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71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导管,包括呈长条状的工作腔和导丝腔,工作腔和导丝腔相邻并排布置;工作腔的两端分别为捕抓器进入端和捕抓器伸出端,捕抓器进入端和捕抓器伸出端相互导通,工作腔用于供鹅颈捕抓器穿过;导丝腔的两端分别为导丝进入端和导丝伸出端,导丝进入端和导丝伸出端相互导通,导丝伸出端与捕抓器伸出端相邻布置,导丝伸出端的开口往远离工作腔的方向倾斜,以使得导丝伸出端的开口方向与工作腔之间形成有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导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平均寿命的延长,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5%以上。腹主动脉瘤发病比较隐蔽,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其主要的危害是瘤体破裂出血,常常导致患者迅速死亡,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切除腹主动脉瘤,用人造血管置换,必要时还需要重建内脏血管分支,手术创伤巨大,出血量多,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近20年来血管腔内覆膜支架微创治疗手术的开展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简化了手术,大大降低了围手术期患者的死亡率,并获得了与传统手术类似的治疗效果,目前已经成为腹主动脉瘤的首选和标准的治疗方法。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手术的原理是应用比正常腹主动脉稍大的人造带膜金属支架锚定在腹主动脉瘤的近、远心端正常血管上,支架上的膜片能隔绝血管,支架正常置入后腹主动脉内血流完全流经支架内通过,病变的瘤体被隔绝开来而逐渐缩小机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所应用的覆膜支架绝大部分是分体式支架,包括腹主动脉主体支架和延长用的髂腿覆膜支架。从一侧股动脉送入腹主动脉主体支架并定位释放后,支架对侧腿支(短腿支)需要在腹主动脉内释放弹开,该侧腿支需要延续连接髂腿覆膜支架,但是此时短腿支内并无导丝,未建立工作通道,必定需要导丝从短腿支内腔通过并引出体外,尚若导丝未能从短腿支架内腔通过而植入并释放延长髂腿支架,将导致相应血管医源性栓塞,腹主动脉瘤不能隔绝甚至破裂的严重后果。常规的手术往往是从相应侧股动脉置入导管和导丝进入瘤腔去超选短腿支内腔,由于此时支架短腿已完全释放开,可能在腹主动脉瘤腔内摇摆移动,其内亦有高速动脉血流通过,导丝在超选进入短腿支内腔时显得非常困难,往往需要医务人员反复多次进退导丝,反复确认导丝是否通过了短腿支架内腔,部分患者由于瘤体的扭曲成角往往导致套腿失败,不得不穿刺左侧肱动脉置管,导丝通过降主动脉下行至腹主动脉,超选进入支架短腿支,再通过应用抓捕器自股动脉向上抓取下行导丝完成套腿步骤。这些操作步骤繁琐,操作难度较大,占用了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大量的时间,也给患者及医务人员明显增加了接受X线暴露的时间和剂量,加大了手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导管,以解决现有术中套腿操作困难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导管,包括呈长条状的工作腔和导丝腔,所述工作腔和所述导丝腔相邻并排布置;所述工作腔的两端分别为捕抓器进入端和捕抓器伸出端,所述捕抓器进入端和所述捕抓器伸出端相互导通,所述工作腔用于供鹅颈捕抓器穿过;所述导丝腔的两端分别为导丝进入端和导丝伸出端,所述导丝进入
端和所述导丝伸出端相互导通,所述导丝伸出端与所述捕抓器伸出端相邻布置,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往远离所述工作腔的方向倾斜,以使得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工作腔之间形成有10
°
~15
°
的夹角,所述导丝腔用于供导丝穿过。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腔的长度比所述导丝腔的长度长,所述捕抓器伸出端伸出至所述导丝伸出端以外的位置,且在所述工作腔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导丝伸出端与所述捕抓器伸出端相隔25~35mm。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捕抓器伸出端和所述导丝伸出端均设有X线阻挡标记。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捕抓器伸出端上设有多个所述X线阻挡标记,在所述工作腔的轴向方向上,多个所述X线阻挡标记等间距排列布置。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腔和所述导丝腔的内壁均覆盖有亲水涂层。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腔的外壁设有凸块,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壁厚呈逐渐收窄结构,以此使得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往远离所述工作腔的方向倾斜。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在进行应用时,可将工作腔和导丝腔均插入病患体内,由于所述工作腔用于供鹅颈捕抓器穿过,所以医护人员可以利用鹅颈捕抓器,抓取腹主动脉支架短腿支后,然后固定血管内鞘管和其内的鹅颈捕抓器;而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往远离所述工作腔的方向倾斜,以使得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工作腔之间形成有10
°
~15
°
的夹角,所述导丝腔用于供导丝穿过,所以导丝腔的开口将会正好对准腹主动脉支架短腿中央位置,推送导丝时,导丝能容易的进入短腿支内腔,导丝进入后撤出血管内鞘管,完成工作通道的建立,从而可以比较简单、方便的完成套腿步骤,大大减少了传统套腿的手术时间,减少了接受X线照射的剂量和时间,直接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切实解决了现有术中套腿操作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多功能导管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多功能导管实施例提供的导丝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多功能导管实施例提供的鹅颈捕抓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的端面视觉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如下:
[0018]10、工作腔;11、捕抓器进入端;12、捕抓器伸出端;13、凸块;
[0019]20、导丝腔;21、导丝进入端;22、导丝伸出端;
[0020]30、鹅颈捕抓器;
[0021]40、导丝;
[0022]50、X线阻挡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导管,其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呈长条状的工作腔10和导丝腔20,工作腔10和导丝腔20相邻并排布置;工作腔10的两端分别为捕抓器进入端11和捕抓器伸出端12,捕抓器进入端11和捕抓器伸出端12相互导通,工作腔10用于供鹅颈捕抓器30穿过;导丝腔20的两端分别为导丝进入端21和导丝伸出端22,导丝进入端21和导丝伸出端22相互导通,导丝伸出端22与捕抓器伸出端12相邻布置,导丝伸出端22的开口往远离工作腔10的方向倾斜,以使得导丝伸出端22的开口方向与工作腔10之间形成有10
°
~15
°
的夹角a,导丝腔20用于供导丝40穿过。
[0025]在进行应用时,导丝40的引导下可将血管内鞘管送入需要的手术部位,然后拔出导丝40,置入鹅颈捕抓器30,鹅颈捕抓器30通过工作腔10后送入血管内,抓取腹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条状的工作腔和导丝腔,所述工作腔和所述导丝腔相邻并排布置;所述工作腔的两端分别为捕抓器进入端和捕抓器伸出端,所述捕抓器进入端和所述捕抓器伸出端相互导通,所述工作腔用于供鹅颈捕抓器穿过;所述导丝腔的两端分别为导丝进入端和导丝伸出端,所述导丝进入端和所述导丝伸出端相互导通,所述导丝伸出端与所述捕抓器伸出端相邻布置,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往远离所述工作腔的方向倾斜,以使得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工作腔之间形成有10
°
~15
°
的夹角,所述导丝腔用于供导丝穿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的长度比所述导丝腔的长度长,所述捕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辉李阳勇丁梅林少芒萧剑彬李强艾文佳陈松伟李国林蔡欢范修锦刘金玲彭亦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