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废水的双臭氧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920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的双臭氧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前端臭氧氧化罐、A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染废水的双臭氧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系统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处理印染废水的臭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印染废水具有有机物污染含量高、难降解污染物多、色度高等特点,属于难处理工业废水之一;在当今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的要求的下,印染废水处理面临新的挑战。
[0003]目前印染废水常常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相结合,常规生化处理单独活性污泥法,难以保证高效率,而深度处理常采用芬顿氧化、臭氧氧化等,芬顿氧化需要调酸调碱,产生大量污泥,而单纯臭氧氧化脱色效果较好,但是对COD处理效果不佳,能耗较高,不能稳定达标;常规臭氧反应器中臭氧利用率不高,量未被利用的臭氧作为尾气排放,浪费能源,而且处理效果也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染废水的双臭氧处理系统,其可提高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反应效率、减少污泥量、降低运行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染废水的双臭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系统、前端臭氧氧化罐、AO

MBR工艺系统、臭氧微纳米气泡发生机、末端臭氧氧化罐和双氧水加药装置,并且:
[0006]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筛网过滤器和调节池,所述筛网过滤器连接印染废水进水管;
[0007]所述调节池依次连接所述前端臭氧氧化罐、AO

MBR工艺系统、臭氧微纳米气泡发生机和末端臭氧氧化罐,所述前端臭氧氧化罐和末端臭氧氧化罐内分别设置有前曝气器和后曝气器,所述末端臭氧氧化罐通过臭氧回流管道连接所述前曝气器,所述末端臭氧氧化罐内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后曝气器的上方并且所述支撑板上搁置有臭氧催化填料,所述末端臭氧氧化罐连接出水管;
[0008]所述双氧水加药装置通过双氧水加药管道分别连接所述前端臭氧氧化罐和所述末端臭氧氧化罐。
[0009]优选地,所述前曝气器和后曝气器均采用钛合金曝气盘。
[0010]优选地,所述AO

MBR工艺系统的好氧池采用曝气管曝气。
[0011]优选地,所述AO

MBR工艺系统的MBR膜采用帘式膜或板式膜。
[0012]优选地,所述催化填料采用活性炭载体或铝基载体。
[0013]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的处理印染废水的双臭氧装置,采用预处理+前端臭氧氧化+生化处理
+后端臭氧氧化的工艺,预处理经筛网过滤去除固体颗粒物、在调节池内停留搅拌,形成较为稳定的水量和均匀的水质,并且可调节PH值,使印染废水满足后续处理的要求;前端臭氧氧化利用后端臭氧氧化的尾气,配合投加双氧水,可改变印染废水中污染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而提高后续AO

MBR工艺系统的处理效率,而且还能节约能源,省去后端臭氧尾气破坏装置;后端臭氧氧化利用微纳米气泡技术,配套臭氧催化填料及双氧水,显著强化臭氧氧化效果,效果稳定性高,与此同时,没有污泥产生,不会产生第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7]如图1所示,一种印染废水的双臭氧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1、前端臭氧氧化罐2、AO

MBR工艺系统3、臭氧微纳米气泡发生机4、末端臭氧氧化罐5和双氧水加药装置6,并且:
[0018]所述预处理系统1包括依次连接的筛网过滤器和调节池,所述筛网过滤器连接印染废水进水管7。预处理系统1可对印染废水进行筛网过滤、调节水质水量和调酸等预处理,具体为:经过筛网过滤去除固体颗粒物,在调节池内停留搅拌,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调节,形成较为稳定的水量和均匀的水质,并可在调节池调节PH值。
[0019]所述调节池依次连接所述前端臭氧氧化罐2、AO

MBR工艺系统3、臭氧微纳米气泡发生机4和末端臭氧氧化罐5,所述末端臭氧氧化罐5连接出水管14,以流出处理完的水。所述前端臭氧氧化罐2和末端臭氧氧化罐5内分别设置有前曝气器8和后曝气器9,所述前曝气器8和后曝气器9均采用钛合金曝气盘,所述末端臭氧氧化罐5通过臭氧回流管道10连接所述前曝气器8,所述末端臭氧氧化罐5内安装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位于所述后曝气器9的上方并且所述支撑板11上搁置有臭氧催化填料12,所述催化填料采用活性炭载体或铝基载体,以锰、铁、铜作为活性组分负载而成。所述AO

MBR工艺系统3作为生化处理系统,具有AO系统(A(Anoxic,缺氧),O(Oxic,好氧))和MBR系统,AO系统具有缺氧池和好氧池。
[0020]所述双氧水加药装置6通过双氧水加药管道13分别连接所述前端臭氧氧化罐2和所述末端臭氧氧化罐5。
[0021]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2]1)印染废水进水到预处理系统1内进行预处理;
[0023]2)预处理系统1出水到前端臭氧氧化罐2,前端臭氧氧化罐2采用曝气器进行臭氧布气,前端臭氧氧化罐2的臭氧利用末端臭氧氧化罐5的尾气作为臭氧来源,臭氧与双氧水加药管道13加入的双氧水配套使用,可改变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的理化性质,进而提高后续AO

MBR工艺系统3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前端臭氧氧化罐2内可以不布置臭氧催化剂,前端臭氧氧化罐2内的双氧水投加量控制在小于等于1

(双氧水与罐内的印染废水的体积
比)。
[0024]3)前端臭氧氧化罐2出水到AO

MBR工艺系统3,AO

MBR工艺系统3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稳定的氨氮去除效果,处理后的水质标准高。AO系统采用缺氧/好氧工艺,好氧/缺氧比控制3:1~12:1。AO

MBR工艺系统3的好氧池采用曝气管曝气,气水比10:1~50:1,AO

MBR工艺系统3的MBR膜采用帘式膜或板式膜,膜通量不大于20L/m2·
h;
[0025]4)AO

MBR工艺系统3出水至臭氧微纳米气泡发生机4,臭氧微纳米气泡发生机4含有臭氧发生器和纳米发生器,产生直径小于50微米的极细微泡;在臭氧微纳米气泡发生机4中,臭氧在水中溶解以及臭氧与污染物结合,然后再从臭氧微纳米气泡发生机4出水到末端臭氧氧化罐5内进行臭氧和双氧水结合的高效催化,利用产生的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氧化有机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毒性。末端臭氧氧化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染废水的双臭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系统(1)、前端臭氧氧化罐(2)、AO

MBR工艺系统(3)、臭氧微纳米气泡发生机(4)、末端臭氧氧化罐(5)和双氧水加药装置(6),并且:所述预处理系统(1)包括依次连接的筛网过滤器和调节池,所述筛网过滤器连接印染废水进水管(7);所述调节池依次连接所述前端臭氧氧化罐(2)、AO

MBR工艺系统(3)、臭氧微纳米气泡发生机(4)和末端臭氧氧化罐(5),所述前端臭氧氧化罐(2)和末端臭氧氧化罐(5)内分别设置有前曝气器(8)和后曝气器(9),所述末端臭氧氧化罐(5)通过臭氧回流管道(10)连接所述前曝气器(8),所述末端臭氧氧化罐(5)内安装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位于所述后曝气器(9)的上方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猛钟来鹏岳林峰杨万达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希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