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铜仁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82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包括养殖箱体、陆地养殖单元和漂浮单元;养殖箱体:内部设有养殖清水;陆地养殖单元:包含湿土、透水孔一、海绵一和陆地养殖底座,所述陆地养殖底座设置在养殖箱体的内部,所述透水孔一设置在陆地养殖底座的侧面,所述陆地养殖底座的侧边顶部开设有对应透水孔一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放置有海绵一;漂浮单元:包含浮块卡环、浮块、连接环和固定柱,所述浮块卡环设置在陆地养殖底座的底面,所述浮块卡接于浮块卡环内,所述连接环设置在陆地养殖底座的四角,使得棘胸蛙能够在水陆之间更好的实现两栖生活,保证养殖箱体内的养殖清水能够及时更换,能使陆地养殖单元随养殖清水水位的升降而升降。升降而升降。升降而升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养殖
,具体为一种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加上人为滥捕,过渡的捕捉利用,野生棘胸蛙濒临灭绝,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是将棘胸蛙放置于完整的生态基地内,以提升棘胸蛙存活率的装置。
[0003]其中现在技术中申请号为201821998021 .7 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包括供种蛙生 活繁殖的种娃产卵区域、供蛙卵进行孵化的孵化区域、对幼蛙进行喂养的生长区域以及给种娃产卵区域、孵化区域和生长区域分别进行提供流动活水的供水渠道;还包括种娃产卵区域、孵化区域和生长区域的使用过的流动活水汇集至其内的鱼池。
[0004]其养殖方式不能保证棘胸蛙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殖箱体内的养殖清水不能够及时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使得棘胸蛙能够在水陆之间更好的实现两栖生活,保证养殖箱体内的养殖清水能够及时更换,能使陆地养殖单元随养殖清水水位的升降而升降,便于推广使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包括养殖箱体、陆地养殖单元和漂浮单元;
[0007]养殖箱体:内部设有养殖清水;
[0008]陆地养殖单元:包含湿土、透水孔一、海绵一和陆地养殖底座,所述陆地养殖底座设置在养殖箱体的内部,所述透水孔一设置在陆地养殖底座的侧面,所述陆地养殖底座的侧边顶部开设有对应透水孔一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放置有海绵一;
[0009]漂浮单元:包含浮块卡环、浮块、连接环和固定柱,所述浮块卡环设置在陆地养殖底座的底面,所述浮块卡接于浮块卡环内,所述连接环设置在陆地养殖底座的四角,固定柱与连接环相配合。
[0010]棘胸蛙主要靠不发达的肺部与皮肤表面的气孔来呼吸,不能长时间在干燥的陆地与水下停留,湿土能保证棘胸蛙在陆地停留时间长一些,透水孔一保证了湿土的水分,海绵一能使湿土不进入水中,陆地养殖底座、浮块卡环、浮块和连接环则保证了陆地养殖单元与养殖清水水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柱保证了陆地养殖单元水平方向的位置,使其随养殖清水水位的升降而升降,该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既保证了青蛙的正常生活又能更好的还原生态养殖。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卡紧板和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陆地养殖单元的上方,所述卡紧板设置在挡板的底部两端,所述卡紧板卡接于陆地养殖单元的两侧边,卡紧板可固定档板
使棘胸蛙有个躲藏的地方。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换水单元,所述换水单元包含有排水孔、阀门和注水管,所述养殖箱体的侧面中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养殖箱体的侧面底部设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上设有阀门,通过注水孔加水,在注水孔上方一定高度的排水孔可以防止忘记关闭水阀时水位过高导致棘胸蛙离开养殖箱体。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箱体挡板单元,所述箱体挡板单元包含有螺栓、玻璃板安装框、卡槽和玻璃板,所述卡槽设置在养殖箱体的上边缘,所述玻璃板安装框内安装有玻璃板,所述玻璃板安装框卡接在卡槽内,所述养殖箱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栓,且螺栓的端部抵住玻璃板安装框的底部侧面,玻璃板与安装框组成的挡板能够保证阳光进入养殖箱体内,也可以有效的保证棘胸蛙在箱体范围内活动。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水生植物单元,所述水生植物单元包含有水生植物底座、水生植物、海绵二和透水孔二,所述水生植物底座设置在养殖箱体上方与陆地养殖底座相邻、所述水生植物设置在水生植物底座上,所述透水孔二设置在水生植物底座的侧方,水生植物底座的侧面对应透水孔二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放置有海绵二,所述水生植物底座与养殖箱体内的另一个漂浮单元连接,水生植物既能起到净化水源的作用,还能防止室外强烈阳光直射水温升的过高影响棘胸蛙的生存,透水孔二保证了湿土的水分,海绵二能使湿土不进入水中,水生植物底座、浮块卡环、浮块和连接环则保证了水生植物底座单元与养殖清水水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具有以下好处:
[0016]1、本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设置了陆地养殖单元,可以弥补棘胸蛙肺部呼吸功能的缺陷,满足了棘胸蛙的两栖生活,提高了棘胸蛙的存活率。
[0017]2、本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设置了漂浮单元和换水单元,漂浮单元保证了陆地单元与水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换水单元能够保证养殖箱体内的养殖清水及时更换。
[0018]3、本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使得棘胸蛙能够在水陆之间更好的实现两栖生活,能使陆地养殖单元随养殖清水水位的升降而升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养殖箱体、2卡紧板、3挡板、4陆地养殖单元、41湿土、42透水孔一、43海绵一、44陆地养殖底座、5漂浮单元、51浮块卡环、52浮块、53连接环、54固定柱、6箱体挡板单元、61螺栓、62玻璃板安装框、63卡槽、64玻璃板、7水生植物单元、71水生植物底座、72水生植物、73海绵二、74透水孔二、8换水单元、81排水孔、82阀门、83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包括养殖箱体1、陆地养殖单元4和漂浮单元5;
[0024]养殖箱体1:内部设有养殖清水;供给棘胸蛙正常生活;
[0025]陆地养殖单元4:包含湿土41、透水孔一42、海绵一43和陆地养殖底座44,陆地养殖底座44设置在养殖箱体1的内部,透水孔一42设置在陆地养殖底座44的侧面,陆地养殖底座44的侧边顶部开设有对应透水孔一42的矩形槽,矩形槽内放置有海绵一43,透水孔一42保证陆地养殖单元4内湿土的水分,海绵一则可起到阻挡湿土进入水中,还包括卡紧板2和挡板3,挡板3设置在陆地养殖单元4的上方,卡紧板2设置在挡板3的底部两端,卡紧板2卡接于陆地养殖单元4的两侧边,卡紧板2可固定档板3使棘胸蛙有个躲藏的地方。
[0026]漂浮单元5:包含浮块卡环51、浮块52、连接环53和固定柱54,浮块卡环51设置在陆地养殖底座44的底面,浮块52卡接于浮块卡环51内,保证陆地养殖底座44与水平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连接环53设置在陆地养殖底座44的四角,固定柱54与连接环53相配合,能使漂浮单元5随养殖清水水位的升降而升降。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箱体(1)、陆地养殖单元(4)和漂浮单元(5);养殖箱体(1):内部设有养殖清水;陆地养殖单元(4):包含湿土(41)、透水孔一(42)、海绵一(43)和陆地养殖底座(44),所述陆地养殖底座(44)设置在养殖箱体(1)的内部,所述透水孔一(42)设置在陆地养殖底座(44)的侧面,所述陆地养殖底座(44)的侧边顶部开设有对应透水孔一(42)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放置有海绵一(43);漂浮单元(5):包含浮块卡环(51)、浮块(52)、连接环(53)和固定柱(54),所述浮块卡环(51)设置在陆地养殖底座(44)的底面,所述浮块(52)卡接于浮块卡环(51)内,所述连接环(53)设置在陆地养殖底座(44)的四角,固定柱(54)与连接环(53)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紧板(2)和挡板(3),所述挡板(3)设置在陆地养殖单元(4)的上方,所述卡紧板(2)设置在挡板(3)的底部两端,所述卡紧板(2)卡接于陆地养殖单元(4)的两侧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生态养殖棘胸蛙基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水单元(8),所述换水单元(8)包含有排水孔(81)、阀门(82)和注水管(8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正其万海徐忠禄田隽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