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陷性黄土路基综合处理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道路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路基综合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湿陷性黄土地区土方路基主要危害为浸水、边坡渗水、地下毛细水上升、干湿循环等问题引起土方路基湿陷性沉降。由于黄土颗粒间存在有大孔隙、架空孔隙等,土体增湿后,水膜锲入、盐晶溶解等使架空孔隙破坏,土粒填充,形成主要湿陷部分。随着初始含水量增加,湿陷系数逐渐减小,故显著影响压实黄土湿陷系数的因素是含水率,且普遍认为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初始含水量的增加,土样抗剪的强度逐渐降低,基于此,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整体问题性取决于水稳定性。
[0003]工程界中为了改良湿陷性黄土的方法有强夯法、垫层法、挤密法、预浸水法、桩基处理法等。其中。垫层法和强夯法适用于消除浅层地基土,但对于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是目前各国的岩土工程界和学术界共同研究的热点,经常采用的地基处理措施是桩基处理法和挤密法,但是这两个方法费用较高,很多工程项目甚至难以接受。以上各个方法较为单一,且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陷性黄土路基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
‑
2015)要求,通过计算确定路基范围;S2:将路基自上而下划分为面层、基层、底基层、改性黄土垫层、预浸水黄土垫层等五个区段;S3:在路基上挖出浸水坑,所述浸水坑底面与所述改性黄土垫层底面标高,全路段灌水预浸不少于24小时,视渗透情况及时补水,观察底面不再沉陷后静置24小时;S4:全路段铺设垫层材料,并碾压入黄土地基形成预浸水黄土垫层;S5:将水泥、半水磷石膏和黄土进行混合后得到改性水泥
‑
半水磷石膏黄土,其中半水磷石膏与黄土的配比为1:1~1:2,水泥的含量为2%~5%,将所述改性水泥—半水磷石膏黄土填入路基,在预浸水黄土垫层上形成改性黄土垫层,所述改性黄土垫层的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范围内;S6:在改性黄土垫层上依次铺设底基层、基层、联结层与面层;S7:在路基面结构两侧铺设防水土工布,所述防水土工布自预浸水黄土垫层向上铺设至联结层为止。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鲁鑫,朱小伟,王玉怀,杨庚,薛凯喜,张晓晨,邵国华,杨震,崔自治,李明东,韩静云,任克峰,朱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