(17)摆动,拨叉(19)一端与电源输出电极(2)和电源输出电极(3)连接并连动,拨叉(19)另一端位于齿轮(4)周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时器,包括一个电源输入电极(1)、两个电源输出电极(2)、(3)、两个齿轮(4)、(5)、传动齿轮组(6)、一个拨叉(7)和定时器外壳(8),齿轮(4)和齿轮(5)沿轴向方向叠合,齿轮(4)的齿轮端头(11)与设在定时器外壳(8)上的外部旋钮连接,齿轮(5)与传动齿轮组(6)配合,定时器外壳(8)的内壁上设有定位轴(17),拨叉(7)固定在定位轴(17)上并可沿定位轴(17)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4)的周边沿其径向伸出一段弧形块(18),在定位轴(17)上还穿套有一拨叉(19),拨叉(19)可绕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黎玉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