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14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滚珠开关,包含一外壳体、一装设在该外壳体内的第二固定件、一封盖该外壳体的塞块,及二装设在该外壳体内的滚珠,其特征在于:    该外壳体,是一端开放的内空体,并包括一相反该开放端的封闭端、一沿一中心线围绕形成的内环壁、一由该开放端、该封闭端与该内环壁三者相配合界定出的内容室、一凹设在该内容室的封闭端的第一凹槽,及一自该外壳体凸伸形成的第一金属端子;    该第二固定件,是装设在该外壳体内,并具有一对应该外壳体的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及一自该第二固定件凸伸形成的第二金属端子;    该塞块,可封盖该外壳体的开放端,并具有一供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金属端子迫紧穿出的穿孔,当该第二固定件穿固在该塞块时,将使该第二固定件与该外壳体呈分离未接触状;及    该等滚珠,分别置放在该外壳体的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凹槽内,并相互接触且不会滚离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间。(*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高敏锐度的滚珠开关
技术介绍
本案创作先前为解决一般振动开关的导通不良、组装不便等缺失,乃创作有台湾专利第191436号「振动开关」,该振动开关1包含有一金属外壳体11、一弹性组件12、一绝缘塞块13及一第二金属端子14。该外壳体11,是一端开放且具有一横向中心线的内空体,并具有一内容室111、一自该内容室111的封闭端同体成型的圆形凸块112,及一自该外壳体11凸伸成型的第一金属端子113。该弹性组件12,是采用线径约0.15mm的弹簧线制成,且该弹性组件12的内径略小于该凸块112的外径,并具有一可套设迫紧于该外壳体11的凸块112的定位部121,及一相反该定位部121的另端且形成簧距较小的荷重部122,该荷重部122可增加弹性组件12的摆动幅度,以提高其灵敏度。该塞块13,是封盖在该外壳体11的开放端,并具有一轴孔131。该第二金属端子14是穿固在该塞块13的轴孔131,并穿置在该弹性组件12内,但是没有接触该弹性组件12。使用时,如图2所示,该弹性组件12的定位部121是套设迫紧于该外壳体11的凸块112上,但是,该弹性组件12的荷重部122没有触碰到该第二金属端子14,使该外壳体11的第一金属端子113与该第二金属端子14没有形成导通回路,而呈″OFF″状态;如图3所示,当该振动开关1受到一上下摇晃的外力F影响,将使该弹性组件12的荷重部122触碰到该第二金属端子14,此时,将使该第一金属端子113与第二金属端子14形成间接导通回路,即″ON″状态。虽然,当该弹性组件12受到上下摇晃等垂向外力影响时,可马上产生摇晃动作,但是,当该弹性组件12受到水平外力影响时,其晃动幅度将远小于受到垂向外力的晃动幅度,间接延迟开关动作,所以,就功能性而言,较不妥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利用二滚珠的全方位角度(360°)接触特性,达成高敏锐度的开关设计,且具有密封结构型态,以避免使用在较潮湿的场所时,产生接触点氧化现象,相对可增加使用寿命的滚珠开关。依据本技术滚珠开关,包含一具有一开放端与一封闭端的外壳体、一设置在该外壳体内的金属第二固定件、一封盖在该外壳体的开放端的绝缘塞块,及二装设在该外壳体的封闭端与第二固定件之间的滚珠;该外壳体是一端开放的内空体,并包括一相反该开放端的封闭端、一沿一中心线围绕形成的内环壁、一由该开放端、该封闭端与该内环壁三者相配合界定出的内容室、一凹设在该内容室的封闭端的第一凹槽,及一自该外壳体凸伸形成的第一金属端子;该第二固定件是装设在该外壳体内,并具有一对应该外壳体的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及一自该第二固定件凸伸形成的第二金属端子;该塞块可封盖该外壳体的开放端,并具有一供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金属端子迫紧穿出的穿孔,当该第二固定件穿固在该塞块时,将使该第二固定件与该外壳体呈分离未接触状;该二滚珠分别置放在该外壳体的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凹槽内,并相互接触且不会滚离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间;当该等滚珠受到一外力影响时,其中一滚珠将不会接触其相对的凹槽,使该外壳体与该第二固定件无法形成导通回路。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滚珠开关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台湾专利第191436号「振动开关」的一立体分解图。图2是台湾专利第191436号「振动开关」的一组合剖视图。图3是台湾专利第191436号「振动开关」的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弹性组件受到垂向外力影响,而触碰到该第二金属端子。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外观图。图6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图7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二滚珠受到一外力影响后,其中一滚珠将不会接触其相对的凹槽。图8是本技术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外观图。图9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外观图。图10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图11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二滚珠受到一外力影响后,其中一滚珠将不会接触其相对的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方便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标号来表示。如图4、5所示,本技术的滚珠开关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具有一开放端21与一封闭端22的外壳体2、一设置在该外壳体2内的金属第二固定件3、一封盖在该外壳体2的开放端21的绝缘塞块4,及二装设在该外壳体2的封闭端22与第二固定件3之间的滚珠5,在本例中该二滚珠5为同等大小的铜珠。该外壳体2,在本例中是采用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质制成,是一端开放的内空体,并包括一相反该开放端21的封闭端22、一沿一中心线围绕形成的内环壁23、一由该开放端21、该封闭端22与该内环壁23三者相配合界定出的圆柱形内容室24、一凹设在该内容室24的封闭端22的半圆形第一凹槽25,及一自该外壳体2的封闭端22向外凸伸成型的第一金属端子26,该第一凹槽25具有一第一槽顶缘251。该第二固定件3,为一圆柱型体且装设在该外壳体2的内容室24中,其直径距离略小于该内容室24的直径距离,并具有一对应该外壳体2的第一凹槽25的半圆形第二凹槽31,及一相反该第二凹槽31并自该第二固定件3水平凸伸成型的第二金属端子32,该第二凹槽31具有一第二槽顶缘311。如图5、6所示,该塞块4在本例中是采用橡胶或塑料等绝缘性材质制成,可封盖该外壳体2的开放端21,并具有一供该第二固定件3的第二金属端子32迫紧穿出的穿孔41,该穿孔41孔径略小于该第二金属端子32的外径,可借由一治具将该第二金属端子32穿固并凸伸出该穿孔41后,再将该第二金属端子32弯折成90°直角,且因该圆柱形第二固定件3的直径距离略小于该圆柱形内容室24的直径距离,将使该第二固定件3与该外壳体2呈分离未接触状。该二滚珠5,分别置放在该外壳体2的第一凹槽25与该第二固定件3的第二凹槽31内,如图7所示,该二滚珠5的直径总和L1略小于该第一凹槽25的槽底部252与第二凹槽31的槽底部312的直线距离L2,且该二滚珠的5直径总和L1大于该第一凹槽25的第一槽顶缘252与该第二凹槽31的第二槽顶缘312的直线距离L3,可使该二滚珠5相互接触且不会滚离该第一凹槽25与该第二凹槽31间。如图6所示,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该二滚珠5会相互接触并分别卡抵在第一凹槽25的第一槽顶缘251与第二凹槽31的第二槽顶缘312之间,间接使外壳体2与该第二固定件3形成导接状态,此时,该第一金属端子26与第二金属端子32将形成导通回路而呈″ON″状态;如图7所示,当该二滚珠5受到一外力影响时,将会在第一凹槽25与第二凹槽31间形成滚动情形,且在滚动过程中,其中一滚珠5将会暂时脱离其相对的凹槽25(31),间接使外壳体2与该第二固定件3无法形成导接状态,此时,该第一金属端子26与第二金属端子32将形成无法导通回路而呈″OFF″状态,如此即达成″ON/OFF″开关控制的效果。如图8、9所示,本技术的滚珠开关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金属外壳体2、一金属第二固定件3、一绝缘塞块4及二滚珠5,在本例中该二滚珠5为同等大小的铜珠,其不同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地方在于该外壳体2的第一金属端子26是自该开放端21周侧凸伸成型的,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添铭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