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供冷单元、供冷系统、供冷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7931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区域供冷单元、供冷系统、供冷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供冷系统输配效率低、耗损高、能效低的技术问题。该区域供冷单元包括冷水机组和蓄冷组件,冷水机组分别与蓄冷组件和用冷终端管路连接,以向用冷终端提供冷量或向蓄冷组件内储存冷量;蓄冷组件与用冷终端管路连接,以将其内储存的冷量向用冷终端输送;冷水机组的出水为中温水;冷水机组的出水和回水温差不小于10℃。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中温水大温差区域供冷单元,降低管网输配压力,提高设备能效,并优化系统的控制方式,综合提高区域性供冷系统的综合能效,降低区域性供冷系统综合能耗。降低区域性供冷系统综合能耗。降低区域性供冷系统综合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区域供冷单元、供冷系统、供冷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中温水大温差区域供冷单 元、供冷系统、供冷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越来越多的节能措施被提出来,其中就有区域性能源综合管理,将 能源集中控制,综合降低区域性总体能耗,其中区域性制冷技术在区域性能源 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现行的区域性能源管理系统存在冷水机组 水温输出低,冷水机组能效(COP)偏低,同样冷量需求下设备能耗较高,管路 供回水温度差值过小,管网内流速过大,造成管网输配压力耗损增大,输配效 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域供冷单元、供冷系统、供冷方法及计算机 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供冷系统输配效率低、耗损高、能效 低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区域供冷单元,包括冷水机组和蓄冷组件,所述冷水机 组分别与所述蓄冷组件和用冷终端管路连接,以向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供冷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水机组和蓄冷组件,所述冷水机组分别与所述蓄冷组件和用冷终端管路连接,以向用冷终端提供冷量或向所述蓄冷组件内储存冷量;所述蓄冷组件与用冷终端管路连接,以将其内储存的冷量向用冷终端输送;所述冷水机组的出水为中温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供冷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温水的温度为大于9.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供冷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一端与用冷终端管路连接,以对用冷终端内的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另一端与向用冷终端输送冷量的管路换热连接,以获得降温除湿所需的冷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区域供冷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包括依次管路连接的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与用冷终端室内连接的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分别连接在所述蒸发器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区域供冷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用冷终端包括末端换热设备和用冷建筑,所述末端换热设备与所述冷水机组或所述蓄冷组件提供的冷量进行热交换,并与所述用冷建筑管路连接,以降低建筑内的环境温度;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与所述用冷建筑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供冷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供冷单元具有三种运行模式,分别是峰时供冷模式、谷时供冷模式和冷量加减模式,还包括能实现冷量流向切换和冷量供应源切换的切换模块,通过控制所述切换模块能实现所述区域供冷单元三种运行模式的切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区域供冷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设置在冷水机组回水管上的一级泵、设置在二级泵供水管上的二级泵、设置在下布水器进水管上的蓄冷泵、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峰周伟田浩李俏楠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