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和混接污水净化处理的护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936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和混接污水净化处理的护岸系统,包括集水井、雨污混排窨井和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所述的雨污混排窨井内设有连通至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的上方的输水管路,所述的集水井内设有连通至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的底部的运水管路,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植被缓冲层、碎石层、填料净水层、过水层和防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了传统水利护岸的特点,实用性强、功能性强、在集中处理雨污混合污水的同时,还能对初期雨水进行净化;且适用广泛,施工简单,在河道护岸中皆可使用;同时,既优化了河道环境的景观效果,还能有效削减河岸周围的地表径流。流。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和混接污水净化处理的护岸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和混接污水净化处理的护岸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许多城镇的河流受到污染,由于降雨冲刷,地表污染物包括固体废弃物、畜牧生活污水、农田农药等随地表径流汇入收纳河流,水体黑臭问题频频发生。受到面源污染的河道防控难度大,污染物分散性强、不易检测,传统的工业污水治理方法使用规模有限,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和混接污水净化处理的护岸系统,对污水窨井中抽出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后排放。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和混接污水净化处理的护岸系统,包括集水井、雨污混排窨井和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所述的雨污混排窨井内设有连通至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的上方的输水管路,所述的集水井内设有连通至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的底部的运水管路,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植被缓冲层、碎石层、填料净水层、过水层和防水层。
[0005]本技术还具有如下优选的技术方案:
[0006]所述的集水井和所述的雨污混排窨井相对而设,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设置于所述的集水井和所述的雨污混排窨井之间。
[0007]所述的输水管路包括相连的上层穿孔管和污水泵,所述的上层穿孔管由雨污混排窨井连通至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的上方。
[0008]所述的运水管路包括下层穿孔管,所述的下层穿孔管设置于所述的过水层的底部。
[0009]所述的防水层的下层还设有夯土层。
[0010]所述的集水井、雨污混排窨井和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设置于护岸远于河道的一侧。
[0011]所述的填料净水层内设置有生态填料。
[0012]所述的生态填料包括沸石、生物炭和火山岩。
[0013]所述的过水层内按1:1的比例设置有矿渣和砾石。
[0014]所述的植被缓冲层设有下凹式结构,所述的下凹式结构内设有连通至填料净水层的溢流管。
[0015]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组合结构简单可行,易于安装与拆卸,由传统的硬质化护岸改造成垂直流潜流湿地,沿底部开挖线对护岸底部进行素土夯实,并铺设土工膜防
水层,由上至下换填为级配碎石

生态基质填料

矿渣砾石混合构成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并通过污水泵将污水排放于挡土墙后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以对雨污混排窨井中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其中植被缓冲层用于减少雨水冲刷直接汇入河道的污染泥沙颗粒,填料净水层由上层级配碎石初步过滤粒径较大的不溶性污染物,再通过水的下渗作用和植物吸收作用对水质中较小及不溶性的污染物进行逐步净化,最后经过过滤的水汇入集水井;同时,植物缓冲层的下凹式结构可对初期雨水进行净化,雨水继续增加时,多出的水会通过溢流口排入雨水管道,并通过水的下渗作用经过填料净水层进行净化,其优点在于:
[0017]所述的护岸系统结合了传统水利护岸的特点,实用性强、功能性强、在集中处理雨污混合污水的同时,还能对初期雨水进行净化;且适用广泛,施工简单,在河道护岸中皆可使用,成本也相对较低,灵活性强,可根据水质处理规模灵活调节工程量;同时,既优化了河道环境的景观效果,还能有效削减河岸周围的地表径流,对河道有效的雨洪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正立面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侧剖面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1]图中:1.雨污混排窨井2.下层穿孔管3.溢流管4.上层穿孔管5.植被缓冲层6.碎石层7.填料净水层8.过水层9.防水层10.挡土墙11.开挖线12.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13.污水泵14.集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和混接污水净化处理的护岸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组成,即植被缓冲层、管道布水层和填料净水层三大部分,以下结合附图对其进行示例说明。
[0024]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护岸系统包括集水井、雨污混排窨井、上层穿孔管、下层穿孔管和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其中,所述的集水井和所述的雨污混排窨井相对而设,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设置于所述的集水井和所述的雨污混排窨井之间。所述的上层穿孔管由雨污混排窨井连通至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的上方,且所述的上层穿孔管处连接有污水泵,从而将雨污混排窨井中的污水输送至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的上侧,以通过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对污水进行净化。所述的下层穿孔管用于将经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净化后的污水运送至集水井。
[0025]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植被缓冲层、碎石层、填料净水层、过水层和防水层,其中,所述的植被缓冲层用于减少雨水冲刷直接汇入河道的污染泥沙颗粒,并通过植物吸收作用对水质中较小及不溶性的污染物进行逐步净化,优选地种植有水葱、菖蒲、美人蕉等植物;所述的碎石层用于初步过滤粒径较大的不溶性污染物;所
述的填料净水层用于进一步去除水中氮、磷等可溶性污染物含量,进行阶段性沉淀处理,所述的填料净水层包括沸石、生物炭、火山岩等孔隙度强的生态填;所述的过水层用于使雨水可快速向下过水,例如本实施方式中过水层中按1:1设置矿渣和砾石,并且所述的过水层的底部设有所述的下层穿孔管;所述的防水层用于防止雨水进一步向下渗漏,例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防水层采用防水土工布构成。此外,在所述的防水层的下层还设有夯土层,用于承载上述的其余结构,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由素土夯实而成。
[0026]使用时,河岸周边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通过不同排水管道汇入一侧的雨污混排窨井,在雨污混排窨井中设置有污水泵,能够将污水泵入挡土墙后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污水进入上层穿孔管后均匀汇入植被缓冲层,并在植物根系及碎石层的作用下过滤大部分粗颗粒污染物。之后污水继续下渗进入填料净水层,通过沸石、生物炭、火山岩等孔隙度强的生态填料的阶段性沉淀处理,进一步去除水中氮、磷等可溶性污染物含量,最后水流通过排水较快的过水层并在净化后通过下层穿孔管向集水井汇入。
[0027]当因降雨产生路面径流时,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初期雨水排入护岸挡墙墙厚植物缓冲层的下凹式结构,该植物缓冲层可对初期雨水进行净化。当径流量持续增加时,下凹植物缓冲层中的水体讲通过埋设的雨水溢流管上端的溢流口排入雨水管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和混接污水净化处理的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井、雨污混排窨井和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所述的雨污混排窨井内设有连通至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的上方的输水管路,所述的集水井内设有连通至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的底部的运水管路,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植被缓冲层、碎石层、填料净水层、过水层和防水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初期雨水和混接污水净化处理的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井和所述的雨污混排窨井相对而设,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设置于所述的集水井和所述的雨污混排窨井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初期雨水和混接污水净化处理的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水管路包括相连的上层穿孔管和污水泵,所述的上层穿孔管由雨污混排窨井连通至所述的垂直流潜流湿地结构的上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初期雨水和混接污水净化处理的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水管路包括下层穿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虎王莉谈祥吴晶程逸群施梦圆王世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