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及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04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鞋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及制备工艺,步骤一、原材料的选取;步骤二、原材料称量配比烘干;步骤三、分A、B两组混合料制成;步骤四、将A、B组混合料搅拌混合;步骤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冷却。该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及制备工艺,通过设置通过设置A组分与B组分混合制成鞋底达到了本鞋底抗病菌防臭的功能,通过在混合材料的内部添加抗菌剂使之鞋底材质内部有抗菌的效果,避免细菌滋生,以及采用纳米二氧化钛能杀死细菌,起到抗病菌防臭的效果,从而增强了鞋底抗病菌防臭的使用效率,避免的现有的防臭抗病菌差导致出行不便的效果。病菌差导致出行不便的效果。病菌差导致出行不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及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底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及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代材料及其工艺的革新是日新月异,鞋底的材料种类也是非常繁多的,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致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
[0003]但是现有的鞋底材料抗病菌防臭性能都比较差,长期穿着中易导致细菌滋生,脚臭气味难闻,影响生活出行,所以需要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及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的鞋底抗病菌防臭能力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及制备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及制备工艺,包括如下选取的材料,如热塑性聚氨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丁腈橡胶、聚酰胺树脂、纤维混合物、扩链剂、匀泡剂、发泡剂、润滑剂、活性炭粉、脂肪酸锌、抗菌剂、纳米二氧化钛、银纤维、负离子处理纤维、纤维、甲壳素纤维和汉麻。
[0006]优选地,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热塑性聚氨酯25

30份、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20

30份、丁腈橡胶15

20份、聚酰胺树脂6

10份、扩链剂9

11份、匀泡剂3

7份、发泡剂3

7份、润滑剂3

7份、活性炭粉3

7份、脂肪酸锌4

8份、抗菌剂6

12份、纳米二氧化钛5

10份、银纤维5

10份、负离子处理纤维5

10份、纤维5

10份、甲壳素纤维5

10份、汉麻5

10份。
[0007]优选地,步骤一、原材料的选取;
[0008]步骤二、原材料称量配比烘干;
[0009]步骤三、分A、B两组混合料制成;
[0010]步骤四、将A、B组混合料搅拌混合;
[0011]步骤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冷却;
[0012]步骤六、制得合格的过滤冷却产品注入到注塑模具中进行注塑鞋底成品。
[0013]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的A组分由热塑性聚氨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丁腈橡胶、聚酰胺树脂、扩链剂、匀泡剂、发泡剂、润滑剂、活性炭粉和脂肪酸锌组成,在45℃

80℃混匀静止脱气而得;在全水发泡体系中,发泡剂为水,A组分中的水量必须测定,其含量为0.4%

0.6%。
[0014]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的B组分由抗菌剂、纳米二氧化钛、银纤维、负离子处理纤维、纤维、甲壳素纤维和汉麻组成,反应过程中,加入抑制剂以阻碍副反应发生,60

90℃下保温2.5h

3.5h。
[0015]优选地,所述步骤四A组分和B组分按先后顺序放入反应釜中,反应釜的温度控制在350

400℃,先放入A组分在加入B组分进行混合均匀反应。
[0016]优选地,所述扩链剂选用2

咪唑烷酮,所述润滑剂选用油酸,所述抗菌剂选用磷酸二氢铵。
[0017]优选地,所述步骤四中混合的反应釜包括有支撑腿,多个所述支撑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反应桶,所述反应桶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表面呈漏斗形状,所述反应桶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反应桶的底部。
[0018]优选地,所述转轴的内部呈中空形状,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所述反应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锥齿轴,所述锥齿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所述第二锥齿的表面与第一锥齿的表面啮合。
[0019]优选地,所述转轴的圆弧表面固定安装有加热搅拌管,所述加热搅拌管的内部设置有加热丝,所述转轴的中空内部设置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加热丝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线的底端电性连接有导电杆,所述反应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通电环,所述通电环的材质为绝缘材质,所述通电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电环,所述导电环的内壁与导电杆的一端电性连接,且导电环的内壁与导电杆的一端圆弧表面滑动插接。
[0020]本专利技术中的有益效果为:
[0021]1、通过设置通过设置A组分与B组分混合制成鞋底达到了本鞋底抗病菌防臭的功能,通过在混合材料的内部添加抗菌剂使之鞋底材质内部有抗菌的效果,避免细菌滋生,以及采用纳米二氧化钛能杀死细菌,起到抗病菌防臭的效果,从而增强了鞋底抗病菌防臭的使用效率,避免的现有的防臭抗病菌差导致出行不便的效果。
[0022]2、通过设置通过设置加热搅拌管旋转搅拌的同时还进行旋转加热使之A组分和B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增强之间的混合效率以及受热均匀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及制备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及制备工艺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5]图中:1、支撑腿;2、反应桶;3、进料管;4、转轴;5、第一锥齿;6、安装板;7、驱动电机;8、锥齿轴;9、第二锥齿;10、加热搅拌管;11、加热丝;12、电源线;13、导电杆;14、连接杆;15、通电环;16、导电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参照图1

2,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及制备工艺,步骤一、原材料的选取;步骤一中选取的材料包括有热塑性聚氨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丁腈橡胶、聚酰胺树脂、纤维混合物、扩链剂、匀泡剂、发泡剂、润滑剂、活性炭粉、脂肪酸锌、抗菌剂、纳米二氧化钛、银纤维、负离子处理纤维、纤维、甲壳素纤维和汉麻;扩链剂选用2

咪唑烷酮,润滑剂选用油酸,抗菌剂选用磷酸二氢铵;
[0028]步骤二、原材料称量配比烘干;步骤二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热塑性聚氨酯25

30份、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20

30份、丁腈橡胶15

20份、聚酰胺树脂6

10份、扩链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选取的材料,如热塑性聚氨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丁腈橡胶、聚酰胺树脂、纤维混合物、扩链剂、匀泡剂、发泡剂、润滑剂、活性炭粉、脂肪酸锌、抗菌剂、纳米二氧化钛、银纤维、负离子处理纤维、纤维、甲壳素纤维和汉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热塑性聚氨酯25

30份、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20

30份、丁腈橡胶15

20份、聚酰胺树脂6

10份、扩链剂9

11份、匀泡剂3

7份、发泡剂3

7份、润滑剂3

7份、活性炭粉3

7份、脂肪酸锌4

8份、抗菌剂6

12份、纳米二氧化钛5

10份、银纤维5

10份、负离子处理纤维5

10份、纤维5

10份、甲壳素纤维5

10份、汉麻5

1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原材料的选取;步骤二、原材料称量配比烘干;步骤三、分A、B两组混合料制成;步骤四、将A、B组混合料搅拌混合;步骤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冷却;步骤六、制得合格的过滤冷却产品注入到注塑模具中进行注塑鞋底成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A组分由热塑性聚氨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丁腈橡胶、聚酰胺树脂、扩链剂、匀泡剂、发泡剂、润滑剂、活性炭粉和脂肪酸锌组成,在45℃

80℃混匀静止脱气而得;在全水发泡体系中,发泡剂为水,A组分中的水量必须测定,其含量为0.4%

0.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病菌防臭的鞋底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B组分由抗菌剂、纳米二氧化钛、银纤维、负离子处理纤维、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剑华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协瀚鞋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