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和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749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08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外壳、光器件和电路板,光器件设于外壳内,电路板电连接光器件,且设于外壳内。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盖体和底座,盖体的端面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凸起,底座的端面上设置多个第二凹槽,第一凸起收容于第二凹槽。光器件包括金属壳和设于金属壳内的光芯片及光电芯片,光电芯片连接电路板,且电路板与光电芯片的连接处收容于所述金属壳内。上述光模块通过多个第一凸起和第二凹槽切割盖体和底座之间的缝隙长度,同时在光器件中设置金属壳,仅利用结构特征来实现电磁屏蔽效果,无需在外壳中设置导电胶等材料,有利于维持光模块的稳定性,延长光模块的使用寿命。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光模块的通信装置。装置。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模块和通信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和具有所述光模块的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模块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传输距离越来越远,功率也随之增大,光模块内部的复杂电路在光电转换及各种数据处理时会对外发射大量的电磁辐射,这些电磁辐射会通过光模块壳体之间的缝隙对外泄漏,对通信系统中其他设备构成不同程度的电磁干扰。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光模块的金属上下盖之间点导电胶或者开槽装导电胶条的方式来将外壳连接成一个连续导电的法拉第笼,屏蔽电磁辐射。然而,导电胶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老化、形变、脱落等问题,影响光模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状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模块和具有该光模块的通信装置,通过盖体和底座的连接端面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多个第一凸起和第二凹槽,以切割盖体和底座之间的缝隙长度,实现电磁波的反射衰减损耗,同时在光器件中设置金属壳,以屏蔽功率器件产生的辐射,从根本上减少电磁波,无需在外壳中设置导电胶等材料,仅利用结构特征来实现电磁屏蔽效果,有利于维持光模块的稳定性,延长光模块的使用寿命。
[000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外壳、光器件和电路板,所述光器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光器件,且所述电路板部分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盖体和底座,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凸起,所述底座朝向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扣合,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上设置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光器件包括金属壳和设于所述金属壳内的光芯片及光电芯片,所述光电芯片连接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光电芯片的连接处收容于所述金属壳内。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抵持面和第一台阶侧壁,所述第一台阶侧壁凸出于所述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抵持面和第二台阶侧壁,所述第二台阶侧壁凸出于所述第二抵持面,所述第一抵持面抵接所述第二台阶侧壁,所述第一台阶侧壁抵接所述第二抵持面。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一台阶侧壁的端面,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二抵持面和所述第二台阶侧壁的端面,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凸起一一对应。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光器件发射电磁波长的1/10。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所述底座朝向所述盖体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凸起,所
述盖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起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包括多个弯曲部,相邻所述弯曲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光器件发射电磁波长的1/10。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器件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连接所述光芯片,且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光芯片的连接处收容于所述金属壳内,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伸出所述金属壳。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还间隔设置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上设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挡片上设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同轴设置,所述连接端子的周侧设有凸缘,所述凸缘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之间,所述连接端子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模块还包括一垫片,所述垫片套设于所述连接端子并抵持所述凸缘,所述垫片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之间,且所述垫片位于所述凸缘背离所述第一挡片的一侧。
[0013]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光模块。
[0014]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通过盖体和底座的连接端面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多个第一凸起和第二凹槽,以切割盖体和底座之间的缝隙长度,实现电磁波的反射衰减损耗,同时在光器件中设置金属壳,以屏蔽功率器件产生的辐射,从根本上减少电磁波,无需在外壳中设置导电胶等材料,仅利用结构特征来实现电磁屏蔽效果,有利于维持光模块的稳定性,延长光模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光模块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光模块在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光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所示光模块移除盖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所示光模块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1所示光模块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5所示盖体与图6所示底座扣合后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0022]图8为图5所示盖体与图6所示底座扣合后的另一局部结构剖面图。
[0023]图9为盖体和底座之间出现缝隙时的局部结构简图。
[0024]图10为图5所示盖体与图6所示底座扣合后的另一局部结构剖面图。
[0025]图11为图1所示光模块中光器件与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图11所示结构中移除金属壳的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为图12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14为通信装置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简图。
[002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0]光模块100
[0031]通信装置200
[0032]外壳10
[0033]盖体11
[0034]第一连接部111
[0035]第一抵持面112
[0036]第一台阶侧壁113
[0037]第一挡片114
[0038]第一定位槽1141
[0039]第二挡片115
[0040]第二定位槽1151
[0041]底座12
[0042]第二连接部121
[0043]第二抵持面122
[0044]第二台阶侧壁123
[0045]第三挡片124
[0046]第三定位槽1241
[0047]第四挡片125
[0048]第四定位槽1251
[0049]第一收容槽126
[0050]第二收容槽127
[0051]第一凸起13
[0052]第二凹槽14
[0053]第二凸起15
[0054]弯曲部151
[0055]第一凹槽16
[0056]紧固件17
[0057]光器件20
[0058]金属壳21
[0059]第一壳211
[0060]第二壳212
[0061]凹陷部213
[0062]光芯片22
[0063]光电芯片23
[0064]连接端子24
[0065]凸缘241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模块,包括:外壳;光器件,设于所述外壳内;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光器件,且所述电路板部分设于所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盖体和底座,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凸起,所述底座朝向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扣合,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上设置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光器件包括金属壳和设于所述金属壳内的光芯片及光电芯片,所述光电芯片连接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光电芯片的连接处收容于所述金属壳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抵持面和第一台阶侧壁,所述第一台阶侧壁凸出于所述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抵持面和第二台阶侧壁,所述第二台阶侧壁凸出于所述第二抵持面,所述第一抵持面抵接所述第二台阶侧壁,所述第一台阶侧壁抵接所述第二抵持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一台阶侧壁的端面,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二抵持面和所述第二台阶侧壁的端面,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凸起一一对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光器件发射电磁波长的1/1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慧陈小丹谭祖炜陈小鹏郑启飞魏丹符小东沈一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