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输送进料的炉排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08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级输送进料的炉排炉,属于生活垃圾焚烧领域。包括用于存放垃圾的垃圾坑以及用于处理垃圾的进料间,所述垃圾坑与所述进料间相邻;所述进料间内沿垃圾传输方向依次设有进料斗、垃圾输送装置及溜槽,所述垃圾输送装置用于溜槽内输送垃圾;还包括设置在进料间远离垃圾坑一侧的炉排,所述炉排与所述溜槽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对原有流化床工艺的土建结构进行破坏的前提下,将流化床工艺改造成炉排炉工艺,利用流化床工艺原有的土建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可节省投资,减少人力成本及建材成本的支出,在不拆除流化床工艺的主厂房的条件下在主厂房内布置机械炉排炉的进料系统,将垃圾稳定地、连续地将垃圾供到垃圾焚烧炉内进行燃烧。烧。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输送进料的炉排炉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活垃圾焚烧领域,涉及一种多级输送进料的炉排炉

技术介绍

[0002]垃圾焚烧技术经历了将近130年的发展过程,自初具现代意义的焚烧炉起,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目前应用的各种类型的焚烧炉已达数百种,最具代表性的应用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焚烧炉有三种,

层燃式焚烧炉,如滚动炉排炉、水平往复炉排炉、顺推倾斜往复炉排炉和逆推倾斜往复炉排炉等焚烧炉;

流化床焚烧炉,如沸腾床及循环流化床焚烧炉;

回转窑式焚烧炉等。其中回转窑式焚烧炉更适合焚烧特种垃圾及污泥等,较少应用生活垃圾焚烧。
[0003]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基本是从1985年开始,经过技术的探讨、技术的确立、技术的发展及增长等四个阶段,基本上确立了采用炉排炉和流化床的两种工艺路线。2010年以前,采用两种工艺的发电厂数量基本相等,2015年以后,炉排炉焚烧发电厂比例提升,现在已成为主流,流化床焚烧发电厂数量降至25%。
[0004]经过30多年技术探索、发展和检验,与炉排炉工艺比较,流化床工艺的缺点也逐一显现。

流化床工艺需要煤炭参与而发电量较低(扣除掺煤的发电量)。

流化床的动力消耗多,一般流化床工艺电厂的厂用电率为20~30%,与炉排炉工艺电厂的用电率10%~18%比较,相差巨大。

流化床工艺每吨生活垃圾的处理成本高,大约是炉排炉工艺的1.5倍。
[0005]炉排炉工艺因吨垃圾发电量和处理成本等优势,逐渐成为目前最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的一种工艺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输送进料的炉排炉,在不对原有流化床工艺的土建结构进行破坏的前提下,将流化床工艺改造成炉排炉工艺,利用已有主厂房布置机械炉排炉,把流化床工艺主厂房中已有的进料间和掺煤间整体作为机械炉排炉的进料间。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多级输送进料的炉排炉,包括用于存放垃圾的垃圾坑以及用于处理垃圾的进料间,所述垃圾坑与所述进料间相邻;所述进料间内沿垃圾传输方向依次设有进料斗、垃圾输送装置及溜槽,所述垃圾输送装置用于溜槽内输送垃圾;还包括设置在进料间远离垃圾坑一侧的炉排,所述炉排与所述溜槽相连。
[0009]可选的,所述垃圾输送装置与所述溜槽通过密封罩相连。
[0010]可选的,所述密封罩与所述溜槽之间设有开合布置的密封隔离门。
[0011]可选的,所述溜槽底部设有用于将所述溜槽内垃圾推入炉排的给料器。
[0012]可选的,所述垃圾坑内设有与所述进料斗的位置相匹配的行车及设置在行车上的
垃圾抓斗。
[0013]可选的,所述多级输送进料的炉排炉由流化床主厂房土建结构改建而成,所述流化床主厂房土建结构包括相邻布置的垃圾坑、进料间及掺煤间,将流化床主厂房土建结构的进料间及掺煤间合并成为多级输送进料的炉排炉的进料间。
[0014]可选的,所述流化床主厂房土建结构沿高度方向,自上至下在进料间内设有进料平台、一级输送平台;自上至下在掺煤间内设有输煤平台、煤粉接受平台、二级输送平台、工艺平台、加固平台;在改建过程中需拆除二级输送平台、工艺平台以安装溜槽。
[0015]可选的,利用流化床主厂房土建结构的煤粉接受平台安装料斗。
[0016]可选的,所述溜槽底部设有用于将所述溜槽内垃圾推入炉排的给料器,所述给料器通过给料器固定架进行固定,利用加固平台安装给料器固定架。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专利技术在不对原有流化床工艺的土建结构进行破坏的前提下,将流化床工艺改造成炉排炉工艺,利用流化床工艺原有的土建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可节省投资,减少人力成本及建材成本的支出,在不拆除流化床工艺的主厂房的条件下在主厂房内布置机械炉排炉的进料系统,将垃圾稳定地、连续地将垃圾供到垃圾焚烧炉内进行燃烧。
[0019]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立面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平面图;
[0023]图3为流化床土建结构的立面图;
[0024]图4为流化床土建结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8]请参阅图1~图4,在描述本专利技术方案前,对流化床主厂房土建结构进行描述。流化床主厂房土建结构沿物料运输方向上,依次包括垃圾坑1、进料间2和掺煤间3,柱列线分别为为沿高度方向从上至下,进料间主要设有进料平台2.1、一级输送平台2.2等。掺煤间主要设有输煤平台3.1、煤粉接受斗平台3.2、二级输送平台3.3、工艺平台3.4和加固平台3.5等;柱列线分别为垃圾坑1后侧,从0m起至进料平台2.1的土建立柱,立柱号从左至右编号为B
‑Ⅳ
、B
‑Ⅲ
、B
‑Ⅱ
、B
‑Ⅰ
;进料间2后侧,从0m起至主厂房顶的土建立柱,立柱号从左至右编号为C
‑Ⅳ
、C
‑Ⅲ
、C
‑Ⅱ
、C
‑Ⅰ
;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输送进料的炉排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放垃圾的垃圾坑以及用于处理垃圾的进料间,所述垃圾坑与所述进料间相邻;所述进料间内沿垃圾传输方向依次设有进料斗、垃圾输送装置及溜槽,所述垃圾输送装置用于溜槽内输送垃圾;还包括设置在进料间远离垃圾坑一侧的炉排,所述炉排与所述溜槽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输送进料的炉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输送装置与所述溜槽通过密封罩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输送进料的炉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罩与所述溜槽之间设有开合布置的密封隔离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输送进料的炉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底部设有用于将所述溜槽内垃圾推入炉排的给料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输送进料的炉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坑内设有与所述进料斗的位置相匹配的行车及设置在行车上的垃圾抓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输送进料的炉排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煜丁堂文杨伟何卫东刘海唐文萍王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