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刮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944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刮油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接两组相互平行的立板支架,四个立板支架均与底座焊接,每组立板支架的顶部水平设有一个承重支架,承重支架通过固定螺丝与立板支架固接,承重支架的顶部设有旋转支撑装置,旋转支撑装置内设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刮油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使用调整螺丝调整刮油装置的松紧程度,将电缆放入刮油装置的刮油胶芯的中心孔中,再旋转调整螺丝,将电缆放置于刮油装置内,启动滚筒使电缆在旋转支撑装置的刮油装置内运行,调节调整螺丝,使刮油胶芯将电缆上的油泥刮入接油盒内,达到井内液体及油泥不落地要求。不落地要求。不落地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刮油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油气勘探中的测井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刮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测井电缆是测井主要装备,它由绝缘导线、绝缘层和钢丝组成,平时将测井电缆盘在测井专用绞车上的滚筒上,使用时将测井仪器连接在电缆头上,通过转动滚筒(收放电缆),实现钻井地质资料的录取。
[0003]因电缆是钢丝缠绕制作的,测井电缆具有伸长性,因此电缆在使用之前必须在标准井进行标定,由于标准井是油田报废生产井,井内注有清水和部分油脂,会造成电缆在标定上提到滚筒时,井内油剂污染地面及绞车,达不到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电缆刮油装置,解决油气勘探中电缆上的油泥去除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刮油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接两组相互平行的立板支架,四个立板支架均与底座焊接,每组立板支架的顶部水平设有一个承重支架,承重支架通过固定螺丝与立板支架固接,承重支架的顶部设有旋转支撑装置,旋转支撑装置内设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刮油装置;
[0006]两个刮油装置相互平行且固接,刮油装置包括电缆外套的刮油胶芯,刮油胶芯外套有胶芯外罩,胶芯外罩的主体部分为半环状结构,胶芯外罩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转动轴,转动轴外套有转筒,每个转动轴的一端轴心内设有防脱轴,防脱轴设置在远离胶芯外罩的一端,防脱轴与转动轴相互垂直,胶芯外罩的底部设有压盖,通过调整螺丝将压盖和胶芯外罩固接在一起。
[0007]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08]旋转支撑装置包括每个承重支架上竖直设置的三个主轴,两个转动轴设置在相邻两个主轴之间,同一承重支架上三个主轴的顶部水平设有纵向支撑板,相邻两个承重支架位置对应的主轴顶部水平设有横向支撑板,纵向支撑板与横向支撑板相互垂直,纵向支撑板和横向支撑板均通过螺帽固定在主轴上。
[0009]每个所述承重支架上开有三个螺纹孔,每个主轴的一端嵌入在螺纹孔内,每个主轴外套有转筒,主轴的两端均外套有轴承,轴承位于主轴和转筒之间,通过螺帽和轴承将主轴与转筒固定。
[0010]底座上设有接油盒,接油盒位于四个立板支架之间。
[0011]接油盒的两端设有抬运把手。
[0012]相邻两个刮油装置的胶芯外罩通过螺栓连接。
[0013]刮油胶芯为一侧开口的空心圆柱状结构。
[0014]底座的顶部两端贯穿有膨胀螺栓,底座和膨胀螺栓通过螺母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电缆刮油装置中由旋转支撑装置、6个主轴、2组旋转刮油装置、接油盒组成,使用时胶芯外罩上的调整螺丝逆时针旋转放松,去掉压盖,将电缆放入刮油胶芯的中心孔中,再将压盖对扣造胶芯外罩主体上,顺时针旋转调整螺丝,将压盖拉紧,再将刮油装置放置旋转支撑装置的主轴之间,启动滚筒使电缆在旋转支撑装置的刮油装置内运行,调节调整螺丝,使刮油胶芯将电缆上的油泥刮入接油盒内,达到井内液体及油泥不落地要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缆刮油装置的主图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缆刮油装置的左视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刮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刮油胶芯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胶芯外罩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转动轴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0024]图中:1.底座,2.螺母,3.膨胀螺栓,4.抬运把手,5.接油盒,6.立板支架,7.承重支架,8.固定螺丝,9.螺帽,10.轴承,11.主轴,12.转筒,13.纵向支撑板,14.横向支撑板,15.螺帽,16.电缆,17.防脱轴,18.转动轴,19.短转筒,20.胶芯外罩,21.调整螺丝,22.刮油胶芯,23.压盖,24.刮油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阐述说明。
[0026]如图1所述,为本技术一种电缆刮油装置的主视图,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两端贯穿有膨胀螺栓3,底座1和膨胀螺栓3通过螺母2连接,底座1上设有接油盒5,接油盒5位于四个立板支架6之间,接油盒5由5mm钢板压制焊接制作,接油盒5的两端设有抬运把手4。
[0027]底座1上固接两组相互平行的立板支架6,四个立板支架6均与底座1焊接,每组立板支架6的顶部水平设有一个承重支架7,承重支架7通过固定螺丝8与立板支架6固接,承重支架7的顶部设有旋转支撑装置,旋转支撑装置包括每个承重支架7上设置的三个主轴11,一共设有6个主轴,6个主轴均竖直设置,同一承重支架7上的三个主轴11为一组,同一组主轴11的顶部水平设有纵向支撑板13,相邻两个承重支架7位置对应的主轴11顶部水平设有横向支撑板14,即不同组主轴上位置对应的主轴11上设有横向支撑板14,纵向支撑板13与横向支撑板14相互垂直,纵向支撑板13和横向支撑板14均通过螺帽15固定在主轴11上,主轴11用于减轻刮油装置左右运动时的摩擦力。
[0028]如图2所示,旋转支撑装置内设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刮油装置24,即同一组相邻两个主轴11之间刮油装置24,两个刮油装置24相互平行且固接,如图3所示,刮油装置24包括电缆16外套的刮油胶芯22,如图4所示,刮油胶芯22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刮油胶芯22外套有胶芯外罩20,相邻两个刮油装置的胶芯外罩20通过螺栓连接,如图5所示,胶芯外罩20的主体
部分为半环状结构,胶芯外罩20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转动轴18,如图6所示,转动轴18外套有转筒19,每个转动轴18的一端轴心内设有防脱轴17,防脱轴17设置在远离胶芯外罩20的一端,防脱轴17与转动轴18相互垂直,胶芯外罩20的底部设有压盖23,通过调整螺丝21将压盖23和胶芯外罩20固接在一起,刮油胶芯22采用耐磨橡胶制作,胶芯内钻有同型号电缆过孔,刮油胶芯22一面成放射状切割,提高压缩能力,转动轴18和防脱轴17使刮油装置在旋转支撑装置内限位运行。
[0029]如图7所示,每个承重支架7上开有三个螺纹孔,每个主轴11的一端嵌入在螺纹孔内,每个主轴11外套有转筒12,主轴11的两端均外套有轴承10,轴承10位于主轴11和转筒12之间,通过螺帽9和轴承10将主轴11与转筒12固定。
[0030]本技术一种电缆刮油装置的设计原理为:
[0031]1.本技术放入主体框架是将4个立板支架6与底座1定位焊接,将4个承重支架7分别用固定螺丝8与立板支架6紧固为一体。
[0032]2.本技术旋转支撑装置是将轴承10从主轴11一端套入,用螺帽9紧固,将转筒12、轴承10从主轴11另一端套入并通过螺帽9紧固为一体;分别将6个装配好的主轴11安装到2个承重支架7的6个螺纹孔内,将纵向支撑板13和横向支撑板14纵横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接两组相互平行的立板支架(6),四个所述立板支架(6)均与底座(1)焊接,每组所述立板支架(6)的顶部水平设有一个承重支架(7),承重支架(7)通过固定螺丝(8)与立板支架(6)固接,所述承重支架(7)的顶部设有旋转支撑装置,所述旋转支撑装置内设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刮油装置(24);两个所述刮油装置(24)相互平行且固接,刮油装置(24)包括电缆(16)外套的刮油胶芯(22),所述刮油胶芯(22)外套有胶芯外罩(20),胶芯外罩(20)的主体部分为半环状结构,胶芯外罩(20)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转动轴(18),转动轴(18)外套有转筒(19),每个所述转动轴(18)的一端轴心内设有防脱轴(17),所述防脱轴(17)设置在远离胶芯外罩(20)的一端,所述防脱轴(17)与转动轴(18)相互垂直,所述胶芯外罩(20)的底部设有压盖(23),通过所述调整螺丝(21)将压盖(23)和胶芯外罩(20)固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撑装置包括每个承重支架(7)上竖直设置的三个主轴(11),两个所述转动轴(18)设置在相邻两个主轴(11)之间,同一承重支架(7)上三个所述主轴(11)的顶部水平设有纵向支撑板(13),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红卢永平王靖高崇飞杜拥军刘刚刘杰丁新平梁兰高卫斌
申请(专利权)人: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