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3806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以大孔活性炭为载体,负载(BDBU)PF6和氢氧化铁;以质量分数计,(BDBU)PF6的负载量为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气体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酸性气硫磺回收装置的烟囱排空尾气,其SO2浓度为连续监测项目,《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

2015)规定酸性气回收装置的SO2排放浓度限值为400mg/m3,重点地区的SO2排放浓度限值为100mg/m3;部分省市执行更高的排放标准,如《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重点控制区SO2排放50mg/m3,核心控制区35mg/m3。所述SO2浓度是包含了H2S、COS、CS2等硫化物的浓度折算总值,其中H2S、COS、CS2是恶臭污染物质,排放浓度应尽量降低。
[0003]现有技术的一种酸性气硫磺回收工艺,其主要设备沿酸性气流向包括燃烧炉、两级克劳斯反应器、选择性加氢还原反应器、选择性氧化反应器或胺液吸收塔、吸附脱硫塔,将酸性气所含硫化氢基本转化为硫磺而回收,之后过程气达到排放标准经烟囱排空。其中选择性加氢还原反应器利用燃烧炉中生成的H2,将过程气所含SO2基本还原,生成单质硫和少量可在后序反应中处理的H2S,将所含有机硫基本转化为单质硫或H2S。选择性氧化反应器通过引入空气补加的O2将H2S基本转化为单质硫,即选择性氧化为单质硫,副产物为少量SO2。胺液吸收塔通过循环

再生的胺液将气流所含H2S处理至如100 mg/m3,胺液再生富集的较高浓度H2S气流送回燃烧炉处理。所述酸性气硫磺回收工艺在工业运行过程中,由于酸性气流量、组成、工艺控制水平等不可避免的波动及各催化剂性能的缓慢变化,尤其是运行二三年后,发现选择性加氢还原反应器、选择性氧化反应器出口过程气中的COS有时较难控制到如5mg/m3以下的水平,尤其是在选择性加氢还原反应器出口过程气中的H2含量低于1.0v%时。
[0004]所述吸附脱硫塔采用的吸附脱硫剂,也称催化氧化吸附脱硫剂,可以是饱和或穿透后即更换的一次性脱硫剂,也可以是饱和或穿透后可经如250

300℃惰性气吹走单质硫、有机硫等沉积吸附物而基本恢复性能的脱硫剂。后者可称为可热再生的吸附脱硫剂,如负载碳酸钠的活性炭脱硫剂、负载氧化铁或氢氧化铁的活性炭脱硫剂,将H2S的吸附、氧化生成单质硫沉积在活性炭颗粒的内孔或表面,少量SO2也基本与H2S反应生成单质硫沉积,还具有一定的有机硫吸附能力;可将过程气所含如3000mg/m3以下的H2S处理到如1 mg/m3以下,乃至0.5 mg/m3以下,SO2含量也可达到极低水平。但当入口气流中含如5

50mg/m3的COS时,负载氧化铁或氢氧化铁的活性炭脱硫剂因几乎没有COS水解能力而很快发生COS穿透;负载碳酸钠的活性炭脱硫剂略有COS水解能力但受气流中水汽浓度、CO2浓度的影响很大,也会很快发生COS穿透。
[0005]因而,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所述吸附脱硫塔,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其应具有较高的脱硫精度和脱硫容量,脱硫性能受气流中水汽浓度、CO2浓度的影
响较小,在达到其较高脱硫容量之前维持其COS水解性能和脱硫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具有较高的H2S、COS脱硫精度和脱硫容量,脱硫性能受气流中水汽浓度、CO2浓度的影响较小,在达到其较高脱硫容量之前维持其COS水解性能和脱硫精度。
[0007]本专利技术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以大孔活性炭为载体,负载(BDBU)PF6和氢氧化铁;以质量分数计, (BDBU)PF6的负载量为0.1

0.5%,氢氧化铁的负载量为5

10%。
[0008]本专利技术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的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大孔活性炭载体浸渍硝酸铁溶液,100

120℃干燥、冷却后等体积浸渍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密闭放置反应5

20hr后水洗、120

150℃干燥,制得氢氧化铁/活性炭半成品;B.氢氧化铁/活性炭半成品,浸渍、喷洒(BDBU)PF6的丙酮或甲醇溶液,密闭放置5

20hr,干燥,制得吸附脱硫剂。
[0009]所述(BDBU)PF6,其化学名六氟磷酸化1

丁基

1,8

二氮双杂环(5,4,0)十一
‑7‑
烯,是一种热稳定性很高且疏水、亲COS的碱性物质,在惰性气流中的热稳定性情况,如实施例中的测试,在320℃常压氮气流、320℃常压过热蒸汽流中分别处理80hr的热失重量都低于1%,红外分析对比表明末发生热分解或生成其它物质;其具有如下结构:。
[0010]本专利技术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在10

60℃、气时空速≤1000hr
‑1优选≤500hr
‑1、O2为较如下脱硫反应所需体积浓度过量0.03

0.2v%、水汽压为饱和态的50

100%、CO
20‑
40v%等工艺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的COS水解和H2S氧化吸附性能,可将含如H2S≤3000mg/m3、COS2≤50mg/m3的气流处理至H2S≤0.10mg/m3、COS≤0.10mg/m3;其硫容≥250g硫/1000g脱硫剂,有时可以做到300g硫/1000g脱硫剂。主要脱硫反应包括:H2S+0.5O2=S+H2OCOS+H2O=H2S+CO2H2S+0.5SO2=2S+H2O。
[0011]本专利技术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根据上述反应,也是一种催化氧化吸附脱硫剂;其脱硫效果中,所负载(BDBU)PF6稳定适宜的碱性对COS水解反应催化活性,且多次250

300℃惰性气原位热再生后性能下降较小,是其达到所述脱硫效果的关键。在上述同时含较高H2S、O2条件下,其脱硫性能远优于单独负载(BDBU)PF6的活性炭、单独负载氢氧化铁或氧化铁的活性炭;也远优于将COS水解剂和H2S氧化吸附脱硫剂分层装填或混合装填的情况。现有常低温COS水解剂在上述同时含较高H2S、O2条件下会因单质硫的大量生
成和沉积、堵塞表层孔道而失去水解性能,硫容量一般较难超过8m%;大部分以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盐为活性成分的常低温COS水解剂的水解性能还会受气流中水汽、CO2的显著抑制,其中水汽的抑制作用源于碱金属氢氧化物、碳酸盐活性成分的吸水和COS的难水溶性。常规的精脱硫剂要么没有COS水解能力,要么因生成稳定的硫化物而无法吹硫热再生。
[0012]所述吸附脱硫剂中(BDBU)PF6的负载量,优选0.3%,发现其负载量对脱硫剂的COS水解活性和疏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其特征在于以大孔活性炭为载体,负载(BDBU)PF6和氢氧化铁;以质量分数计,(BDBU)PF6的负载量为0.1

0.5%,氢氧化铁的负载量为5

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其特征在于,(BDBU)PF6的负载量为0.1

0.3%。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其特征在于,大孔活性炭的物化指标包括:孔体积0.5

0.8mL/g、比表面积200

500m2/g。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的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大孔活性炭载体浸渍硝酸铁溶液,100

120℃干燥、冷却后等体积浸渍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密闭放置反应5

20hr后水洗、120

150℃干燥,制得氢氧化铁/活性炭半成品;B.氢氧化铁/活性炭半成品,浸渍、喷洒BDBU)PF6的丙酮或甲醇溶液,密闭放置5

20hr,干燥,制得吸附脱硫剂。5.如权利要求4所述可热再生和具有COS水解功能的吸附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 所述(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宾崔旭浩杨金帅崔国栋邢西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迅达催化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