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多联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97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43
一种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多联机组,包括多组内机系统和至少一组外机供冷系统;每组内机系统包括热管换热末端系统和压缩机制冷系统;所述的每组内机系统的热管换热末端系统和压缩机制冷系统并联在制冷工质输出支管和制冷工质输入支管之间;所述所有组内机系统并联在制冷工质输出总管和制冷工质输入总管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机械制冷系统和热管换热系统更加完善的结构设计和更加合理的制冷方法设计,降低了压缩机功耗。采用液泵提供动力的方式,解决了内机系统和外机供冷系统安装高度限制问题。度限制问题。度限制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多联机组


[0001]本申请涉及制冷与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一种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多联机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通信行业迅猛发展,机房的能源消耗和节能问题亟待解决,而将热管技术用于通信机房和信息中心机房的空调节能这一新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优越性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0003]然而,热管系统的制冷能力很容易受机房室外温度状况的影响,当机房室外的温度越高,热管系统的制冷能力就会越差,即热管系统所能降低的机房室内的温度值越小;尤其是当机房室内外的温度差小于某一数值(如5℃)时,就可能会使热管系统无法有效制冷。因此,单独采用热管系统,难以有效保证机房室内的温度时刻都能满足机房设备对温度的要求。
[0004]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该问题,通常会将热管系统和常规机械压缩式制冷空调联合使用,这样当机房室外温度较高时,就通过常规机械压缩式制冷空调进行制冷,为机房设备提供适宜的工作温度。尤其现在冷水塔和蒸发式冷凝器的技术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上,使热管系统在全年的使用时间延长。然而,使用这种热管系统和常规机械压缩式制冷空调联合运行的空调模式,也存在有1个较大问题:压缩机系统必须跟热管换热系统都是独立的,这样与它们连通冷源也是独立的,导致机房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能耗大,且建设投资也较大。
[0005]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提高室外冷源利用率,又能提高机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进而研究提出更佳的解决方案,确保数据中心或通信机房设备全年正常稳定运行的制冷降温装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多联机组,通过机械制冷系统和热管换热系统更加完善的结构设计和更加合理的制冷方法设计,实现本技术中的机房空调能够采用一个室外冷源系统同时给热管换热系统和压缩机制冷系统供冷的设计,满足机房内全年室内温控的可靠和高效的同时,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多联机组,包括多组内机系统和至少一组外机供冷系统;每组内机系统包括热管换热末端系统和压缩机制冷系统;所述的每组内机系统的热管换热末端系统和压缩机制冷系统并联在制冷工质输出支管和制冷工质输入支管之间;
[0008]所述每组内机系统的热管换热末端系统包括热管换热器和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连接在热管换热器的进口;所述热管换热器的出口与制冷工质输出支管连通,第一
节流阀的进口与制冷工质输入支管连通;
[0009]所述每组内机系统的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压缩机、双介质换热器、第二节流阀以及第三节流阀;所述压缩机蒸发器、压缩机、双介质换热器制冷剂入口A、双介质换热器制冷剂出口B以及第二节流阀通过管道按照上述顺序连接起来组成压缩机制冷系统;所述双介质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D与第三节流阀出口连通;所述第三节流阀的入口与制冷工质输入支管连通;所述双介质换热器的制冷工质的出口C与制冷工质输出支管连通;
[0010]所述所有组内机系统的制冷工质输出支管并联在制冷工质输出总管上,制冷工质输入支管并联在制冷工质输入总管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机供冷系统包括室外冷凝器、循环泵和储液罐;室外冷凝器制冷工质进口直接与制冷工质输出总管连通,室外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有储液罐进口,储液罐的出口连接循环泵进口,循环泵的出口直接连接在制冷工质输入总管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每组内机系统的压缩机蒸发器和热管换热器共用一个风机,压缩机蒸发器和热管换热器并排放置,风机安装于压缩机蒸发器的一侧,风向为从热管换热器到压缩机蒸发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双介质换热器是板式换热器、管壳换热器、套管换热器或高效罐的一种。
[0014]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是变频压缩机。
[0015]进一步地,所述室外冷凝器是蒸发式冷凝器、风冷冷凝器或者凉水塔中的一种;室外冷凝器的换热器是微通道换热器或者盘管换热器。
[0016]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是氟泵或者二相流泵。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通过机械制冷系统和热管换热系统更加完善的结构设计和更加合理的制冷方法设计,实现本技术中的装置能够采用压缩机蒸发器和热管换热器的双层换热器为末端和一托多的设计,解决了现有空调能耗、大建设成本高的问题,并延长热管使用时间;采用液泵提供动力的方式,解决了内机系统和外机供冷系统安装高度限制问题;本技术在满足机房内全年室内温控的可靠和高效的同时,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能耗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多联机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多联机组的内机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热管换热器;2、第一节流阀;3、压缩机蒸发器; 4、压缩机;5、第二节流阀;6、双介质换热器;7、第三节流阀;8、风机;92、制冷工质输入支管;91、制冷工质输出支管;102、制冷工质输入总管;101、制冷工质输出总管;11、室外冷凝器;12、储液罐;13、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用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请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多联机组包括多组内机系统和至少一组外机供冷系统;每组内机系统包括热管换热末端系统和压缩机制冷系统。
[0023]请参考图2所示,所述每组内机系统的热管换热末端系统包括热管换热器1、第一节流阀2和相关管道;所述热管换热器1的制冷工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制冷工质输出支管91连通,热管换热器1的制冷工质的进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节流阀2出口连通,第一节流阀2的进口通过管道与制冷工质输入支管92连通。
[0024]请参考图2所示,所述每组内机系统的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3、压缩机4、双介质换热器6、第二节流阀5以及第三节流阀7;所述压缩机蒸发器3、压缩机4、双介质换热器6制冷剂入口A、双介质换热器6制冷剂出口B以及第二节流阀5通过管道按照上述顺序连接起来组成压缩机制冷系统;所述双介质换热器6的制冷工质入口D与第三节流阀7出口连通;所述第三节流阀7的入口与制冷工质输入支管92连通;所述双介质换热器6的制冷工质的出口C与制冷工质输出支管91连通。
[0025]所述每组内机系统的压缩机蒸发器3和热管换热器1共用一个风机8,压缩机蒸发器3和热管换热器1并排放置,风机8安装于压缩机蒸发器3的一侧,风向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多联机组,包括多组内机系统和至少一组外机供冷系统;每组内机系统包括热管换热末端系统和压缩机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组内机系统的热管换热末端系统和压缩机制冷系统并联在制冷工质输出支管和制冷工质输入支管之间;所述每组内机系统的热管换热末端系统包括热管换热器和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连接在热管换热器的进口;所述热管换热器的出口与制冷工质输出支管连通,第一节流阀的进口与制冷工质输入支管连通;所述每组内机系统的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压缩机、双介质换热器、第二节流阀以及第三节流阀;所述压缩机蒸发器、压缩机、双介质换热器制冷剂入口A、双介质换热器制冷剂出口B以及第二节流阀通过管道按照上述顺序连接起来组成压缩机制冷系统;所述双介质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D与第三节流阀出口连通;所述第三节流阀的入口与制冷工质输入支管连通;所述双介质换热器的制冷工质的出口C与制冷工质输出支管连通;所述所有组内机系统的制冷工质输出支管并联在制冷工质输出总管上,制冷工质输入支管并联在制冷工质输入总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长宇何慧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