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泵站的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910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泵站的排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层,由浇筑在泵站地板上的混凝土凝固而成;排水槽,沿着泵站长度方向开设在所述混凝土层上,所述排水槽的另一端与泵站内的集水坑连通,且排水槽的深度自其一端向所述集水坑逐渐增加;以及排水单元,开设在混凝土层上,具有沿泵站宽度方向开设的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和呈环形结构的第三排水沟,所述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均与所述第三排水沟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排水沟的另一端与排水槽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泵站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上铺设混凝土层,然后在混凝土层上开挖排水槽和排水单元,不仅保护泵站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免受损伤,还兼顾了泵站的及时排水性能,降低了施工难度。工难度。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泵站的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泵站的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由于水泵等设备的运行要求,泵房内往往会存在积水,为保证泵站的正常工作,常需要将泵站底板上的积水排出。现有的排水方式是直接将泵站的底壁上开挖排水沟,但由于底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开挖排水沟时常需要将整体面层的配筋打断,然后再重新布置钢筋。该排水方式的施工工艺复杂,钢筋打断难度大,且破坏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对泵站底壁整体结构影响较大。因而,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兼顾保护泵站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和排水的排水结构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泵站的排水结构,不仅能够保护泵站的钢筋混凝土基础,还能够实现泵站的排水,还降低了施工难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泵站的排水结构,包括
[0006]混凝土层,由浇筑在泵站地板上的混凝土凝固而成,其厚度为100~200mm;
[0007]排水槽,沿着泵站长度方向开设在所述混凝土层上,所述排水槽的另一端与泵站内的集水坑连通,且排水槽的深度自其一端向所述集水坑逐渐增加;以及
[0008]排水单元,开设在混凝土层上,具有沿泵站宽度方向开设的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和呈环形结构的第三排水沟,所述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均与所述第三排水沟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排水沟的另一端与排水槽连通。
[0009]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的深度均自前向后依次增加且坡度相等。
[0010]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槽的坡度和第一排水沟、第二排水沟的坡度且均为0.4%。
[0011]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单元为多个, 且排水单元与水泵安装基础的数量一致。更优选地,多个排水单元的第一排水沟的深度自左向右依次增加。
[0012]本技术优点在于通过在泵站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上铺设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层,然后在混凝土层上开挖排水槽和排水单元,不仅保护泵站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免受损伤,还兼顾了泵站的及时排水性能,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通过在混凝土层上开挖排水单元和沟底倾斜设置的排水槽,实现了及时排水,有效避免积水。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所述第三排水沟和水泵安装基础的位置图。
[0015]图3是排水槽和集水坑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1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18]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19]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泵站的排水结构,包括
[0020]混凝土层1,由浇筑在泵站地板上的混凝土凝固而成,其厚度为100 mm~200mm,混凝土层1的具体施工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0021]排水槽2,沿着泵站长度方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开设在混凝土层1上,排水槽2的另一端与泵站内的集水坑3连通,排水槽2的深度自其一端向集水坑3逐渐增加(即深度自左向右逐渐变深),其坡度为0.4%,为排水提供动力;及
[0022]排水单元,开设在混凝土层1上,具有沿泵站宽度方向(即图1中的前后方向)开设的第一排水沟4、第二排水沟5和呈环形结构的第三排水沟6,第一排水沟4位于第三排水沟6的前侧且与第三排水沟6连通,第二排水沟5的一端与第三排水沟6连通而另一端与排水槽2连通,确保排水单元内的水能够汇流至排水槽2内,并沿着排水槽2排放是集水坑3内。
[0023]在实际施工时,排水单元的数量根据水泵安装基础7的数量灵活确定。如图1所示,泵站内具有三个水泵安装基础7,则排水单元对应为三个,排水单元的第三排水沟6位于水泵安装基础7的外侧。为保证排水性能,每个排水单元的第一排水沟4和第二排水沟5的深度均自前向后逐渐降低,且第一排水沟4和第二排水沟5的坡度均为0.4%,确保积水沿着第一排水沟4、第三排水沟6和第二排水沟5顺利流入排水槽2内。
[0024]在实际施工时,为保证每个排水单元的排水性能,三个排水单元的第一排水沟4的沟底起点高程自左向右依次减小,即三个排水单元的第一排水沟4的起点深度自左向右依次变大,确保排水性能。具体地,三个第一排水沟4的起点高程自左向右依次为0、

0.03m和

0.06m。
[0025]本技术所述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0026]清理泵站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的杂物,将钢筋混凝土基础表面凿毛处理,然后浇筑厚度约为100mm的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1;待混凝土层1凝固后,在混凝土层1的后边缘处开挖排水槽2,排水槽2的起点高程为

0.075m,坡度为0.4%;在每个水泵安装基础7的外侧开挖矩形结构的第三排水沟6,第三排水沟6的两纵向段(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坡度也为0.4%,然后在第三排水沟6的前侧开挖第一排水沟4,在第三排水沟6的后侧开挖第二排水沟5,第二排水沟5将第三排水沟6和排水槽2连通;重复施工,完成剩余排水单元的施工作业。
[0027]本技术通过在泵站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上铺设一层混凝土层1,完全无需开挖
钢筋混凝土基础,保护了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整体结构,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0028]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和改进等等,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而,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泵站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层,由浇筑在泵站地板上的混凝土凝固而成,其厚度为100~200mm;排水槽,沿着泵站长度方向开设在所述混凝土层上,所述排水槽的另一端与泵站内的集水坑连通,且排水槽的深度自其一端向所述集水坑逐渐增加;以及排水单元,开设在混凝土层上,具有沿泵站宽度方向开设的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和呈环形结构的第三排水沟,所述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均与所述第三排水沟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排水沟的另一端与排水槽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王因张萌樊小发李江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