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车辙变形耐久性沥青混凝土的修复压密注浆浅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941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抗车辙变形耐久性沥青混凝土的修复压密注浆浅孔装置,涉及路面修复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机构与注浆机构,注浆机构固定连接在支撑机构的顶部,在使用时可通过螺纹进行组装,拆卸后可单独收纳,减小了装置占用的空间,而且便于运输,降低了运输成本,拆卸后的零部件更容易清洗,此外,该装置设置的碾压辊在修复剂填充后可进行压密处理,从而使修复剂更好的贴附在孔隙侧壁,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该装置注浆机构中电热丝不仅能够对加注原料进行加热,避免工作时间过长修复剂凝固,还能够将多余的热量传递到集热腔中,对孔隙进行吹扫并进行加热,使修复剂与路面更好的融合,从而提高了修复质量。从而提高了修复质量。从而提高了修复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车辙变形耐久性沥青混凝土的修复压密注浆浅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路面修复装置
,具体为抗车辙变形耐久性沥青混凝土的修复压密注浆浅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加快公路建设,越来越多的公路施工方都在加紧施工工程,以方便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公路施工过程中需要顾及很多的细节,我们知道现在大多数的公路是由沥青铺设的,铺设好的路面一般需要封路一段时间,以便满足其使用强度和寿命,随着公路使用年限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非常庞大的公路维护工程,由于恶劣的天气,大货车常年频繁来往,路面非常容易出现裂缝、凹陷、凸起等情况。
[0003]但是目前大都是人工使用专用修补剂对路面进行修补,修补剂一般为熔融状态下的沥青,不仅工程量大,效率低,而且修复质量无法保证,由于路面与修复剂之间存在温度差,因此二者之间融合效果差,进行修补的位置容易发生损坏,此外,传统路面修复中只是将修复剂填充进裂缝或者孔隙中,没有将修复剂进行压实处理,因此,修复剂无法深入到孔隙内部,造成修补质量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抗车辙变形耐久性沥青混凝土的修复压密注浆浅孔装置,解决了传统路面修复效率低、以及修复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抗车辙变形耐久性沥青混凝土的修复压密注浆浅孔装置,包括支撑机构与注浆机构,所述注浆机构固定连接在支撑机构的顶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底部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碾压轮,且底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车架正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且其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集热泵,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气管。
[0006]所述注浆机构包括注浆筒,所述注浆筒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料斗,且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注浆筒内壁中固定连接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一侧开设有集热腔。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车架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滑手柄。
[0008]进一步的,所述输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阀,且另一端的连接头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集热泵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车架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架,且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注浆筒的外壁并固定连接在电动机的驱动端,所述注浆筒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且另一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的外表面与进料口内壁均开设有螺纹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软管组件包括金属软管,所述金属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金属软管通过第一连接头螺纹连接在调控阀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料口的外螺纹与进料口内壁螺纹相适配,所述第二出料口的内壁螺纹与第二连接头外壁螺纹相适配。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抗车辙变形耐久性沥青混凝土的修复压密注浆浅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抗车辙变形耐久性沥青混凝土的修复压密注浆浅孔装置,包括支撑机构与注浆机构,注浆机构固定连接在支撑机构的顶部,支撑机构包括车架,车架的底部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碾压轮,且底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轮,车架正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且其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集热泵,固定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气管,该装置注浆筒、连接组件、软管组件以及调控阀之间均通过螺纹进行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可通过螺纹进行组装,拆卸后可单独收纳,减小了装置占用的空间,而且便于运输,降低了运输成本,拆卸后的零部件更容易清洗,此外,该装置设置的碾压辊在修复剂填充后可进行压密处理,使填充剂将孔隙完全填充,从而使修复剂更好的贴附在孔隙侧壁,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0015]2、抗车辙变形耐久性沥青混凝土的修复压密注浆浅孔装置,该装置注浆机构中电热丝不仅能够对加注原料进行加热,避免工作时间过长修复剂凝固,还能够将多余的热量传递到集热腔中,因此在孔隙修补前能够将热空气导出,对孔隙进行吹扫并进行加热,不仅能够有效取出孔隙中的灰尘,还能够将孔隙周围路面加热,使修复剂与路面更好的融合,从而提高了修复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注浆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软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支撑机构;101、车架;102、碾压轮;103、万向轮;104、固定架;105、输气管;106、控制阀;107、蓄电池;108、集热泵;109、第一连接管;110、第二连接管;111、限位架;2、注浆机构;201、注浆筒;202、进料斗;203、转轴;204、螺旋叶片;205、电热丝;206、第一出料口;207、集热腔;208、电动机;3、连接组件;301、连接头;302、第二出料口;303、进料口;4、软管组件;401、金属软管;402、第一连接头;403、第二连接头;5、调控阀;6、推杆;7、防滑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抗车辙变形耐久性沥青混凝土的修复压密注浆浅孔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与注浆机构2,注浆机构2固定连接在支撑机构1的顶部,车架10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推杆6,推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滑手柄7。
[0025]请参阅图3,支撑机构1包括车架101,车架101的底部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碾压轮102,且底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3,车架101正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04,且其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集热泵108,固定架10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气管105,输气管1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阀106,且另一端的连接头表面开设有螺纹槽,集热泵10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09,且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10,车架101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架111,且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07。
[0026]请参阅图4,注浆机构2包括注浆筒201,注浆筒201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料斗202,且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203,转轴203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204,注浆筒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车辙变形耐久性沥青混凝土的修复压密注浆浅孔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注浆机构(2)、连接组件(3)和软管组件(4),所述注浆机构(2)固定连接在支撑机构(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车架(101),所述车架(101)的底部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碾压轮(102),且底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3),所述车架(101)正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04),且其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集热泵(108),所述固定架(10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气管(105);所述注浆机构(2)包括注浆筒(201),所述注浆筒(201)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料斗(202),且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203),所述转轴(203)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204),所述注浆筒(201)内壁中固定连接有电热丝(205),所述电热丝(205)的一侧开设有集热腔(2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变形耐久性沥青混凝土的修复压密注浆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0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推杆(6),所述推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滑手柄(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变形耐久性沥青混凝土的修复压密注浆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1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阀(106),且另一端的连接头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集热泵(10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09),且正面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科沈建国陈士烈倪小燕桑马可赵佳玮马庆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琪炜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