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字形截面负压医用多功能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20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03
一种工字形截面负压医用多功能引流管,引流管为负压引流管,采用两段复合结构;其中,一段为吸引管段,另一段为导流管段,吸引管段和导流管段无缝连接为一体,形成整体的引流管;吸引管段为“工”字形圆形管,吸引管段的外形为两个半圆弧形段组合形成的圆形,在两个半圆弧形段交接处开有引流缝隙槽;在两个半圆弧形段的内面中间设置有支撑筋板,通过支撑筋板将两个半圆弧形段的内边连接起来,形成类似“工”字形截面的吸引管段;在支撑筋板的侧面开有过流孔,以防一侧管道堵塞后,可以通过过流孔导入另一侧进行引流;在支撑筋板与两个半圆弧形段连接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冲洗管,通过冲洗管进行冲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管多用,并能有效防止引流管堵死。流管堵死。流管堵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字形截面负压医用多功能引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手术用辅助医疗器械,尤其是指一种外科手术用的负压引流管,该种负压引流管不仅可进行引流,还可以在引流中对引流区域进行冲洗,或注射药物,实现一管多用的效果;属于手术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手术中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中引流。所谓引流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扩散与影响伤口愈合。这是目前手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在引流中一般都会插入引流管来帮助引流。但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各种引流管绝大部分功能单一,只能引流,无法冲洗,只有少部分可以冲洗的引流管,但其设计不合理,尤其是术后出血或引流液较多者,常因堵塞无法引流顺畅,并常常导致术区液体自引流管皮肤接口处流出,使切口敷料及衣服湿透,因此不仅导致患者不适,更易发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如无法及时疏通,甚至需要再次穿刺或二次手术重新置管,这样一来,不仅影响术后康复、增加患者花费负担,更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近来也有不少技术人在对此进行研究,但总的看来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以推广采用;因此很有必要对此加以改进。
[0003]通过专利检索没发现有与本技术相同技术的专利文献报道,与本技术有一定关系的专利主要有以下几个:
[0004]1、申请号为CN201811103203.8,名称为“可拆换式多功能腹腔引流管”,申请人为河南省人民医院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拆换式多功能腹腔引流管,该专利的外导管和内导管均为软质塑料管,外导管与内导管通过内连接结构与外连接结构匹配连接,对患者进行引流时,外导管与内导管联合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因挤压内导管而无法引流。当内导管发生引流堵塞时,可把内导管从外导管上活动拆下更换,这样可避免对患者进行二次穿刺,减轻患者痛苦及负担。外导管上的注水管的密封塞取下后可与注射器连接,可用于腔内灌注药物治疗或者冲洗。如遇到感染伤口需要负压吸引,可关闭引流袋阀门,在内导管的负压管上连接负压抽取装置进行负压引流。
[0005]2、申请号为CN201710900594.5,名称为“一种新型医用腹腔引流管及其使用方法”,申请人为南宁腾科宝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腹腔引流管及其使用方法,新型医用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负压管,第一侧管、第二侧管和固定圈套;其中:引流管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一通孔;负压管通过固定圈套固定于引流管内部;所述固定圈套上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一侧管和所述第二侧管均设置于所述引流管的管壁上;所述第一侧管用于向所述引流管内部输入冲洗液;所述第二侧管用于向体腔内部输入冲洗液;所述第二侧管端部延伸至所述引流管端部的外部。
[0006]3、申请号为CN201420139542.2,名称为“一种可冲洗的抗压引流管”,申请人为威海世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国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冲洗的抗压引流管,包括引流段管体和空心段管体、冲洗管和冲洗管接头,所述引流段管体中设有截面为十字
型的加强筋,引流段管体通过十字型加强筋分隔成三个引流腔和一个冲洗腔,引流腔的管壁上轴向设有引流槽口,冲洗腔管壁设有冲洗孔,冲洗管和冲洗腔相连通。本技术十字型加强筋大大增强了引流段管体的抗压性,在增加引流管抗压性的还同时保证了引流速度,当遇到较大血块堵塞引流段时,可以通过从冲洗管注入冲洗液的方式疏通引流段,避免了堵塞的发生,从而实现持续引流,降低了感染率,有效减少了治疗费用。
[0007]通过对上述这些专利的仔细分析,这些专利虽然都涉及了医用引流管,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技术方案,而且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139542.2,名称为“一种可冲洗的抗压引流管”的专利中也提到了可冲洗抗压引流管,但通过仔细分析,该专利都仍存在一些不足,该专利的开口槽过多,而且过宽,从表面来看应该不会出现堵塞,但在实际应用中槽过宽会出现很容易将体内组织吸入管内的问题,这仍就容易造成引流管堵塞,而且将增大患者的创口损伤,而且该专利通过十字型加强筋分隔成三个引流腔和一个冲洗腔,这样也更将使得引流管的每一个吸入截面积被缩小,这样反而容易引起堵塞,所以仍有待进一步加以研究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负压引流管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负压引流管;该种新的负压引流管可以不仅有效防止堵塞,而且又能在进行有效清洗的状况下,防止体内组织的损伤。
[0009]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字形截面负压医用多功能引流管,引流管为负压引流管,引流管采用两段复合结构;其中,一段为吸引管段,另一段为导流管段,吸引管段和导流管段无缝连接为一体,形成整体的引流管;所述的吸引管段为“工”字形圆形管,吸引管段的外形为两个半圆弧形段组合形成的圆形,在两个半圆弧形段交接处开有引流缝隙槽;在两个半圆弧形段的内面中间设置有支撑筋板,通过支撑筋板将两个半圆弧形段的内边连接起来,形成类似“工”字形截面的吸引管段;在支撑筋板的侧面开有过流孔,以防一侧管道堵塞后,可以通过过流孔导入另一侧进行引流;在支撑筋板与两个半圆弧形段连接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冲洗管,通过冲洗管进行冲洗。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冲洗管为与两个半圆弧形段分离的独立管子,冲洗管嵌入在两个半圆弧形段的基体内,冲洗管在导流管的中间部位引出到导流管外壁外。冲洗管直径为2

6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吸引管段的两个半圆弧形段内面为非圆形曲面,从两个半圆弧形段的引流缝隙槽的起点到与支撑筋板连接的连接点为非圆形的曲面,形成两个半圆弧形段的壁厚为不等厚管壁,且是引流缝隙槽的起点处最薄,与支撑筋板连接的连接点处最厚。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非圆形的曲面是二次曲线,根据引流的环境要求确定曲面的形状,曲面的形状从与支撑筋板连接的连接点处最厚,往引流缝隙槽的起点按照二次曲线的变化率逐步缩小,使得两个半圆弧形段形成类似牛角状的管壁截面,以确保在负压引流时吸引管段不会出现整体内陷或瘪凹。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二次曲线的变化率按照引流负压压力和管径大小予以确定;设定吸引管段的外径为Φ,以圆心为中心,二次曲线任意一点C到园中心的垂直距离为Δs,二次曲线与支撑筋板连接的交叉连接点处到园中心的垂直距离为A,二次曲线与引流缝隙槽
的起点到园中心的垂直距离为B;所引流的负压压力的绝对值为P,则由A点到B点的二次曲线上任意一点C的曲率半径R为:
[0014]R=(2A

Δs)+p(Φ+α);
[0015]其中,A为二次曲线与支撑筋板连接的交叉连接点处到园中心的垂直距离,A=(Φ

3)/2+3p;
[0016]Φ为吸引段管直径,Φ=8

16mm;
[0017]α为曲率半径与起点转动角度, α=0

90;
[0018]P为吸引负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字形截面负压医用多功能引流管,引流管为负压引流管,引流管采用两段复合结构;其中,一段为吸引管段,另一段为导流管段,吸引管段和导流管段无缝连接为一体,形成整体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引管段为“工”字形圆形管,吸引管段的外形为两个半圆弧形段组合形成的圆形,在两个半圆弧形段交接处开有引流缝隙槽;在两个半圆弧形段的内面中间设置有支撑筋板,通过支撑筋板将两个半圆弧形段的内边连接起来,形成类似“工”字形截面的吸引管段;在支撑筋板的侧面开有过流孔,以防一侧管道堵塞后,可以通过过流孔导入另一侧进行引流;在支撑筋板与两个半圆弧形段连接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冲洗管,通过冲洗管进行冲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字形截面负压医用多功能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洗管为与两个半圆弧形段分离的独立管子,冲洗管嵌入在两个半圆弧形段的基体内,冲洗管在导流管的中间部位引出到导流管外壁外。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字形截面负压医用多功能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引管段的两个半圆弧形段内面为非圆形曲面,从两个半圆弧形段的引流缝隙槽的起点到与支撑筋板连接的连接点为非圆形的曲面,形成两个半圆弧形段的壁厚为不等厚管壁,且是引流缝隙槽的起点处最薄,与支撑筋板连接的连接点处最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字形截面负压医用多功能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涛唐才喜赵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